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为蔷薇科李属植物,是原产于中国横断山区的核果类果树,同时也是花果兼用的园林树种,其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花期早、休眠期短、果实有机酸含量高和抗病性强等特点。梅的经济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亚热带地区。
梅果实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机酸,除可制备中药材乌梅以外,主要用于加工成话梅、青梅酒和青梅精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传统的地方品种和新选育的加工专用品种为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08年12月,农业部批准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依托单位建立了“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本书在国家梅种质资源圃收集的梅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图片直观展示了梅近缘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种质多样性。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性状描述和分析,有利于找出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科学利用梅种质资源,进一步培育梅优良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完成了梅全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在分子水平揭示了梅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进化路径,并深入分析了梅特有性状的形成机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