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应讲理的学问而言,法学如何话语,并非枝节问题。法的公平正义精神,需要以可知可感方式呈现。法学若以编织体系法理、熨烫法规褶皱为己任,不能不在日趋繁复的环境下对话语问题反躬自问。无论理论巨擘、实践精英,抑或普通群众、凡俗个体,都在特定话语环境下生产观念、传递主张。法学城堡内外,难免话语喧腾。成熟的法治,要有成熟的“话风”,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就需要“杂多的和谐”,形成巴赫金所言的“复调”。本书立足中国,基于当下,着眼未来,从政法阐释、教义反思、社科谜题和人文复归等方面,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法学话语“生图”,既回应当下的学派之争,也展观未来的文化时态。全书理据丰富,既包含政治法学与规范法学、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的论争,也有许多不常见于主流话语的“另类”读解,从中折现复归人文的法学话语前景。借助“复调”模型,本书展示的新人文法学话语,缓解了法律与情感、理性与欲望的紧张,有助于法理概念的文化拓展,进而推动法治系统的均衡优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