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吟红山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9678610
  • 作      者:
    张振钛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品以余玮的视角,围绕他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展开故事,塑造了一批投身祖国边疆建设者的群像。 读《风吟红山》,读一个在平凡生活里,始终坚持理想、热爱生活,探寻生命本义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前行、不断成熟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振钛,男,一九七五年十二月生,中共党员,甘肃靖远人。一九九九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桥梁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供职于中铁一院集团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
展开
内容介绍
长篇小说《风吟红山》讲述的是主人公余玮大学毕业后来到新疆西部水电院,成为一名工程师、一个丈夫、一位父亲,勤奋工作、努力生活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投身祖国边疆建设者的群像,展现了21世纪初新一代知识分子立足边疆、建设边疆的整体风貌。
作者具有丰富的学识、深沉的思考和充沛的诗情,书写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千年村落里布谷鸟翅膀上的花、玄奘取经路上的石头城、天边的慕士塔格峰、帕米尔高原充满异域风情的大巴扎这些绮丽风光,讴歌了美丽的西部国土,讴歌了可敬的创业精神、高尚的奉献精神、孜孜的求索精神,讴歌了伟大的知识分子美德传统和伟大的改革开放年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红山下的五楼
雨后的草原上泛着一抹莹莹蓝光,那是党参的花,像是一串串蓝色灯笼。草原一直延伸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下,山上草木稀少,铁褐色的山体一览无余,山脚下是如瀑布般垂下的白色流沙。一条金色河流闪现出来,它叫乌鲁木齐河。一列火车缓缓穿过这片无名草原。
余玮就在这趟火车上,他眼睛里一片光亮,映照出眼前的草原、河流和远处的群山。这是他第一次到新疆,第一次到乌鲁木齐。这一年,他22岁。
这一天是7月13日,星期五。没错,因为余玮要赶在7月15日前去西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人职报到,如逾期,单位当月只发半个月的工资。这是他在中国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前签订应聘合同时就知道的。余玮7月7日毕业离校,随身的背包里只装了洗漱用品、几件衣服和几本书,大学时期所用的被褥和一些书直接从北京托运到了乌鲁木齐。他在家里待了不到一周便乘坐火车到了乌鲁木齐。离开家的时候,妈妈让余玮把家里的那条厚羊毛被子带上,不知他是嫌麻烦还是其他原因,任凭妈妈怎么劝,终究没有带。
下火车后,余玮乘坐始发于火车站的2路公共汽车在红山站下车,车站旁就是西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这是乌鲁木齐市第一家设计院,是水利部的直属单位,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的第二年就成立了。新疆解放初,王震带领解放军入疆,约有七万军人留在乌鲁木齐。当时乌鲁木齐本地人口有八万余人,耕地面积不过十万亩,为保障部队的粮食供给,部队开辟了一个占地三十万亩的农垦区。农垦区选在位于乌鲁木齐北部的五家渠。五家渠的原地名已无考,据说清末民国初,这里有杨、冯、杜等五户人家,为了灌溉田地,这五家人联手从老龙河引出一条水渠,水渠起名“五家渠”。“五家渠”被作为地名沿用至今。为满足农垦区灌溉用水之需,部队重修和平渠,引乌鲁木齐河水进入五家渠农垦区。和平渠在1946年由时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主持修建。渠道修成时,有人建议将渠道命名为“张公渠”,张治中不允,另起名“和平渠”,旨在表达希望“和平、统一”的治疆纲领。解放之初,和平渠渗漏严重,在王震、罗元发等人的倡导下,自1949年冬到1950年春,从将军到士兵,万众一心,扩建、修整了和平渠,为农垦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灌溉、生活用水。历经了百年战乱的中国人,一旦获得土地的自主权,所进发出的对土地深沉的敬意和热爱如江河水奔流不息。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和士兵又变回了农民,将荒芜的土地变成良田。这期间,农垦区成立了专门的水利勘测设计队,队址是红山脚下的一栋二层楼房,此为西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前身。红山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山体由沙砾岩构成,呈赭红色,故名“红山”。山上有珍奇的化石资源,发现过距今2.7亿年的古鳕鱼化石和酷似人类鞋印的化石。
西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办公大楼是座典型的苏式建筑,俗称“筒子楼”,每个楼层中间有一条走廊,两边是房间。办公大楼由主楼和配楼组成,主楼高五层,配楼高四层,始建于1957年,由苏联人设计,是当时乌鲁木齐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墙面以铁锈红色的水刷石饰面,与红山是一样的颜色。办公大楼建成后的好多年里,人们都把这栋楼称为“五楼”,或称为“红山下的五楼”。最初,办公和住宿都在办公大楼里,直到1977年在旁边又建成了两栋二层高的住宅楼,二者才分开。西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简称“西部水电院”或者“水电院”,员工们习惯把办公大楼叫大楼,二层的住宅楼叫小楼。这些关于西部水电院的旧闻,余玮当天下午就知道了。去人事科报到时,人事科科长白桦恰有事去院长办公室,留下余玮一个人在房间。办公桌上放着一份西部水电院自办的《水电设计报》,副刊里有篇名为《红山下的五楼》的文章,署名英中杰。余玮认真阅读了那篇文章。从文章中,余玮知道了这座大楼的诸多旧事。
不一会儿,白桦回来了,余玮很快办完了入职手续。最后,白桦交给余玮一张入职通知单,让他去总务科办理入住手续,领单身宿舍钥匙,并告知余玮下周一上班时去兰楼的水工设计处找展玉明处长报到。总务科在大楼后面的一栋二层楼上,余玮把入职通知单递给总务科那位瘦瘦的女科长。女科长接过后仔细看了看,夹在一个文件夹里,起身走到隔壁办公室。余玮跟在她身后。办公室里摆放着两张桌子,一张空着,另一张上面并排放着一大一小两个硬皮本。一位身材丰腴的女士坐在桌子前,她左手摁住大本子,右手在小本子上打着红钩,目光不停地在两个本子之间移动着,好像在核对着什么。
“孔姐,在忙吗?忙完后给水工设计处实习生余玮办理一下人住手续。”科长对着那人吩咐完便走出了办公室。女士抬起头来,余玮看清了她的脸。她有五十来岁,留着短发,皮肤白皙而圆润,厚厚的嘴唇,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神情。
“你是余玮,对吧?”这个女人露出热情的笑容,“中国水利水电大学毕业。我这里有今年新员工的资料,知道你的。新员工一共10个人,你是来的第6个。我叫孔桂香,是你们的宿舍管理员。”
展开
目录
序一 一个工程师的爱与坚守
序二 闻香识人
第一章 红山下的五楼
第二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三章 布谷鸟翅膀上的花
第四章 尾巴向右甩起的小蝌蚪
第五章 苏拉夏
第六章 梅妤
第七章 慕士塔格峰
第八章 帕米尔之鹰
第九章 两坨冰块
第十章 千锤万凿出深山
第十一章 赶巴扎
第十二章 女人就像一座坚固的城
第十三章 一封家书
第十四章 千禧新年
第十五章 香港文景报
第十六章 选择是艰难的
第十七章 工程师更加适合你
第十八章 一件忘不掉的倒霉事
第十九章 分房子
第二十章 狂风吹不倒犁尾巴
第二十一章 菲仕得餐厅
第二十二章 一个小手炉
第二十三章 一道闪电照亮了寂静的红山
第二十四章 各人都要奔命
第二十五章 生日聚会
第二十六章 梅妤不会离开你
第二十七章 不忌不忌,大吉大利
第二十八章 带上你的新娘
第二十九章 负数起家
第三十章 名利是未可把控的
第三十一章 我们一定会有个女儿
第三十二章 宝宝带来的快乐
第三十三章 教你更高深的事物
第三十四章 阅读的意义/19l
第三十五章 荒原上
第三十六章 一项古朴的仪式
第三十七章 白线变成了一道水墙
第三十八章 惜哉叶清扬
第三十九章 我要将这温暖延伸
第四十章 云雾升腾在乌伦古河
第四十一章 一只褪去绚丽羽毛的公鸡
第四十二章 一种落寞的情绪
第四十三章 如果你爱一个女人,来可可托海
第四十四章 百蝶瓶
第四十五章 鸡鸭都要过河
第四十六章 你的翅膀留在了天上
第四十七章 我们一家人什么时候才能团聚
第四十八章 谷子不露头,糜子不露叶
第四十九章 玉兰树
第五十章 春光里的一棵绿草
第五十一章 暮年时的一段善缘
第五十二章 用小刀像割韭菜一样割蘑菇
第五十三章 岁月如驰,切不敢忘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