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一)人类精神价值创造的最高层面
(二)语文学习的优秀范本
(三)透视中国历史的微观窗
(四)观察社会生活,了解人情世态
(五)明辨真善美的“风月鉴”
(六)丰富文学鉴赏,提高审美品位
二、鲁迅与曹雪芹——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相遇太虚幻境
(二)十三岁,变故的节点
(三)小说史的划时代
(四)“奴才”两个字怎么写
(五)余音
三、《红楼梦》的两个时代
(一)赖嬷嬷说“奴才”
(二)“暂时做稳”的与“想做稳”的奴隶
(三)奴才们的“奴隶性”人格
四、贾宝玉的爱洛斯人格
(一)“本我”四处“泛滥”
(二)“自我”与“超我”
(三)从“滥淫”到“意淫”
五、《红楼梦》的“潇湘”情结
(一)人名
(二)大观园中与“潇湘”有关的建筑名
(三)花名芙蓉
(四)与潇湘有关的诗词、对联
(五)“南省”与“辣子”
(六)老君眉
六、《红楼梦》与教育
(一)关于《红楼梦》与教育的研究
(二)《红楼梦》成书时代的教育问题
(三)《红楼梦》里的教育
(四)曹雪芹:对教育目标的迷惘
七、学习红楼诗词,提升人文素质
(一)旧体诗词创作的范本
(二)《红楼梦》诗词的艺术特点
(三)《红楼梦》诗词的创作思想
八、品读红楼楹联,承继文化传统
(一)回末联和感叹联
(二)实用类联
九、红楼书法,书以载道
(一)浓厚的书法氛围
(二)牌匾楹联里的文化元素
(三)颜鲁公墨迹的深刻寓意
十、《红楼梦》演绎的中国神话
(一)神圣女娲的补天遗石
(二)“木石前盟”是爱恨之源
(三)太虚幻境揭秘人物命运
(四)一僧一道:人神之间的纽带
十一、《红楼梦》里的戏剧
(一)《红楼梦》中的家庭戏班
(二)《红楼梦》戏剧的寓意
(三)《西厢记》与《牡丹亭》
十二、《红楼梦》的释道空间
(一)贾府与僧道联系多
(二)形形色色僧道尼
(三)宗祠与家庙
(四)神圣非凡与邪恶肮脏
(五)书里书外的寺庙宫观
十三、阆苑仙葩,花气袭人
(一)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二)馆舍配花,主题庭院
(三)鲜花有情,以花喻人
(四)文化品格,诗情画意
(五)以花言志,以花抒情
十四、红楼中医,末世人参(生)
(一)看医生如何诊断
(二)金陵十二钗的体质特征
(三)三个人三服药
(四)懂一点中医很重要
(五)常备药与西洋药
(六)“末世”“人参(生)”
十五、漫读红楼梦,陆羽教烹茶
(一)品茶栊翠庵
(二)吃茶做媳妇
(三)茶名千红一窟(哭)
十六、从婚丧礼俗看贾府的衰落
(一)写日常礼仪,不写婚礼
(二)写死亡不写出生
十七、最新红学(相声)
十八、我读《红楼梦》四十年
(一)初读《红楼梦》淡然无味
(二)再读《红楼梦》兴趣陡增
(三)反复品读,常读常新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