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管子》之道:天道·地道·人道
第一节 天道:宇宙之“道”的原型求索
第二节 地道:地母崇拜与丰产象征隐喻
第三节 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道器观
第二章 尊王攘夷“正天下”:一种认知图式的呈现
第一节 “尊王”行为机制:从周天子到祭司王
第二节 “攘夷”与“纳异”:夷夏族类观的矛盾性同构
第三章 《管子》仪式表演与权力场域中的“主控叙事”
第一节 礼仪之序与“主控叙事”
第二节 齐桓公的封禅尝试
第三节 仪式表演与霸权话语建构
第四章 玄宫与明堂:中国神话思维的时空模式
第一节 《幼官》与《幼官图》:从线性文本还原空间文本
第二节 玄宫:明堂的早期形式
第三节 玄宫图式与天道模式:中国神话宇宙观的缩影
第五章 颛顼与鱼妇:基于神话原型模式的考释路径
第一节 从“颛顼”转向“鱼妇”的所以然
第二节 物的叙事:“池下悬鱼”饰棺
第三节 图像叙事:鱼车出行神话
第四节 “鱼妇”神话原型的中西比较神话图像
第五节 回归神话原型的北方模式
第六章 盐的在场:从“夙沙煮海”到《管子》煮海为盐
第一节 “夙沙煮海”的神话学发生背景
第二节 “盐”“卤”同质:出土文字中的圣物与信仰
第三节 盔形器:让无言的第四重证据发声
第四节 咸与权:盐在齐国历史中的地位
第七章 玉的叙事:玉石神话信仰与战略资源依赖
第一节 “玉之所贵,九德出”:延续未断的玉德观多维表述
第二节 “渊深不涸,沈玉极”:以玉事神的深层价值表征
第三节 “玉起禺氏,其至陇”:稀缺玉石资源的东输入齐
第四节 “石璧之谋,助霸业”:桓公称霸的典型轻重谋略
第八章 帛的流动:结丝织史的神话编码与符号增值
第一节 桑林:桑、蚕、丝、帛神话叙事链的文化基因场
第二节 “蚕为龙精”的神圣密码
第三节 蚕鹗于钺:死而再生的神话隐喻
第四节 服帛去绨:丝帛的圣俗表述与符号增值
第九章 “籍于鬼神”:《管子》祭祀征税的经济新理念
第一节 神话思维对经济增值的示范效应
第二节 五厉之祭:厉祭仪式与鱼税增收
第三节 雕卵瀹祭:祭卵背后潜隐的经济附加值
第四节 雕榇燎祭:焚薪仪式的经济驱动效应
第十章 衅鼓、衅社与衅龟:《管子》之血祭礼仪
第一节 巫神时代的血祭礼仪之延续
第二节 衅鼓仪式:以鬼神名义保军赋
第三节 衅社仪式:作物生命能量的蓄积场
第四节 衅龟仪式:一种“御神用宝”之术
结语
附录 反思与推进: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