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确定,是语言逻辑的理性要求。但是社会生活复杂,不确定情况也是常态,因此,法律特别是民法,在规范社会和调整人们生活秩序中,其规范层面的不确定概念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术语概念。对这一领域的专门研究,就凸显出应有的理论价值与迫切的现实需要。
在民法典规范体系中,有诸多不确定概念,这些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问题,决定着对于纠纷进行裁决处理时,民事责任如何的度量问题。所以,研究不确定概念,以及其界限、裁量尺度都是民事法律中的重大问题。本书研究可对民法科学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其学理意义突出。
不确定法律概念是成文法适应丰富多彩现实社会生活的技术手段,由于词汇比较模糊,其内涵和外延均不确定,只有借助于具体的个案事实才能明确其意义。司法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将这类不确定法律概念应用于具体个案。从裁判的视角看,是对实际案件具体法律问题的解决,从法律概念的角度观察,则属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本书的基本问题意识是,如何恰当地实现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特别是方法论方面的意义。本书聚焦于两大问题,分为上下篇。上篇是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理论体系,包括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生成原因、类型及价值等;下篇是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各类方法,包括基本理论、具体化的要求、一般方法、法律解释和类型化。就其关系而言,上篇是下篇的基础和前提,而下篇才是本书所欲解决的核心和重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