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管子
第一节 倾慕推祟
第二节 思想诠释
第三节 管子的尴尬与康有为的困惑
第三章 杨朱
第一节 身份归属
第二节 思想解读
第三节 态度评价
第四节 诠释范式
第四章 列子
第一节 身份归属
第二节 思想内容
第三节 近代视界
第五章 公孙龙
第一节 名家者流
第二节 “墨子后学”
第三节 “传孔子坚白”
第四节 身份迷失与近代视界
第六章 董仲舒
第一节 身份定位
第二节 思想阐发
第三节 有头无尾之董仲舒
第七章 刘歆
第一节 致命错误
第二节 贻害无穷
第三节 排斥歆学
第四节 反面教材
第八章 韩愈
第一节 传承谱系
第二节 态度评价
第三节 贬黜原因
第四节 康氏范式
第九章 周敦颐
第一节 学术源流
第二节 思想解读
第三节 地位认定
第四节 态度评价
第十章 张载
第一节 关注视界
第二节 思想阐发
第三节 态度评价
第十一章 二程
第一节 审视维度
第二节 学术源流
第三节 思想阐发
第四节 评价定位
第十二章 王守仁
第一节 思想来源与孔门学脉
第二节 王学的弟子与传播
第三节 王学的定位和评价
第十三章 老子与愚子
第一节 学术归属和命运
第二节 思想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 总体评价和地位
第四节 康有为视城中的老、墨关系与孔教观
第十四章 孟子与荀子
第一节 渐行渐远的命运轨迹
第二节 不惮其烦的思想比较
第三节 比较的内容和标准
第四节 比较的维度和意义
第十五章 朱熹与陆九渊
第一节 思想渊源和传承谱系
第二节 学术地位和思想异同
第三节 朱陆之争及其评价
第四节 朱陆比较及其得失
第十六章 孔子与释迦
第一节 孔子与释迦相似颇多
第二节 孔教与佛教圆融无碍
第三节 “惟佛与孔子相反”
第四节 孔佛关系的困惑及争议
第十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