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古典到现代(观念和人物)(精)/王中江著作系列
0.00     定价 ¥ 1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39349
  • 作      者:
    作者:王中江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4-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主要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详细、深入地梳理了中国古代道家、儒家在形而上及社会政治两个层面的重要哲学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古代政治思想和生活的演变是如何发生的,并与儒学在日本的想现代化进行了比照。中篇集中地考察了新旧交替时期,古代与下现代、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下篇以人物为主,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严复、冯友兰、熊十力、殷海光、张岱年等哲学家思想的梳理,试图阐明,对古代思想世界的认识与解读,与研究者们的观察视点和范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联。
展开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早期“士”阶层,形成、自我意识及原创性
一 流动性“士”阶层的诞生
二 “入仕”与“隐居”的二元选择
三 人格自觉和道义担当
四 原创性:“立言”和“放论”
第二章 “道”的突破:从老子到金岳霖
一 “道”的初始形态
二 老子之“道”的突破性
三 分向解释中的“道
四 比较哲学视野中的“道”
结语
第三章 从“德治”到“力治”:先秦政治思想的一个演变
一 对上古“德治”传统的推测
二 儒家孔孟对“德治”观念的强化
三 法家“力治”观念的上升及鼎盛
四 “焚书坑儒”及“德力”统一论
第四章 道家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生活的演变
一 从春秋到战国
二 从汉到唐
三 从宋到清
第五章 荻生徂徕与日本儒学的革新
一 回到古典及其方法
二 “道”的非形上化
三 圣人的智慧化
结语:历史的位置
中篇
第六章 “世界秩序观”和“中国意识”
一 “天朝定制”
二 老帝国与新帝国
三 公理与“万国公法”
第七章 为什么变和为什么不变:“变法”的是与非
一 为什么变:“变法”的合理性
二 为什么不变:对“变法”的非难
第八章 近代中国“自然”概念身世追寻
引言
一 “自然”作为nature译名的东土脉络
二 “自然”一词在中国近代的身世
三 “自然”一词身世的明朗和确定
第九章 “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的论辩
一 “西化”与“本位文化”
二 文化选择与科学方法
三 文化与创造
四 文化与民族意识
下篇
第十章 何以救世,严复的苦恼
一 何以救世:启蒙和教育基础主义
二 何以救世:入仕为政情结
附 严复与儒学
第十一章 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与日本
一 流亡日本与“思想为之一变”
二 “新民说”
三 “自由论”
四 “民族主义”观念
五 激进变革思想
第十二章 胡适的人生哲学要论
一 个人主义和个性主义
二 人生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三 新的人格形象
四 人生的目的及其实现
五 道德和善的相对化
附 胡适意识中的自由与传统
第十三章 熊十力哲学观和科学观的问题意识及其反应方式
一 哲学与科学的分与合
二 分与合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十四章 旧学新知,金岳霖的形上学与中国古典哲学范畴
一 语言:意义与情感
二 从“道”说起
三 变、动
四 几、数、运、命
五 理、势
六 性、情、体、用
七 无极、太极
结语
第十五章 认定超越性的实在:冯友兰与实证主义
一 对哲学意义的不同理解
二 面对形而上学:拒斥与重建
三 超越性的实在与经验实证的相斥
四 对逻辑分析方法的不同理解和运用
附 “极高明而道中庸”——论冯友兰的终极关怀
第十六章 殷海光的经验实证主义
一 科学观及其知识统一模式
二 倾心逻辑经验论
三 逻辑澄清
附 超越的痛苦:殷海光的角色
第十七章 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特质
一 克服“两极性”和单向度立场
二 文化“选择论”及文化转化实践
三 作为文化生命的“综合”和“创新”
四 “文化多元共同体”及“一贯之道”
附录 理学与心学的紧张与整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