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遗研究(第2辑)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43988
  • 作      者:
    编者:高丙中//张明远//色音|责编:刘荣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全球性文化事业,既是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文化实践,也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吸引了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发展经济学、设计、教育等众多学科的关注,还吸引了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积极参与。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调查研究、社会服务、展示传播、活化应用等,迫切需要有专业化的学术刊物。为了回应非遗事业的需求,针对目前非遗研究的杂志或栏目的现状,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创办了这份有特色的中文学术集刊《非遗研究》,主要刊发有关国内外非遗研究的高端论文和调研报告,既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研究,亦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性探索,每期延揽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稿件,就相关重要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前沿问题展开研讨。 本辑为第二辑,共有“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博物馆与非遗保护”“非遗发展研究”“非遗专题研究”5个栏目11篇文章,约18万字,研究内容包括具体的非遗项目如腾冲皮影戏、重庆万州金钱板、杨柳青木版年画、珠海唐家湾金花诞等,也包括抽象的非遗保护与艺术人类学、文化自觉与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关系问题,涵盖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
展开
目录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
云南腾冲皮影戏的守正与创新——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周先生访谈 巴胜超 周晓雯
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艺术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融与共进 安丽哲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主体协作的保护传承实践与认同机制——以重庆万州金钱板为例 傅国群
文化自觉与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认同 邹晓丹
博物馆与非遗保护
“躺”在博物馆里的哈萨克传统游牧文化——哈萨克斯坦博物馆民族志研究 乌日格木乐
餐桌非遗与另类饮食博物馆 何彬 徐进
非遗发展研究
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分析 张继焦 杨林
地方传统产业的现代转型——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个案 田絮崖
珠海唐家湾金花诞发展研究——兼谈非遗语境对乡土仪式的影响 吴志鹏
非遗专题研究
南京食鸭习俗的演变历程与当代建构 周阳 马晴
公共空间视域下秦淮灯会的礼俗互动 杨格格
征稿启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