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响 精装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86594
  • 作      者:
    东西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并多次获得国内重大文学奖项

 

那心灵的秘密地带,是大千世界的回响

 

冯小刚首部同名悬疑剧改编自东西原创长篇小说《回响》

余华、冯小刚、陈建斌倾情推荐!

 

“长篇小说《回响》推理严密,心理分析到位,精准而陌生的比喻句此起彼伏。”

                                      ——知名导演 冯小刚

 

“东西的《回响》,不但能看到一个精彩的破案故事,还能看到你自己的爱情。”

                                 ——知名演员、导演 陈建斌

 

获奖情况:

 

长篇小说《回响》:

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奖”

获 2021年度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

获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

获第四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评为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

《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21年度五佳小说”

 

入选:

入选“2021年《收获 》文学榜”

入选《 长篇小说选刊》评选的“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

入选《南方周末》“2021年文化原创榜”

入选“文艺批评”2021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 20大好书”

入选《光明日报》阅读公社“2021年切莫错过的15 部长篇小说”

入选川观新闻和《天府周末》评选的“2021年度十大小说榜”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桩凶杀案让女警察冉咚咚穷思竭虑,追查真相的她同时陷入了婚姻的迷局。小说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案件与情感的复杂缠绕中,揭开一个个人物的身份、人格、心理,直抵人性最真实幽深处……

情节汹涌,逻辑严密。心灵与现实交互回响,善恶爱憎都有呼应。

展开
精彩书摘

后 记

四年前的春天,我构思这个小说并开始写它,以为乘着一股冲劲儿会很快把它完成。但是,只写了几千字我便遇到了阻力,才发现写这个题材我还没准备好。从家庭或从案件写起?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它折磨了我好一阵子。于是我不得不写了两个开头,试图二选一。我认为有两个开头对得起这个小说了,却不料这仅仅是开头的开头。从2017年初春到2019年夏末,我都在写这个小说的开头,一边写一边否定,一边否定一边思考,好像患了“五千字梗阻”,即每次开头写到五千字左右,就怀疑这不是最好的开头,便习惯性地想要从头再来,以至于怀疑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不是他故意要那样写,而是因为写不下去了才不停地只写开头部分。当然,他有漂亮的借口:“我很想写一部实质上只不过是‘引言’的小说,它自始至终保持着作品开始部分所具有的那种潜力,以及始终未能落到实处的那种期待。”可是,我找不到借口,而且我还不能重复别人的借口。

下笔如此之难,是因为对小说涉及的两个领域(推理和心理)比较陌生。之前,我从来没碰过推理,也从来没有把心理学知识用于小说创作,但这次我想试一试。显然,这两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储备都不够。2017年下学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聘请我为驻校作家,我在校园里一边写小说的开头一边构思,一边构思一边利用空余时间阅读和聆听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心理学对我是一次拓展,虽然那半年小说创作的进度略等于零,可我的一些观点却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尤其对他人对自己都有了比从前稍微准确一点的认识。内心的调整,让我写人物时多了一份理解,特别是对人物的复杂性有了更多的包容。多年前写《后悔录》时,我就有意识地向人物内心开掘,并做过一些努力,但这一次我想做得更彻底。认知别人也许不那么难,而最难的是认知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在认知自己,作者通过写人物得到自我认知。我们虚构如此多的情节和细节,不就是为了一个崭新的“认知”吗?世界上每天都有奇事发生,和奇事比起来,作家们不仅写得不够快,而且还写得不够稀奇。因此,奇事于我已无太多吸引力,而对心灵的探寻却依然让我着迷。

卡夫卡说:“巴尔扎克带着一根手杖,上面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冲破每个障碍’,而我的格言宁肯这样:‘每一个障碍都使我屈服’。”这是卡夫卡的自我心理暗示,他认为自己是个弱者,没有巴尔扎克那么强悍。有人喜欢巴尔扎克,有人喜欢卡夫卡,写作者都在找自己的同类。两种心态如果自我认识不足,都可能给写作带来负面影响。强者的写作心态会被自我捧杀,容易让写作变得简单粗暴;弱者的写作心态容易自我沉沦,会让写作变得犹疑徘徊。但每一种心态的形成都不是天生的,它跟家庭、现实和经历均有关系。我一直是弱者心态,犹疑徘徊如影随形,甚至经常怀疑写作的意义。为了克服这种心理,我在写作过程中重读了四部经典名著,一方面是吸取这些作品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是通过阅读它们树立信心。由于过多的自我怀疑,我身体里形成了写作的自我预警,每天超过一千字便会停下来重读,找错误缺点,补细节。有时写着写着突然不想写了,停下来思考两天,发现排斥的原因要么是人物把握不够准确,要么是情节推进不对。总之,一旦产生排斥情绪,我就知道困难降临,必须让障碍屈服。卡夫卡的写作心态有利于作品构思,巴尔扎克的写作心态有利于小说的推进。

在2021年的钟声敲响之前,我完成了小说的初稿,之后又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对拙作进行修改、校正。创作期间,我曾就刑侦方面的一些细节请教过一位刑侦专家,就心理咨询方面的某些知识请教过金熙女士,也曾请身边的好友、同事和学生帮忙校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感谢单位、家人和朋友对我写作的支持,感谢《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该小说,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接纳此书。

2021年3月22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大坑

第二章 缠绕

第三章 策划

第四章 试探

第五章 借口

第六章 暗示

第七章 生意

第八章 信任

第九章 疚爱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