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效输出
0.00     定价 ¥ 4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950472
  • 作      者:
    [日]山口真由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现身说法,还原职场实景,一看就懂,现学现用。

◎入职培训、职场晋升必备,一本让职场新人少走弯路的工具书。     

◎哈佛学霸、美日双律师、财务省前官员的“与成果相连”的职场输出法。

◎独家分享“注意事项”:挑战就得80分、工作是重复的游戏、从输出倒推等。

◎从根源上发现堵点、攻克难点、消除痛点,让你不再畏惧发言、写文案等输出工作。


展开
作者简介

(日)山口真由

1983年出生于札幌市。2006年3月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院。同年4月进入日本财务省就职。

2008年退职,然后作为律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直到2015年。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并顺利毕业。

2017年4月,考入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法学博士课程。2017年6月,注册成为美国纽约州律师。

2020年3月,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2020年4月成为信州大学特任副教授,次年就任特任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提升输出能力的通俗读物。第一章讲解何为真正的输出,为什么输出能力在职场非常重要,以及进入社会需要完成的思维转换。第二章分享了作者作为律师和评论员的说话技巧和实战经验。第三章传达职场写作的技巧和心得。第四章讲解输入的技巧,输出的质量说到底取决于输入的质量。第五章讲述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更好地说。

   输出是互联网给予普通人最好的机会之一,希望作者的经历和经验能够助你渡过重重难关,赢取输出者红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真正与成果相连的输出是什么?

 

1. 为什么你总是不擅长输出?

 

输入型人才的绊脚石——情况和学生时代不同!

我想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喜欢学习,学生时代的成绩极好。可一旦走上社会,工作的推进却不顺畅,周遭的评价也总是差强人意。

 

原因十有八九是因为其能力倾向于“输入”。

输入型的人善于吸收知识,善于理解收到的信息,记忆能力也很强。

但把这些知识拿出去的能力,也就是连接到成果的输出能力却很弱。

 

输出能力低下在学生时代应该并不成问题,因为在学业上拿出成果的机会仅仅是“考试”。

一年五次左右的定期考试、为了应试的模拟考试、还有正式考试。学校是如果取得好成绩,就能得到好评的单纯世界。

可一旦走上社会,输出的频度就会激增。

不仅是发表会等大场面。接电话、向上司汇报、向部下指示、回复邮件、编写资料等,全都是输出。

也就是说“开口”和“书写”的能力都会成为评价的标准。

 

对于输入型的你来说,这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事态。需要你输出的工作以几分钟一次的高频率噼里啪啦地降临,你很难一一费时费力地去应对。再加上还会被逐一评价,就会更加让你紧张。

输入型的你在学生时代善于通过考试拿出成果的特长,在职场中却容易成为枷锁。这是因为你“不习惯失败”。

当然,失败的打击很大。刚从失败中爬起来,下一个输出又迫在眉睫,再次失败……

 

 

末了,周围的人投以遗憾的目光,“明明学历挺厉害的嘛……”

 

仅仅因为没有“输出的技术”,原有的特长就不能得以发挥。这真是太可惜了。不用说,这是本人的损失。对于不能享受到其资源的周围的人来说,这也是巨大的损失。

要怎样摆脱这种状况呢?

首先要转换意识。让我们从解决输入型的人特有的“自认为”开始吧。

 

 

卸下“能做到是理所当然的”枷锁

第一步很简单。就是不要认为“能做到是理所当然的”。

越是在学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的人,越容易陷入这种想法。

如上所述,在高频率的输出中,每次都得到一百分是很困难的。以此为目标,一旦失败,你会倍受打击。

 

“能做到是理所当然的”的想法,也是输出速度慢的原因。

比如,按照上司的指示编写企划书或报告书的时候,如果你认为“拿出一百分的成果是理所当然的”,就会觉得“不做到完美就拿不出手”。

我刚成为律师时也有这样失败的经历。

做了详尽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努力做得细致入微。当然这需要时间,因此提交文书时,险些没赶上截止日期。

上司看到它时却勃然大怒:“我想要的不是这样的内容!”

我误读了上司的指示,我这样做,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这是典型的失败案例。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粗略汇总的东西先给上司看一次(或两次),确认好方向。

这关系到能否切实达成目标,不是“把完美的东西一次性”输出,而是“把不完美的东西快速多次”输出。

你可能不愿意把不完美的东西给人看。

这也是因为你带上了“能做到是理所当然的”的枷锁。更进一步说,是你认为“能够掌控”。

你大概会想:“不对!我不是那种旁若无人的人。”

是的,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确如此。

准确地说应该是:“你过于习惯可控的东西。”

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输入型的枷锁”吧。

 

输入型的人是“控制狂人”?

擅长输入的人大多性格沉稳。

这种类型的人从孩童时代起,在别的孩子又喊又跑的时候,就会一个人思考,让自己的想象展翅高飞:脑海中浮现的通常是“完结的世界”、读过的书,当天的课程、经历的事情等。

在头脑中反复回味、思考是本人的自由。

 

学习知识也是如此,图书或课本是静态的对象,学习的速度、场所、记忆方法都由自己决定。熟悉这样可控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度过很长时间,是你的“常态”。

 

反之,和其他人的交流等“不可控的时间”就会成为你的“非常态”。

非常态的代表是商务活动。商务场合中要求的输出也不是仅仅以自己的裁量就能决定的。

不管是提交报告书,还是交货,都有发出指示或接收指示的人的想法,而且有规定的期限,还有被期待的结果。

这些都是你无法掌控的、动态的东西。

有必要认识到这一点,你才可以切换“常态/非常态”的开关。

要知道“不可控是理所当然的”。

 

让我们再看一下“想编写完美的文书却失败了”的例子。自认为完美的方向性,对别人来说却并不一定。有了这个前提,我就应该在中途先给别人看一看,修改几次。

一个人埋头苦干,拿出的成果却不符合需求,心怀不满地想:“这么完美的东西怎么还生气呢?”

这些是应该避免的。为“人的感情”这一最不可控的事情而烦恼,是毫无意义的。

 

在事态还没发展至此前,毫不犹豫地输出不完美的东西吧。

总之,多做几次就行了。

只要放弃“能做到是理所当然的”的想法,这就绝非难事。

 

输出是“最大的输入”

即便如此,还是不愿意输出的人,让我告诉你一件重要的事情。

输出本身就是最大的输入。

这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在输出的前一阶段,一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在整理文件或发表文章时,你也要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

在输出之前,一定会有深度输入。如果是输入型的人,其深度会更深。

 

那么,“拿出成果”的时候会怎样呢?

正如之前所讲,职场人的输出做不到每次都得一百分。或者说,一百分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也会在某个部分留下“这样说的话就好了”“这样写的话就好了”的遗憾吧。

这些“~的话就好了”就是学到的教训。

没错,这就是输入。那么,下次有机会就把学到的教训付诸实践吧。

还不对的话,再用其他方法去实践就行了。

 

这和上班族所熟知的“PDCA循环”相同。

其中也有不能明确说出“~的话就好了”的事例。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不知道原因,或许这样的情况比较多。

但这也是一种输入。就让那些模糊的问题留在脑海中吧。

但你要注意将其和“耿耿于怀”这一感情区分开来。

你不需要自责,或对周围的人心怀不满,只要对输出的内容和背景关系进行思考、推理就可以了。

当然,不能马上解决也没关系。因为很多时候,答案会在你做其他的输出时飘然而至。但置之不理的话,“~的话就好了”或“总觉得模糊不清”马上就会消失不见。趁它还停留在脑海中,朝着下一个输出前进才是上策。你要快速、不断地转动PDCA。

也就是说,必须抱着“去争取”输出机会的态度,自己主动加快转速。

 

看不上“愚蠢的问题”是大错特错

那么“去争取”具体要做什么呢?

比如,项目一启动就积极举手。但还有更日常的机会,这就是提问。

 

讲座或演讲会等,在最后一般都设有答疑环节。这时你是否有一边看着站起来提问的人,一边想“啊,问题问偏了”的经历呢?

曾经的我就是爱这样想的类型。学生时代时,我的这种倾向尤其强烈。

 

某个研讨会上,有个学生每次都大胆地问一些错误的问题。

“不行啊!”我用焦急地看着他。还会想:“唉,在这里提这样的问题?”“发言之前必须要再多想一想”“说起来,认真听了的话能明白的吧”等。

实际上,周围的人都被他惊呆了。甚至有一次,被提问的教授瞥都没瞥他一眼,就问旁边的副教授:“他在问什么?我完全不能理解,你怎么想?”撂下这样一句话,教授就不再接受提问了。我那时也想:“看看,问错了吧……”


展开
目录

第1章:真正与成果相连的“输出”是什么?

为什么你总是“不擅长”输出?

针对输入型的人的“输出大原则”

“视觉要素”也是出色的输出

“只需一种习惯”,输出能力自然提高

为了持续输出的“输入的思想准备”

 

第2章:改变人生的最大输出!“说话技巧”

让输出品质产生巨变的“外观·印象·措辞”

说话之前胜负已定! 按照自己的想法传达信息的“准备的奥秘”

不仅仅是简短就可以了! “讲话简明扼要的窍门”

对方自然认同!“说服力·说话的魅力”的磨炼方法

一下子就能传达给任何人的“说话易于理解的窍门”

 

第3章:准确传达想说的内容的“写作技巧”

传达的文章超级简单! 写得又快又准的技巧

在这里和别人拉开差距! “有魅力”的文章的写作技巧

生产效率倍增! 简洁又不冰冷的“电子邮件技巧”

 

第4章:表达方式的关键在于准备!“输入的技巧”

输出说到底,取决于“输入的质量”

不断提高输入质量的山口式“信息收集的秘诀”

理解度提高,知识也深化,善于输出的“读书方法”

产生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输出“建立假说的方法”

 

第5章:左右输出品质的“倾听技巧”

提问技能也是出色的“输出之一”

自由控制印象的倾听方式的“意外的窍门”是什么?

不知为何,被信赖的人都在用的、让对方吐露心声的“终极提问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