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左联”:延安文艺制度“前史”
第一节 “左联”的创立与“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第二节 形式·语言·“三观”:“左联”文艺大众化的诉求
第二章 苏区文学与红军文学:延安文学制度的红色“基因”
第一节 宣传动员与“扩红”:苏区与红军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苏区与红军文学制度概略
第三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孕育:苏区与红军时期的探索
第四节 瞿秋白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中介”作用
第三章 延安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化
第一节 “开门纳士”与知识分子在延安的聚集
第二节 “人尽其才”与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问题”
第三节 文艺界整风与《关于延安对文化人的工作的经验介绍》
第四节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变”与“不变”
第四章 延安文艺政策的演化
第一节 前期延安的文艺政策
第二节 延安作家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文艺政策的“变”与“不变”
第四节 毛泽东与张闻天在文艺政策上的共鸣与“纠偏”
第五章 延安文艺座谈会可文学制度
第一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动因小考
第二节 《讲话》及其他相关体制文件重读
第三节 《讲话》在国统区的传播
第六章 延安作家的“宗派主义”及影响
第一节 延安文坛曾遭“宗派主义”作祟
第二节 周扬是“鲁艺派”的首领
第三节 “文抗”:在“派”与非“派”之间
第四节 “宗派主义”的成因及其解决之道
第七章 周扬与“鲁艺”文学系的人事组织——延安文艺界的人事任免与人事组织案例
第一节 “两个口号”在延安与周扬的新机遇
第二节 “京派”作家与“左联”旧友——周扬的“鲁艺”“朋友园”
第三节 想入不得与避之不及:周扬与“鲁迅弟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八章 延安文学制度建构的“事件路径”
第一节 文艺界整风与作家的思想改造
第二节 文化人下乡:走向民间文化的再生之途
第九章 延安的文学社团与文学刊物管理
第一节 延安前期的文学社团与刊物
第二节 “文艺月会”与《文艺月报》:早期社团刊物运作情况管窥
第三节 延安后期的出版管理
第十章 延安文学批评方式及其媲变
第一节 诗的“主义”之争
第二节 萧军“拾零”引发的争论
第三节 周扬“漫谈”引起的轩然大波
第十一章 秧歌剧、《白毛女》与旧戏改革
第一节 秧歌剧:民间文艺的再生
第二节 《白毛女》:民族新歌剧与集体创作模式的诞生
第三节 京剧改革:“古为今用”的一个尝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四事”与“四文”的连动--重论延安文艺制度的建构过程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