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696842
  • 作      者:
    作者:周扬|责编:杨雪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书围绕中国乡村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挑战,以及为什么要振兴乡村(Why)、什么是乡村振兴(What)、如何振兴乡村(How),以及乡村何时能振兴(When)的逻辑主线,在系统阐释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解析了中国乡村发展的历程及其阶段特征,诠释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目标要求和制度优势,归纳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重要成就以及面临的现实挑战,初步探明了推进实现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提炼了中国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本书汇集了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研究的理论精华与实践经验。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 研究内容
1.3 逻辑框架
2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聚落和村庄
2.1.2 农村和乡村
2.1.3 乡村性与地方性
2.1.4 农村经济与乡村经济
2.1.5 乡村系统与乡村地域系统
2.1.6 可持续性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2.1.7 农业多功能性与乡村多功能性
2.1.8 乡村多元价值
2.1.9 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2.2 基础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理论
2.2.3 社会资本理论
2.2.4 生计资本理论
2.2.5 地方发展理论
2.2.6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2.2.7 乡村地域系统理论
2.2.8 新乡村主义理论
2.2.9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2.2.10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11 乡村多功能性理论
2.2.12 分层协同减贫理论
2.2.13 城乡融合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乡村发展的历程、特征与成就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乡村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
3.1.1 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年)
3.1.2 社会主义改造阶段(1953~1957年)
3.1.3 人民公社阶段(1958~1978年)
3.1.4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阶段(1979~2004年)
3.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2005~2012年)
3.1.6 精准扶贫阶段(2013~2020年)
3.1.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2021年以来)
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3.2.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3.2.2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3.2.3 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
3.2.4 和美乡村建设持续稳步推进
3.2.5 乡村综合治理能力逐渐增强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内涵和体制机制优势
4.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4.1.1 城乡发展不平衡
4.1.2 区域发展不均衡
4.1.3 乡村发展不充分
4.1.4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需要
4.1.5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需
4.2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目标要求与逻辑体系
4.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4.2.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4.2.3 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体系
4.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优势
4.3.1 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4.3.2 发挥制度优势
4.3.3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
4.3.4 坚持规划先行
4.3.5 脱贫攻坚宝贵经验借鉴
4.3.6 “千万工程”经验引领
4.3.7 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成就及挑战
5.1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
5.1.1 政策体系
5.1.2 法治建设
5.1.3 主要行动、计划与重大工程部署
5.2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重要成就
5.3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挑战
5.3.1 乡村人口快速老龄化
5.3.2 村庄空心化
5.3.3 农民主体性缺失
5.3.4 乡村建设人才短缺
5.3.5 乡村发展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5.3.6 乡村振兴资金需求巨大
5.3.7 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5.3.8 乡村振兴成效测度困难
5.3.9 外部环境变化
5.4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5.4.1 人与土地
5.4.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5.4.3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5.4.4 效率与公平
5.4.5 生产与生活
5.4.6 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
5.4.7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5.4.8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5.4.9 小农户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
5.4.10 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实现路径及典型实践
6.1 中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6.1.1 基于系统论要素—结构—功能的乡村振兴作用机理
6.1.2 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6.1.3 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撑体系
6.2 中国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
6.2.1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6.2.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
6.2.3 荒山综合开发促进乡村振兴
6.2.4 土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
6.2.5 乡村旅游支持乡村振兴
6.2.6 康养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6.2.7 光伏发电产业驱动乡村振兴
6.2.8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6.2.9 农村金融支撑乡村振兴
6.2.10 劳动技能培训支持乡村振兴
6.2.11 易地搬迁安置支持乡村振兴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