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底两万里 孩子的科幻文学入门书 附赠成长金句励志卡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676274
  • 作      者:
    [法]儒略·凡尔纳
  • 译      者:
    郑克鲁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海洋科幻文学的里程碑。
★孩子的科幻文学入门书。名著名译名绘版,全本无删节。
★文学大师写给孩子的科幻故事,少年成长必读!
★科幻作家王晋康作序推荐版本。
★“傅雷翻译奖”得主郑克鲁经典译本。
★附千字导读,深度理解作品意义和阅读方法。
★IBBY最佳插画奖(安徒生插画奖)提名得主绘制。
★为生僻字添加注音,为专业名词添加注释,有效进行知识延展。
★名著放心读,玩转大语文。
★一套书囊括探月、探海和克隆人故事,激发想象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法)儒略·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作品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称其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文学家中的科学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绘者简介】
(西)奥古斯丁·科莫托:插画家。获2006年阿根廷IBBY最佳插画奖提名、墨西哥经济文化基金会颁发的风岸奖,并上榜2002年德国白乌鸦书单。
【译者简介】
郑克鲁(1939—2020):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傅雷翻译奖”、法国政府教育勋章,其他翻译作品有《第二性》《悲惨世界》《茶花女》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幻小说之父”儒略·凡尔纳代表作,海洋幻想的巨著,人类精神的赞歌。
故事讲述在一次追捕海洋怪物的行动中,博物学家皮埃尔·阿罗纳克斯教授和捕鲸手内德·兰德一行人到了一艘潜水艇“鹦鹉螺号”上。之后,他们跟随神秘的奈莫艇长,在五大洋进行了两万余里的环球探险之旅。他们曾身穿潜水服,在海底森林打猎;曾穿越海底隧道;曾探访沉入海底的大西洋岛遗址;也曾漫游四海,见识不同的生物,品尝各地的美食;还曾被困南极厚重的冰层下面,险些命丧冰海;最后被吸入“大洋的肚脐”迈尔大漩涡中……打开这本书,跟随“鹦鹉螺号”开启你的海洋冒险之旅。

展开
精彩书摘

译者后记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当初是以连载形式发表在《教育与娱乐杂志》上的(1869 年 3 月 20 日至 1870 年 6 月20 日)。这本小说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867—1868)、《神秘岛》(1874)构成互有联系的三部曲,它属于第二部。这个三部曲以海洋为题材。海洋早就成为文学题材,远在古希腊时期,荷马的史诗《奥德修记》就描写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的神奇遭遇,但对海洋的描写多半是幻想式的。真正描绘海洋的文学作品恐怕要到十九世纪才出现,主要的创作者有浪漫派作家麦尔维尔和雨果。此外,美国作家库柏(1789—1851)的早期创作写的是海洋小说。美国作家麦尔维尔(1819—1891)的《白鲸》(1851)以捕鲸工人的海上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船长亚哈曾被一条通身白色的鲸鱼咬断一条腿,他发誓要以这条象征“恶”的化身的白鲸为对手,经过多次遭遇战,最后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浴血搏斗中把白鲸杀死。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雨果的《海上劳工》(1866)以汪洋恣肆的笔调描绘了海上来势汹汹的暴风雨,主人公吉利亚特为了战胜大自然,与恶魔般的巨大章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战而胜之。这是一曲浪漫主义的颂歌。这两部小说表明了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英法等国海外扩张的加强,海洋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读者对海洋发生了浓厚兴趣。凡尔纳显然也注意到海洋是个好题材。在他 1864 年至 1866 年间发表的《哈特拉斯船长的历险漫游》中,已描写过一个名叫阿尔塔蒙的船长远赴北极的历险。不久,他就着手创作这个三部曲了。虽然《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发表在先,但《海底两万里》的写作恐怕是同时展开的,因为这部小说包含的海洋知识极其丰富,凡尔纳无法一蹴而就,要花他很多时间去准备。
凡尔纳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小说家,他做了长期的准备工作。他阅读和研究各类关于海洋、船舶和水手的著作。为此,他搭乘一艘横越大洋的轮船作长途旅行。在横渡到美国期间,他写下笔记,画了许多素描,询问船长、高级船员和水手关于海洋和航船的知识。在写作的四年(这是凡尔纳写作时间最长的一部小说)中,他对当时一些奇特的科学发明十分注意。1859 年,有个美国人,名叫德洛奈,提交了一份“潜航机器”的图案和专利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凡尔纳设想出奈莫艇长的潜水艇,不过,第一艘真正的潜水艇要到十七年后才制造出来。而“鹦鹉螺号”的水手所穿的潜水服要到 1946 年才真正得到运用,就是说相隔了七八十年!奈莫艇长已懂得从海洋摄取他所需要的许多东西,除了氧气、电力、食品、衣服,甚至还有海藻雪茄。据说,直到多年后,人们才认真地考虑如何进行现代的海洋资源开发。
《海底两万里》中如数家珍地列举了数以百计的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又详尽介绍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极海的海流和大小海岛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他算得上是个杰出的博物学家、海洋专家、地理学家了。其实,小说已经提供了部分答案,奈莫艇长的图书室陈列了一大批科学著作,包括机械学、弹道学、水道测量学、气象学、地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博物学等方面的,还包括科学院的论文集。另外,这个图书室收藏了许多著名人物的著作,如德国科学家洪堡、物理学家贝特曼,法国化学家贝特洛、地质学家阿加西、数学家贝特朗和沙勒,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廷德尔,美国水文学家莫里船长,法国生理学家米尔恩 - 爱德华兹等,可以说集中了到那时为止最重要的科学家的著作。这些书也都是凡尔纳的案头书。他的科学知识当然还来自报刊,凡尔纳说过:“至于我描绘的准确,来自我远在写作小说之前,长期以来就习惯从书籍、报纸、各种各样的科学杂志中搜集许多摘录。这些摘录分门别类,给我提供了价值无可估量的材料宝库。我长期以来订阅二十来份报纸。我是一个坚持不懈的科学著作的读者,我自然而然就了解各个科学领域,包括天文学、生理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化学中出现的一切发现和发明。”这个勤奋的自学者是个饱学之士,他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小说中。这些知识不仅对孩子们是有用的,成年人也未必知道。例如,盐具有防止海水过度蒸发等作用,海中的鱼超过一万三千种,而淡水中的鱼只占十分之一,一条鳕鱼产卵有一千多万只,一条墨角藻长达五百米,等等。小说中重点介绍的海洋生物有分布在各个大洋中的海蜘蛛、纤毛虫(能将海水变成乳白色)、枪乌贼、“大翡翠”极乐鸟、左旋斧蛤、船蛸、海绵、儒艮、棱皮龟、唇形水蛭、抹香鲸、海猪、海豹、海象、剑鱼、箭鱼、水母、伞电鳐(发出的电能击倒人)、海牛、卡库阿纳海龟、植形动物、星形贝、菌状贝等,无奇不有。其中有的是人们只知道名字,而不知道实际情况的海洋动物,其中有的闻所未闻,十分珍奇。
“鹦鹉螺号”的行程按千米来算,要达到十一万多千米,因为小说所指的是古海里,一古海里合 5.556 千米。潜艇在十个月中的行程几乎要绕地球赤道四圈。“鹦鹉螺号”的艇身两侧在客厅装有玻璃舷窗,在护窗板打开以后,能观察到海底的奇妙景象。艇中人还能穿上潜水服,戴上特制的氧气容器,带上灯具,走出潜艇,在海底长途跋涉,观看坐在潜艇里看不到的海底奇迹。小说作者带领读者游历和观看了美丽或神奇的珊瑚王国、海底森林、珊瑚墓地、采珠场、海中火山口、海底煤矿、墨西哥湾暖流、古代和新近的沉船、维戈湾沉在海底的巨额黄金、价值千万的硕大珍珠、海底电缆、在托雷斯海峡的搁浅、迈尔大漩涡、大浮冰下面的冰层,还有传说中的大西洋岛、苏伊士海底隧道。尤其是最后在南极海的冰层里,几乎是九死一生,差一点被困在冰层里,那就永远也出不来了,会被冰挤压成齑粉。
小说最令人注目的人物是奈莫艇长。奈莫(Nemo)是拉丁文,意思是“人”。实际上是一个泛指词。他没有国籍,不知来自何方。他显然拥有超人的知识和胆量。不知他怎么会拥有巨额财富,竟能建造一艘昂贵的潜艇,并能够以世间罕见的收藏去装备,其中购买了不少文艺复兴以来著名画家的油画。诚然,这表明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也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在潜艇上具有绝对权威,又能身先士卒,有危险他先上,有困难他和船员一起去面对,和他们一起刨冰层,不怕缺氧的威胁。他是个人道主义者:在孟加拉湾采珠场发现了鲨鱼袭击可怜的采珠人时,他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和凶恶的鲨鱼搏斗,几乎丧命。采珠人苏醒过来后,他把一袋珍珠交到采珠人手里。这段精彩的描写展示了与吃人的鲨鱼激烈的搏斗场面,表现了他大无畏的精神。在他眼里,这个贫穷的印度人为了生计,不顾采珠会伤害身体,提前来到采珠场,是个值得同情的贫苦人。更重要的是,这个采珠人是被压迫国家的居民:“我至今仍然是,而且直到我咽气时,我都会站在这个国家一边!”这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随后,他给克里特岛的起义者送去价值百万的黄金,支持他们的斗争。他的房间里挂着希腊爱国者博扎里斯、爱尔兰的保卫者奥·康乃尔、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主张解放黑奴的林肯、为黑人解放而牺牲的约翰·布朗的肖像,他们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人类伟大理想的历史伟人”。他无疑是站在先进人类、先进思想一边的。他对法国大革命时期与英国舰队血战而沉没的“复仇者号”念念不忘,借助故事的叙述者讲了当年悲壮的战斗情景。这艘战舰上的三百五十六名水兵不肯投降,高呼“共和国万岁!”沉入海底。他的心“为人类的痛苦而跳动,他胸襟广阔的仁慈是给予受奴役的种族和个体的”。他尽管不会随意杀生,但是对付凶残的抹香鲸,却是毫不留情地大开杀戒,几乎造成一片血海。总的说来,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形象。
不过,作者并非对他没有微词。他是个愤世嫉俗者,对于不断追逐他的潜艇的军舰怀有无比的仇恨。他最后把这艘军舰撞沉,军舰上的几百名官兵也随军舰沉入海底,惨不忍睹。作者通过阿罗纳克斯教授说:“不管他在世人那里受过何种痛苦,他也没有权利这样惩罚人。”这种感叹无疑是正确的。他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来表达的自己的愤懑。他总不能把战舰上所有人都看作“压迫者”吧。最后他似乎也有所觉悟,以致神志恍惚,让“鹦鹉螺号”卷入了迈尔大漩涡。在小说的“尾声”中,作者再一次通过博物学家表示:“但愿仇恨在他凶狠的心中平息下来!但愿观看到那么多的奇迹能使他的复仇思想泯灭!”凡尔纳的思想境界显然更高一层。但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奈莫艇长这个人物倒是有血有肉的,毫不概念化。他虽然有正义感,大胆无畏,可是他的“凶狠”也未免过了头。屠杀抹香鲸已初露端倪,击沉战舰将他的弱点推至顶点。
在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两个同伴中,捕鲸手内德·兰德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本是“阿伯拉罕·林肯号”聘来的著名捕鲸手,不幸流落到“鹦鹉螺号”,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潜艇根本不需要捕鲸。他脾气火暴,近乎鲁莽,被困在潜艇里实在憋屈,一心想回到大陆。由于他长期生活在海洋中,熟悉热带植物,他懂得如何利用面包树和西谷椰子树的原料做食品,也懂得烧烤猎物。他的存在活跃了小说情节。且不说他用捕鲸叉扎中穷凶极恶的鲨鱼的心脏,救出被鲨鱼掀翻在地的艇长,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驾驭小艇和操作取下小艇的技术,这样,博物学家、他和贡塞伊才能逃离“鹦鹉螺号”。
博物学家的仆人贡塞伊的法文名字的意思虽然是“建议”,但是他的作用并不在于给主人提出建议。虽然他也是一个忠仆,无论何时都站在主人一边,对主人的话没有任何异议。可是,他并不像《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万事通那样,经常闯祸,却又憨厚可爱,起到活跃行文的作用。不错,他是个分类学家,无论什么动植物,只要说出名字,他都能马上准确无误地给以分类。不过,他只是一个“空头分类学家”,因为他并无实际经验,基本上不认识他给以分类的动植物,需要他的主人告诉他是什么东西,然后才能分类。当然,这不乏幽默意味,不失为一种调侃意趣。
人们也许并不在意小说中有些不合实际的描写,例如对海底深度的估计。这并非凡尔纳的过错,而是当年科学还达不到这样的精确度。时至今日,人类所建造的潜艇恐怕还未能到达几千米深的海底,这是需要多少年后才能实现的科学幻想了。
【正文】
一八六六年以一件怪事为标志,这是一个难以解释,也不可理解的现象,毫无疑问,没有人忘记它。且不说流言蜚语使港口居民激动,令大陆公众精神兴奋不已,就连以航海为生的人也不同寻常地啧啧称奇。从事大宗买卖的商人、船主、轮船船长、欧洲和美洲大小船只的skippers et masters[ 法文 skippers 和 masters 两个词均为船长。]、各国的海军军官、两大陆[ 指欧洲和美洲。]的各国政府,对这件事都表现出了最高的关注度。
确实,曾几何时,有轮船在海上遇到“一个庞然大物”,这是个长条形的梭状物体,有时像磷火闪闪发光;比鲸鱼大得多,游动也快得多。
有关它出现的事实,根据不同航海日记的记载,都相当准确、一致地指出这个物体或者这个动物的形状,它活动起来的速度闻所未闻,运转动力惊人的强大,似乎具有特别的生命力。如果这是一种鲸类,那么它的体积比迄今为止科学上加以分类的所有鲸鱼的体积要大得多。无论是居维埃[ 居维埃(1769—1832),法国博物学家,著有《比较解剖学课程》《化石骸骨研究》《鱼类博物史》。]、拉塞佩德[ 拉塞佩德(1756—1825),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鱼类和鲸类博物史》。]、杜默里[ 杜默里(1774—1860),法国博物学家、医生。]先生,还是德·卡特尔法热[ 德·卡特尔法热(1810—1892),法国博物学家、人类学家,著有《人类史》《进化论》。]先生,都没有承认过这种庞然大物的存在—除非他们见过,即这些学者所谓目睹过的东西。
保守地估计,认为此物长两百尺[ 这里似乎指法尺,一法尺合0.325米。];夸张地估计,说它宽一海里,长三海里。把这两种估计都撇开,对多次得到的观察取个平均数,可以断定,这个庞然大物远远超过鱼类学家至今承认的一切鱼类的体积—倘若它是存在的。
不过,它是存在的,事实本身已不容否认,根据人类相信神奇事物的倾向,就能理解这种神奇事物的出现在全世界引起的轰动。至于把它的出现斥为无稽之谈,则必须撇在一边,是不会得到赞同的。
事实上,一八六六年七月二十日,加尔各答-伯纳克轮船航运公司的汽船“希金森总督号”,在澳大利亚海岸以东五海里处遇上了这个活动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面对的是一块未见过的礁石,他甚至打算测量礁石的准确位置,突然间,这个不可理解的物体喷出两根水柱,呼啸着冲上一百五十英尺[ 一英尺等于0.3048米。]的空中。因此,除非这块礁石上有间歇性喷泉,否则,“希金森总督号”汽船遇到的就确实是某种至今不为人知的水栖哺乳动物,能通过鼻孔喷出混杂空气和蒸汽的水柱。
同年七月二十三日,西印度-太平洋轮船航运公司的“克里斯托巴尔·柯朗号”汽船,也在太平洋上看到了类似的东西。看起来,这头异乎寻常的鲸类动物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因为在三天的间隔中,“希金森总督号”和“克里斯托巴尔·柯朗号”在两个相距七百古海里[ 法国一古海里约合5.556千米。]的地点观察到了它。
十五天以后,在距此两千古海里的地方,国家轮船公司的“爱尔维修号”和王家邮船公司的“沙农号”,在美国与欧洲的大西洋海域迎面对开时,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同时看到了这个怪物。在这次共同观察中,可以估计这个哺乳动物身长在三百五十英尺[ 三百五十英尺合106.68米。]以上,因为“沙农号”和“爱尔维修号”长度要略小些,虽然两船从艏(shǒu)柱到艉(wěi)柱有一百米。可是,最大的鲸,也就是经常通过阿留申群岛[ 阿留申群岛:属于美国,将白令海峡和太平洋分开。]海域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的鲸,身长从来没有超过五十六米—至多达到这个长度。
这样的报告相继而来:横渡大西洋的“佩雷尔号”新近所做的观察,走依兹芒航线的“埃特纳号”与怪物的相撞,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莱德勋爵号”上测到的非常准确的方位,都引起公众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一些国家,生性幽默的人只是拿这件事开玩笑,但那些严肃务实的国家,像英国、美国和德国,对此却强烈关注。
在各大中心城市,谈论怪物成为时髦:咖啡馆里颂扬它,报纸上嘲弄它,舞台上演出它。小报碰到了好机会,胡编乱造。报纸上重新出现—毫无依据的、想象出来的巨大动物,从极北地区可怕的“莫比·狄克”[ “莫比·狄克”:美国小说家麦尔维尔(1819—1891)的小说《白鲸》中神奇的白鲸。],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海妖,它的触角能把一条五百吨重的船缠住,拖到海底深渊。有人甚至援引古代史籍,搬出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 普林尼,指老普利尼(23—79),古罗马作家,著有《博物史》。]的观点,他们都承认这些怪物的存在。然后搬出彭托皮丹主教的挪威故事,保罗·赫格德的游记,最后是哈林顿先生的航海报告。他的诚信是无可怀疑的,他断言,一八五七年,他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这条大蛇,而它只出没在以前的“立宪号”航行的海面上。
于是,在学术团体和科学杂志上,信者和不信者爆发了没完没了的笔战。“怪物问题”使人头脑发热。信奉科学的记者反对信奉神灵的记者,在这场值得大书特书的论战中倾注了何其多的墨水;甚至有些人还流了几滴血,因为他们始于海蛇论述,竟至最肆无忌惮的人身攻击。
论战持续了半年,双方各有胜负。对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大不列颠协会、华盛顿史密斯协会发表的重头文章,对《印度群岛报》、修道院院长穆瓦尼奥[ 穆瓦尼奥(1804—1884),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主编的《宇宙》杂志、佩特曼[ 佩特曼(1822—1878),德国地理学家,多次组织到非洲考察,第一次组织德国科学家对格陵兰岛考察。]主编的《消息报》上组织的讨论,对法国和国外各大报的科学专栏文章,小报以不可遏止的激情给予批驳。它机智的作者们戏谑地模仿林耐[ 林耐:一译林奈(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研究给动植物分类。]的一句话,被怪物的反对者援引,他们确实认为:“大自然不制造愚蠢的东西。”他们恳请同时代人决不要违背大自然,承认海妖、海蛇、“莫比·狄克”的存在,以及其他头脑发热的水手的胡言乱语。最后,在一份十分犀利的讽刺报发表的文章中,最受读者喜爱的编辑之一再加上一笔,指向怪物,如同希波吕托斯[ 希波吕托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人物,雅典王之子。]那样给怪物最后一击,在哄笑声中把它结果。于是才智战胜了科学。
在一八六七年的头几个月里,这个问题似乎寿终正寝,看来不会死而复生,这时,公众又知道了一些新事实。这不再是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真实、严重、要避免的危险。问题具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怪物又变成小岛、礁石和暗礁,不过是个能飞驰而去、难以确定和行动莫测的礁石。
一八六七年三月五日,蒙特利尔大洋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里行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域,右舷尾部碰上一块岩石;任何地图都没有在这片海域标明这块岩石。这艘汽船在风力和四百马力的共同推动下,以十三节[ 节是航速单位,每小时1海里,即每秒0.5144米。]的速度行进。毫无疑问,要不是船体质量上乘,“莫拉维扬号”就会在撞击中裂开,连同从加拿大运来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一起沉没。
事故发生在清晨五点钟左右,正是破晓时分。值班的高级船员冲向船尾,聚精会神地观察洋面。他们一无所见,只在三链[ 链是旧日计量距离的单位,1链等于1/10海里,合185.2米。]处有碎成浪花的强烈漩涡,仿佛平静的洋面受到猛烈的一击。他们准确测量了此处的位置。“莫拉维扬号”继续航行,表面看来没有损坏。它是撞上了暗礁,还是沉船的巨大残骸呢?不得而知。可是,在干船坞检查了船的吃水线以下部位后发现,部分龙骨被撞碎了。
这件事虽然就其本身来说极其严重,但要不是三个星期以后,同样情况再次发生的话,也许会像其他许多事件一样被遗忘。仅凭新的一次相撞中受害船只的国籍,及其所属公司的显赫声名,事件就足以引起巨大反响。
无人不知的、大名鼎鼎的英国船主卡纳德—这个精明的实业家在一八四○年创办了一项邮递业务,拥有三艘四百马力、一千一百六十二吨转轮式的木体船,来往于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加拿大港口,工业城市。]之间。八年后,公司增加了四艘六百五十马力、一千八百二十吨的船;再过两年,又增加了两艘马力和吨位更大的船。一八五三年,卡纳德公司运送急件的特权刚得到延期,相继增加了装备——“阿拉伯号”“波斯号”“中国号”“斯科蒂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都是速度一流,也是继“伟大的东方人号”之后在海上乘风破浪最大的船。一八六七年,公司拥有十二艘船,其中八艘是转轮式的,四艘是螺旋桨的。
我之所以简略地做出这些细碎的介绍,是为了让读者知道,这个因精明的管理闻名于世的海运公司多么重要。没有哪个远洋航运企业运转得如此灵活,没有哪件业务会获得更多的成功。二十六年来,卡纳德公司的轮船两千次横渡大西洋,没有耽误一次航行,没有一次晚点,没有丢失一封信、一个人,也没有毁掉一条船。因此,尽管法国与它进行了强有力的竞争,乘客们还是把卡纳德航线作为首选,正如最近几年官方文件制定的统计表所表明的。由此来看,该公司最好的一艘轮船出事引起轰动,就不足为奇了。
一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大海美景如画,和风适于航行,“斯科蒂亚号”行驶到北纬45度37分、西经15度12分的海域。在一千马力的推动下,航速十三点四三节。转轮以完美的节奏拍击海水。当时的吃水线六点七米,排水量是六千六百二十四立方米。
下午四点十七分,乘客们集中在大厅里吃午饭,“斯科蒂亚号”船侧后半部和左舷转轮后面一点的船体产生了一下撞击,总体说不是很明显。
不是“斯科蒂亚号”去撞击,而是它被撞击了,与其说是被撞伤的,还不如说是被锐利的或者钻孔的工具撞击了。撞击看来很轻,船上没有人感到恐慌,要不是货舱监运员登上甲板大喊:“沉船了!沉船了!”也许谁也不会在意。
先是乘客惊慌万分;不过,安德森船长很快让大家放下心来。实际上,并没有迫在眉睫的危险。“斯科蒂亚号”由防水舱壁隔成七个舱,自可无虞地抵挡住进水。
安德森船长马上去了货舱。他确认是五号舱进水,进水速度表明洞很大。万幸的是,这个舱没有锅炉,否则火将立即熄灭。
安德森船长下令立即停航,派一个水手潜入水里确认损坏情况。不多久,证实轮船吃水线下方有一个两米宽的洞。这样大的裂口不可能被堵住,“斯科蒂亚号”的转轮虽淹到一半,但应能继续航行。当时离克利尔海岬尚有三百海里。比预定时间晚到三天,令利物浦的人强烈不安,直至轮船终于进入公司的船坞。
于是工程师们开始检查“斯科蒂亚号”,船放在干船坞上。工程师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吃水线下两米半处,开了一个很规则的裂口,是个等腰三角形。钢板的开裂非常干净利落,即使冲头也不会钻得这样稳当。因此,产生这个缺口的工具应该是通过不同寻常的淬火—而且这工具以惊人的力量冲击,把四厘米厚的钢板穿透以后,还能以一个令人无法理解的倒退动作撤离。
这个最近发生的事就是如此,结果是重新使公众舆论激动起来。打这时起,事实上,原因不明的海难就被算在怪物头上。这个怪物承担了所有这些海难的责任,不幸,其数量巨大;因为在维里塔斯局[ 维里塔斯局:法国技术监督机构。]里每年登记损失的三千艘船中,因失去消息而被当作连人和货物都葬送了的汽船和帆船,数目不低于两百艘!
可是不管公道不公道,正是这个“怪物”为它们的消失顶罪,由于它,各大陆之间的通道变得越来越危险。公众说话了,明确地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个可怖的鲸类动物从海洋里清除出去。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一 飞逝的礁石\002
二 赞成和反对\011
三 听先生的吩咐\017
四 内德·兰德\025
五 瞎闯!\033
六 全速前进\042
七 一条种类闻所未闻的鲸\053
八 动中之动\063
九 内德·兰德怒气冲天\074
十 驰骋海上的人\082
十一 “鹦鹉螺号”\092
十二 一切都用电\104
十三 几组数据\113
十四 黑河\123
十五 邀请信\136
十六 海底平原漫步\146
十七 海底森林\154
十八 太平洋水下四千海里\163
十九 瓦尼可罗岛\172
二十 托雷斯海峡\183
二十一 陆地上的几天\193
二十二 奈莫艇长的雷击\206
二十三 强制睡眠\219
二十四 珊瑚王国\229

第二部分
一 印度洋\240
二 奈莫艇长的新建议\251
三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262
四 红海\275
五 阿拉伯隧道\290
六 希腊群岛\300
七 48小时穿越地中海\313
八 维戈海湾\323
九 消失的大陆\335
十 海底煤矿\347
十一 马尾藻海359
十二 抹香鲸和长须鲸\370
十三 大浮冰\382
十四 南极\395
十五 大事故还是小事故?\411
十六 缺氧\421
十七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431
十八 章鱼\441
十九 墨西哥湾暖流\455
二十 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467
二十一 大屠杀\475
二十二 奈莫艇长的最后一句话\484
二十三 尾声\494

译者后记\49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