1 引言
1.1 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中国实践
1.2 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2 认识集体土地民事权利的不同角度
2.1 传统的民事权利体系分类视角
2.2 集体土地民事权利的实现视角
2.3 集体土地的社会功能视角
3 集体土地民事权利纠纷的司法实践
3.1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3.2 宅基地使用权纠纷
3.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
3.4 集体土地民事权利纠纷的原因分析
4 传统土地功能的变迁与面向
4.1 土地财产观念的勃兴
4.2 集体土地功能的二元框架分析
4.3 土地功能转向的中国视角:城乡中国进程中的财产功能生成
4.4 集体土地财产权利的《民法典》确认
5 土地民事权利的比较法分析
5.1 土地所有制度的比较分析
5.2 开放性土地利用制度的结构需求
5.3 团体法思维下民事权利的扩围:成员参与权的提出
6 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换的农地权利结构:社员权与成员权的区分
6.1 一个古老概念的复活:社员权
6.2 社员权与成员权区分的实践意义
6.3 社员权与成员权区分的理论演进:基于团体法律范式的演进
6.4 社员权与成员权区分的法规范解构:另一种财产权二元体系
7 社员权与成员权的基本框架:构成和类别
7.1 社员权与成员权的内涵诠释
7.2 社员权与成员权的类别框架
8 社员权与成员权的行使、救济与限制
8.1 社员权与成员权的行使
8.2 社员权与成员权的救济
8.3 社员权与成员权的限制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