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外商投资法视角下中国银行业的开放问题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465312
  • 作      者:
    作者:赵竞竞|责编:周晓琬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外商投资法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之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新的外商投资法律格局,此前许多涉及外资领域的制度与监管体系也面临全面调整的现实需求。自2013年我国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金融开放试验田后,银行业对外开放以及配套制度的完善,也开始成为当前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书立足于这两项制度改革趋势的现实碰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制度建立起来的全新外商投资法律格局为视角,对我国银行业开放制度建设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伴随着外商投资法的全面改革,我国全新的外商投资法体系在四个维度上对银行业开放提出了更高的制度要求,这四个维度分别是银行业开放的外资准入、银行业开放的监管模式、银行业开放的竞争机制以及银行业开放的安全审查机制。本书将围绕这四个维度对银行业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进行讨论。鉴于2019年之后的数据无法有效地衔接,因而本书中采用数据时间多截至2019年。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外商投资法视角下的我国银行业开放格局
第一节 《外商投资法》实施前我国的银行业开放基础
一、我国银行业的开放历程与制度基础
二、我国银行业扩大开放的现实短板
三、影响银行业开放的制度环境要素
第二节 外商投资法改革及其构建的制度格局
一、外商投资法的革新之路
二、新格局下的重要制度构设
第三节 外商投资法对银行业开放的制度要求
一、国民待遇的进一步放宽
二、从“正”到“负”的管理模式
三、竞争中性的全面体现
四、国家金融安全的制度构建
第二章 外资银行准入与国民待遇
第一节 外资银行准入及国民待遇的含义阐述
一、银行业外资准入的释义
二、国民待遇的起源与内涵
第二节 “准入后国民待遇”时期的外资银行准入
一、WTO体系下的外资银行准入制度
二、入世后外资银行在华的国民待遇
三、制度评析
第三节 国际银行业“国民待遇”的制度比较
一、“国民待遇”在国际银行业的适用原则
二、“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国际银行业的适用限制
三、“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国际银行业适用的风险防范
第四节 外资银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制度探索与构建
一、“准入前国民待遇”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践
二、基于国际经验的检验与反思
第三章 负面清单模式下外资银行的自治与监管
第一节 负面清单的法理阐释
一、负面清单的概念及其实现形式
二、负面清单的治理逻辑
三、负面清单在投资法中的现实价值
第二节 我国外资银行负面清单的制度探索与反思
一、我国的外资银行负面清单
二、外资银行负面清单的弦外之音
第三节 外资银行的监管与改革
一、外资审批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二、我国外资银行审批的制度架构
三、我国外资银行审批制度的重构
第四节 外资银行的自治与规范
一、外资银行在华自治现状
二、负面清单对外资银行自治的积极推动
三、外资银行自治权的具体落实与规范
第四章 竞争中性原则在银行业开放中的适用
第一节 竞争中性的实践与影响
一、竞争中性的概念与产生背景
二、竞争中性的制度内涵与实现路径
三、国际竞争立法中对竞争中性的体现
四、竞争中性在我国适用的必要性
第二节 国际银行业开放中的竞争安排与选择借鉴
一、本土化阻碍下失灵的竞争安排
二、特殊市场结构下的不充分竞争
三、“强”国家资本体制下的弱竞争机制
四、多元背景下的良性竞争
第三节 我国银行业竞争中性的制度化条件
一、我国银行业从垄断到开放的发展历程与市场竞争情况
二、当前我国的银行业竞争立法及政策体系
第四节 我国银行业开放对竞争中性的响应
一、引入竞争中性原则对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影响
二、关于“伪竞争中性”顾虑的解读与判断
三、我国银行业竞争制度完善的建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