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迷人的水南尾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8713009
  • 作      者:
    吴尔芬
  • 出 版 社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尔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获福建省百花文艺奖、厦门文学艺术奖等多种奖项。儿童文学作品《谷文昌》《廖俊波》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2019年度30本好书,并列入教育部中小学阅读书单;《孙家栋》繁体字版在港台发行;《古田军鼓》入选《小读者》2020年度100本好书;《瓷魂》入选搜狐“带一本书去未来”书单和江西省2021年暑假读书活动书目。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作家,心中有无限的宇宙,落笔方能野草般蓬勃。
  在虚构天空中,快意纵横,奔突无碍。《雕版》《九号房》《姐妹》《人皮鼓》《爱拼才会赢》……一部部长篇小说,从脑袋中汩汩流出,浸润了一片片荒郊野地。
  吴尔芬也写散文、评论、剧本,散文嬉笑怒骂涉笔成趣,评论一针见血力透纸背,剧本还给文学爱好者讲过课。
  除此以外,吴尔芬撰写历史专著,编纂大部头文史图书。
  近年,吴尔芬更向童书领域进军,推出《瓷魂》《古田军鼓》《孙家栋》《少年陈嘉庚》等作品,写故事,出绘本,并且为孩子们开班讲授创意写作。
  这本书如果是一束花,那就献给父母之邦连城。
  如果是一杯酒,那就让我与往事干杯。
  我不迷恋经历的前尘过往,但也不耽误回眸一笑。
展开
精彩书摘
  《迷人的水南尾》:
  第二天上午的天气还算凑合,天冷却也风静,祠堂里厨师挥刀切菜,门口的临时大灶飘出肉香,帮厨的小姑娘进进出出地抬盘摞碗。我看着一切甚好,吹起口哨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就去村口迎候龙岩来的作家们了。
  午饭吃得放松,五大桌的熟人,那个舒畅、那个痛快,连屋瓦都快掀下来。
  中午酒桌上聚集起来的兴致,到下午就被浇灭了。大雨阻住了大家参观古民居的脚步,座谈会在一片叹息中开始。文人开会不正经,稍不留神就哄笑跑题;雨却下得正经,是那种不依不饶、慢工出细活的雨,下得人失去雨过天晴的盼望。
  雨伞成了稀罕物,找到的呲起牙撑开出门,寻不着的愤愤地踢一脚门槛,垂头踅回继续喝茶。
  我从厨房弄了一把,虽然伞柄生锈、伞骨折断、伞布翻卷,但它毕竟是伞呀。饥不择食,雨不择伞,对吧?
  我就举着这把历史悠久的伞进入悠久历史的官厅。官厅是吴馥轩家族的祖屋,建于清朝康熙末年到乾隆初年,没错,这种规模浩大的房子是值得建几十年的。培田几十幢古民居、古祠堂、古书院,形成古村落,当然包括官厅,是吴氏宗亲从清初到清末民初,历经两百多年艰苦创业的结果。
  这时,轻轻一阵凉风掠过,雨就小了,但下得很细、很密,迎到脸上扑粉似的。官厅门前的树上、草上,都是这种轻飘的、流动的、潮湿的雾霭。
  官厅是九厅十八井中轴对称式住宅的典型,实际上多达11个厅堂、32个天井和院落,房间近百,占地6000多平方米。官厅有四进,我收起破伞一进一进地张望,寒雨天的原因吧,不见游客,主人也不知去向。我在大厅正中的吴馥轩挂像前发了一下呆,准备换个地方继续溜达。
  从天井望上去,天空呈灰白色,小雨点又下来了。接着就听到雨点落在瓦片上的声音,嘀嘀嗒嗒,响个不停。瓦枧的落水也由点到线,渐渐有了哗哗的喧闹,轻轻地,像是害羞的小女孩。
  可是破伞收起来不易,撑起来更难,必须把伞布一个角一个角地塞进伞骨。这么一折腾,我就不想走了,反正培田也不止来十次八次,审美早已疲劳。好比我推开窗户就能看到鼓浪屿,但若不是外地朋友强烈要求,我是断然不会去鼓浪屿闲逛的。不如枯坐,盘算一下还有谁欠我的稿费。唉,有个人说话就好,刚才应该磨一个作者做伴的。
  我坐在一把独自发呆的竹椅上,大院的植物尚未开花,叶尖挂着圆圆的透明水珠,不时无声地落向鹅卵石。门口种碧绿的芥菜,菜叶子好比刚刚涂了油,闪闪发光;有的菜畦汪着一摊摊的水,反射亮光,远远望去,如同铺了一块块不规则的玻璃。
  向远处眺望,大路十分凉爽,散发出湿答答的、雨水的味道。偶尔一只麻雀飞快地窜过,不叫也不停,闪灵一样。世界沐浴在倾斜的、淡灰色的雨中,静寂而无聊。
  这时,转出来一个老人,穿蓑衣、戴斗笠,脚下却是时尚的雨靴。我就想,他要是卷起裤管多好,拍张照片发出去,肯定能赢得广泛点赞。
  他走得慢,懒得看我。正要跨出门槛的时候,我喊住了他:“老人家,坐一下喽。”
  他抬头看天,瞥我一眼说:“雨不大,牵牛要紧。”
  好不容易逮住一个人说话,岂能轻易放弃?我站起来给他让座:“雨越来越大了,歇一会吧!”
  老人没要竹椅,拉过条凳坐下,摘下斗笠扣住膝盖,悠悠地说:“这算什么大雨?真正的大雨你没见过呀。”
  我来了兴致:“培田哪一年的雨最大?”
  老人掏出纸烟点着,呸掉黏在嘴唇上的烟丝,摸摸陶罐似的光头说:“1934年,那一年的雨好大哟,像是天塌了下来。”
  1934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狗年,鸡飞狗跳的。”老人说。这一年发生的事,有些我知道,比如历史书上写的;有些我不知道,比如老人说的。
  “我记得稳,那天是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我八岁生日。”按老人的说法:
  那天的乌云一层叠一层,又厚又急,遮蔽了整个天空,雨脚踏到松毛岭的时候,进来一队军人。
  军队穿灰蓝色军装,裤子配绑腿。他们在官厅前前后后看来看去。
  接着,一些军人把墙壁上民团写的标语洗掉,盖上新画新标语。画和标语至今还在:一幅画一个农民,左手高举镰刀,右手握一支步枪。
  另一幅画左右竖写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日到底”。
  军队把路封死,真刀真枪警戒。在大厅四周挂起严密的围幕,是灰蓝色的布,跟他们的军装一个颜色。官厅东、西、北三面十几道大、小门全派上哨兵封锁,不准进出,只留济美堂与亭公祠相通的南边小门出入。
  军官模样的人是骑马进村的,踩得石板路打雷一样响,威威滚地望不到头,得有上百匹马。衡公祠、久公祠门前,整条街都是马,喘着粗气,猛甩脖子,刨起后蹄嘶叫。
  带盒子炮的军官从南边小门进了官厅,走入围幕内,把佩枪挂在板壁竹钉上。警卫员佩双枪,留在雨坪,有的放哨,有的进横屋找地方打盹。
  ……
展开
目录
游与记
培田,1934年的暴雨
我们面向太平洋
迷人的水南尾
他就是诗人鲁藜

评与论
新世纪的选择
趣味的诉说
家园的记忆
海角天涯乡梦同
揽闽西山水绘客家风情
黄慎绘画艺术的风格及影响
海峡两岸的河洛(闽南)方言
胡文虎与南洋客属侨团

问与答
张胜友访谈:我们处在一个出大作家的时代
北村访谈:文学与旅游的因缘关系
林兴宅对话录:关于小说家的专业化
唐天对话录:如何剪出一个想象中的新世界?
陈忠坤对话录: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

序与跋
绿色的风飘在春潮与金秋之间
冠豸:梦想与荣光
冠雄风越千年
名人和我们的关系
滞留:风景一隅的蓝春
……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