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及服务深化研究
0.00     定价 ¥ 7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4053965
  • 作      者:
    许慧,梅振荣,范睿琦
  • 出 版 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许慧,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现工作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 图书情报。梅振荣,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工作于黑龙江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 图书情报。范睿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工作简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 图书馆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高校智慧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图书馆的建设及其服务展开论述研究,首先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技术架构,并对智慧图书馆的运作方式和具体用途有基本的了解,其次介绍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研究方向试图厘清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构想、新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再次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交网络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等概念。最后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素质和资源管理,为我国各大高校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上的未来发展给出建设性指导意见。
展开
精彩书摘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及服务深化研究》: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学艺术伴随着悠久的历史而发展,蔚为大观!其中民间文艺在民众生存的奋斗中与生产生活模式、细节相始终,发展成为有独特魅力和表现形式的文化现象。民间歌谣是民间文艺中的基础类别,是民众生存状态乃至心理情绪最普及、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在所有的民间文学艺术中,歌谣是最富有生活色彩、最活跃,也最有传承和创新力的民间艺术形式。一、歌谣的悠久历史与现实活力之所以说歌谣历史悠久,是因为它伴随着人类的语言而产生,随着人类和大自然的搏击而丰富,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是生产和生活的口头描述和艺术记录。任何一本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都记载着最古老的女娲伏羲的神话,其中就有女娲造笙簧、伏羲造琴瑟的情节记录。而在甘肃玉门火烧沟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埙,有一个吹孔,两个按音孔,可以发出四个乐音。同期,山东潍坊市姚官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埙也可以发出两个乐音,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从西到东的华夏大地已经有了音乐。《尚书.虞书》记载:“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是歌舞场面,最生动地诠释了“歌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场景。而最早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弹歌》,更是中国民间歌谣的成熟的佳作。即便是被定为文学经典的《诗经》,最为传诵的还是“十五国风”,其中关雎之喜、黍离之悲、七月之壮怀、氓之决然,无不令人击节沉醉,拊掌赞叹!其分布之广泛,内容之丰富,表达之完整,更是让后人敬佩崇拜!尔后,汉唐至今,虽然文人文学艺术占了史著主流,但是只要政治有大事,社会有离乱,生活有波折,情绪有喜怒,歌谣都是最便利的表达方式。直到民国,直到今天!江西的红歌,西部的情歌,内蒙古的长调,吴越的山歌,仍然脍炙人口,甚至从田间走向了舞台!现实生活中歌谣唱诵不绝,新作随时展现,它讽刺时弊,表达喜悦,联络感情,诉说衷情!可以说,歌谣已经浸入我们当代的生活,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无处不在,自由弥漫,随口可吟,脱口而出。歌谣是民间文学中的基础,歌谣体现民间文化的活力。它跨学科而存在,随历史而前进,体现了它本身的历史厚重与当下的活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跃因子。二、歌谣分类的概括性与多样性民间歌谣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大同小异的定义和分类。歌谣也称民谣,它泛指一切在民间产生和流传的相对短小的韵文作品。歌谣的英文名字是folksong,意为民众所做的歌,也名为ballad,意为跳舞歌。我国古代是单字表意,歌与谣同时存在,有时通用,有时独立,《诗经,魏风·园有桃》中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因为一首诗中同时用了“歌”和“谣”两个概念,所以《毛传》中作了区别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韩诗章句》也明确表述“有章曲日歌,无章曲日谣”。以后这个区分就基本固定下来。朱自清早年在清华大学讲授歌谣时也明确指出: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以“辞”而论,并无分别。只因一个合乐,一个徒歌,以“声”而论,便不同了。歌与谣在一起称谓见于《淮南子·主术训》:“古圣王……陈之以礼乐,风之以歌谣。”这说明了两者的共同之处,不但歌有音乐性,谣也存在着可唱性,体现为韵律和节奏。歌与谣两者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转化,民歌失去了乐谱,只记录词就成为诗和谣,如《诗经》《乐府诗集》等等;民谣借鉴了当地的小调,或者被喜欢的人谱了曲调,变为可演唱的民歌,这样的转换例证很多。今天在地方大众的语言中,歌谣仍然有着诸多充满泥土气息和亲切感的俏皮的称谓,如山曲、田歌、秧歌、号子、船歌、薅草锣鼓、爬山歌、三句半、信天游等等。历史进入晚清和近现代以来,民间歌谣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歌谣学渐入人眼。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从清末开始的歌谣研究走向了新的阶段。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专门开展了“歌谣是什么”的学理性讨论,以周作人为首的学者们就发表了多篇文章。在革命圣地延安,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开设了民间文学课,鲁艺师生深入陕北农村采集民歌。何其芳、张松如(公木)、毛星三人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了首部《陕北民歌选》。当时鲁艺还专门成立了“民间音乐研究会”,吕骥、安波、马可、张鲁、刘炽等著名音乐家,用三年的时间,收集到民间歌曲两千余首,其中陕甘宁边区七百余首,其余为内蒙古、山西、河北民歌,也包括少数江南的民歌。当时边区政府对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特拨出两千元,奖励几年来积极采风的工作者。在此期间,歌谣的研究也随之发展,先后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大家的文章,如周扬、丁玲、萧三、安波、艾青、马可、林山、柯仲平、冼星海、王希坚等都对延安的采风运动和歌谣进行了研究。尤其是柯仲平的《论中国民歌》,严辰的《从民谣看民心》,周扬的《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孙万福》,还有马可介绍的《东方红》创作改编者、民歌手李有源、李增正创作活动的文章《群众是怎样创作的》,都产生了极大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一、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重点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虽然高校智慧图书馆目前尚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开通了知识服务和移动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已启动了云服务计划,还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率先开通了空间服务和射频识别等服务,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这两种服务的应用水平上还和国际领先韵图书馆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两种服务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说,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创新了智慧服务的形式,实践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服务的深度开展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大学开展了“智慧图书馆”'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IC2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学校内部的图书馆进行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改进,这些学校的图书馆服务拓展不仅提升了创新的水平,也取得了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
  1.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情况
  第一,更多的读者开始接受移动图书馆服务,使得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使用范围不断拓展。在过去,移动图书馆服务主要有WAP(无线应用协议)服务、短信服务两种模式,服务内容基本上遵循过去,没有提升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在智慧时代的背景下,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了过去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将二维码、应用程序、无线应用通信协议等内容融入图书馆的服务之中,实现面向情景、面向时间、面向空间的智能化服务。研究表明,国内的高校基本上较为认可移动图书馆服务,且绝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进行了创新。工作人员通常都会将图书馆的新功能放置在图书馆网站的首页显著位置,并在图书馆内设立移动图书馆的体验区,以期提升读者对移动服务的理解和认知,实现移动服务的推广和普及化,在高校图书馆的不断推广下,读者也不断接受了移动服务的创新。虽然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还与国外先进的智慧图书馆存在水平上的差距,比如在具体的服务内容提供方面还没有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但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已经基本建立了对智慧图书馆的认识,现在正积极进行实践上的创新和使用范围的拓展。
  第二,高校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方式正在不断创新,新出现的服务方式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许多高校图书馆采用了移动设备借阅、应用程序移动应用客户端、二维码、无线应用通信协议服务、短信服务的方式,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方式。覆盖率最高的服务方式是应用程序服务方式、无线应用通信协议服务方式,二维码服务方式紧随其后。所以我们可以说,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已经进入了多种方式并存的发展局面,这一局面最突出的特征是新兴服务方式的快速发展。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设立了移动服务用户体验区,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第三,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式时往往只注重内容的迁移,并没有对服务的内容有所创新。开展移动服务的重点是资源阅读、数字资源检索、馆藏目录查询、信息查询(借阅、预约、续借、取消)、图书馆动态、新闻通知讲座培训、馆务信息(概况及开放时间)等。基本上没有涉及位置变化的空间、时间服务方式,也没有建立起移动云服务平台、用户虚拟交流平台、流媒体服务内容、知识统一检索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
  第四,移动图书馆系统发展和应用的自主性不足。高校采用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基本上为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汇文移动图书馆系统等,也有一些高校图书馆使用书生移动图书馆系统,很少有结合自己馆藏建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研发的图书馆系统。高校的移动图书馆缺少差异化,在特色化服务功能的建设上也存在不足。第五,要积极进行创新化的实践。“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如在移动设备外借、移动信息共享空间、云阅读与云共享服务、流媒体服务、语音搜索、校园移动门户的整合、移动互动服务终端、移动客户端应用、在线学术交流服务、文献全文阅读与获取,移动资源统一发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清华大学还研发了智能聊天机器人、数据库移动资源馆藏地图等较为先进的体验服务,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的案例。
  2.知识服务创新的开展情况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知识服务,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类型较为单一,知识共享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图书馆的知识整合程度不高,文献资源的检索能力水平较低,图书馆也尚未开展学科服务和个性化知识服务。智慧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构建了知识发现与服务的平台、个性化知识服务及交流的社区。
  第一,知识服务的主要内容已经得到了充实,并且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信息服务需要摆脱过去单纯信息复制的局限性,转而向知识服务的方向发展,知识服务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知识发现平台的构建、参考咨询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高校智慧图书馆综述
第一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起源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
第三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第四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
第一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架构与运行
第二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第四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章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第四章 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
第一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优化策略
第三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构建

第五章 高校智慧图书馆学科服务
第一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基于服务创新的学科服务体系构建
第三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趋势

第六章 高校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
第一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释义
第二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
第三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实践探索

第七章 高校智慧图书馆用户体验服务
第一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用户体验概述
第二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评价
第三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前景
第二节 未来高校图书馆模式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