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提出问题—基础理论—体系框架—次级体系—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的研究思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下,采用文献研究、逻辑演绎、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围绕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基础理论。在界定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质量监测、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对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相近概念进行辨析,并进一步对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特质属性、目标、内容、功能与作用、基本原则与影响因素等基础理论问题展开分析。二是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的框架构建。在解析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分析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构建机理的基础上,本书以“过程”分析框架为主导性理论依据,构建出“过程型”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理论框架,并对该理论框架的特色与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三是“过程型”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的子体系分析。本书依次对“过程型”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的三大子体系,即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的要求与标准体系、实施与保障体系、结果应用与反馈体系展开分析。四是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证研究。本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成都市村级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作为实践个案,对“过程型”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理论框架进行叙事性解释和说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