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荞麦的生长折射了人的一生,或许人和植物的区别在于生命的存在方式不同,但是生命的际遇却有着奇妙的相似。土壤的贫瘠,环境的恶劣,风雨的侵蚀,害虫的蚕食,等等,等等,都构成了命运的种种苦难与坎坷,也磨炼了生命的意志,造就了坚强的性格、拼搏的精神、奋斗的勇气。更因为如此,生命才放射出多彩的光芒,演奏出精彩的乐章。本书著者是一位从社会底层破茧而出的作家,他以野地里的荞麦自喻,透射出自然的归属、原始的淳朴、强悍的力量。并能拧出经验的甘霖润泽你干渴的土地。
从春到冬的寒冷
1970年5月2日,农历三月廿七,正值春的末尾时刻,天气已经极为暖和。草儿都绿了,花儿都开了,天气能不暖和吗?但对我们魏家来说,却被极度的寒冷袭击着,仿佛从遥远的北方飘来一股寒流,挡也挡不住,避也避不开,只能无奈也无助地承受。
因为,这一天的黎明时分,我的父亲走了。
父亲那年只有二十九岁,正值人生的大好年华,他却撇下五岁的我和三岁的妹妹,走了。走得极不情愿,走得极为留恋,但他不由自主地走了。
那天夜里,我跟往常一样,是在爷爷奶奶的两间西屋里睡觉的,醒来时看到昏暗的灯光中墙皮斑驳的老屋如同荒野地洞,我便惊恐万分地急喊爷爷奶奶,也伸手打探着爷爷奶奶的存在,可床上空空如也,我只听到外面传来成堆的哭声,那哭声有低沉的,有绝望的,有号啕的,有尖厉的,也有嘤嘤的。我光着屁股跑到院子里,院墙东边那棵两百多年的老柿树上正有猫头鹰在声声哀叫,使得我浑身汗毛直竖。我往父亲和母亲居住的堂屋跑去,发现全家人都在里面,父亲躺在外屋的床上,脸上蒙着一张浅黄色的纸。低沉的哭声来自爷爷,绝望的哭声来自奶奶,号啕的哭声来自母亲,尖厉的哭声来自妹妹,嘤嘤的哭声来自抱着妹妹的姑姑。我懵懵懂懂,弄不清楚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只是看到他们哭,我也就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而我的哭声,像一颗汽油弹扔进了干草堆,所有人的哭声瞬间暴涨,并如潮水般弥漫到了整个天空。爷爷把我抱在怀里,边哭边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给我以安慰。但他大滴大滴的泪水,却打湿了我蓬乱的头发,也打湿了我仰望他的脸。
那一年,爷爷不过四十九岁,奶奶不过五十二岁。但似乎一夜之间,我看到他们全都白了头。尤其是爷爷,寸发再也不见青丝。
父亲是从三年前开始生病的。那一年村里修水库,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父亲害怕稍有不慎就被大队干部误以为消极怠工,便一人用手推车推两只大粪篓(一种绑在手推车两边的长方形的筐)、一对大土筐。从运土地点到水库大坝有一里多的路程,父亲一天往返四十多趟,相当于一天跑八十多里路。而患胃病多年的他能够吃到的东西,只有母亲送去的煮地瓜,或是用地瓜做成的煎饼,他吃下后便吐酸水、胃疼,久而久之就得了胃穿孔。爷爷把他送到沂水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回家后营养却跟不上,又患上了水肿病与脑膜炎,不过才两三年的时光,就黯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父亲从得病那时起,似乎就预料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他常常把我和妹妹抱在怀里,流着泪说:“老天爷如果长眼,就让我看着两个孩子长大了再死啊。要不,我怎么合得上眼啊!”
最后一次从王庄医院被我尚未结婚的姑姑和姑父抬着回到家里,他躺在院子里的杏树下看着围拢过来的我和妹妹,泪水唰唰地流,叫着我们的乳名说:“然森,然慧,你们好好看看大大的模样,要不你们长大后就想不起来了。”然后扯一扯被子捂住脸号啕大哭,边哭边喊:“我不想撇下两个孩子,我不想撇下两个孩子啊。”
那时,奶奶迈着一双小脚从正做饭的锅屋里跑出来,拉起他的手老泪纵横,说我的儿啊,你别想这么多,咱还没到那一步,你的病一定能好起来,一定能好起来的,你放心就是。
然而三天以后,父亲还是沿着自己料想的路,走了。父亲走了两个多月后,母亲也带着我和妹妹去了姥姥家;又过几个月,姑姑出嫁了。一家十口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少了五口,天便塌了,白昼也暗淡到了没有一丝光亮的境况。逼人的寒气也从春飘到了夏,飘向了秋,奔向了冬。
最让祖父痛苦的,是他曾想留下我以求延续魏家香火,母亲想同意,我姥姥家却不同意。姥爷安排家在县城郊区的我二姨夫充当公社干部,夹着个文件包到我们家“讲政策”,说我爷爷作为富农分子、国民党员,没有资格养孙子。我爷爷知道他在胡说八道,但也知道争不过,争吵一番之后,只得放弃了。
姥姥家来人接走母亲的那一天,奶奶紧紧抱着我坐在西屋门口的台阶上,用一种近乎乞怜的眼神透过泪水看着缓缓走来的母亲,说:“他嫂子,你行行好,看在咱们婆媳这么多年情分上,别把这孩子抱走可好?
我和他爷爷舍不得他,实在是舍不得他呀。”母亲的泪水涓涓而下,她迟疑了,但是她说:“娘,我也想给你把这孩子留下,可是我也舍不得这孩子呀。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此时,我二姨冲过来,冲着母亲大吼:“你磨蹭什么呢?还留恋这个破家啊你!还想和地主老婆拉拉感情啊你!”随后从奶奶怀里一把夺过我,不管我怎样的挣扎哭喊,不管奶奶怎样的哭叫追赶,她硬生生地把我和魏家分离了。
我从出生不到两岁就是爷爷奶奶带着的,白天和他们一起吃,晚上和他们一起睡,他们视我为掌上明珠、心头之肉。他们一直把魏家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因为我们家出身不好,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三个叔叔注定没有未来和希望,而我还小,长大后社会的一切变化皆有可能,或许改变魏家命运的人就是我也未可知。然而,就是这最后的一丝光亮,也随着我被二姨的抱走,破灭了。这比失掉儿子还让爷爷奶奶绝望,仅仅一个月,爷爷便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白天吃不下饭,却拼命地干活;夜里睡不着觉,就背着粪筐满山遍野奔跑。村子的周边是连绵起伏的山崮,他时不时地就会跑到崮顶,不是喊叫父亲的乳名,就是喊叫我的乳名,要么就蹲在某块岩石上抱头痛哭。而心量原本最大的奶奶,也无法从悲痛和思念中走出来,她总是坐在我们家房后的土崖上,看着远处那座埋葬父亲的坟茔哭喊她的儿子,哭喊那个她心爱的、在她独自一人照顾家的那些年,帮她管教下边四个弟弟妹妹,陪伴她度过了无数艰难岁月的儿子。哭喊儿子也是在哭喊孙子,她的眼前总是晃动着我的影子,晃动着那个一声声喊她奶奶,总是往她怀里钻的瘦瘦小小的影子。
1971年的春节到来时,家家按照当地习俗都在炸丸子摊煎饼,我们家的锅灶却天天都是冰冷的。年三十的晚上,家家都吃团圆饭,爷爷和奶奶却一头一个躺在西屋里的床上默默地哭泣。三叔和二叔从外面回来,进屋转一圈什么话也不敢说,只流着泪默默离开,去自己屋睡觉去了。四叔那时只有十四岁,他走到床前,哽咽着喊一声娘、叫一声爷,谁都不应声,他便流着泪心情沉重地在屋里呆坐一会儿,看到一只碗内放着一些地瓜淀粉,就用这些淀粉和上一些地瓜面,又剁了一点白菜馅,自己包了几个不成形的饺子煮了煮,端到院子里的一只残破的供桌上,敬了天。
老天好像是掌管人间一切的,只要你时常供奉他,他就能赐福给你。但是,奶奶一直供奉老天,老天却已经很久没有赐福给我们这家人,反而让我们家遭遇了天大的灾难。但在四叔稚嫩而苦涩的心底,老天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他把饺子摆好后,在远远近近传来的鞭炮声中,给老天磕头,磕了一个又一个,磕了一个又一个,希望老天在以后的日子里别再亏待我们,让我们家尽快走出噩梦的深渊,让从春到冬的寒冷尽快消散,迎来一个真正温暖和顺的春天。
目 录
第一章 荞麦的根和幼苗 001
从春到冬的寒冷 002
陌生的山村 006
爷爷迎着秋风来 010
紧紧抱着香椿树 015
风雪与药 019
红色荣耀 022
冰窟里去捞“懒老婆” 026
事关“磕炮” 030
潘冬子与座山雕 034
树叶窝头,麦麸饼 037
冬天的童话 042
芦花的悲剧 045
爷爷纺线及其他 049
疼痛之夜 052
第二章 荞麦的茎和绿叶 055
为老家的逃离 056
为想念的哭泣 060
我欠奶奶一声对不起 063
香椿树下 068
有关一条小鱼的往昔 071
一双黄胶鞋 075
恩师张培范 079
那个叫金叶的女孩儿 082
小石板 085
穷孩子的银行 088
发小冬生 091
春夜有暴风雪 094
第三章 荞麦的心和花朵 099
光着脑袋去东北 100
马棚日月 104
二叔要回山东家 109
爱睡觉的优等生 112
黑的手,丢了丑 115
愤怒的砖头 118
孤独的大草甸子 122
你长得不行 125
我要当农民 129
一锅猪肉炖酸菜 133
有只小猪叫地豆子 137
迷人的东北大鼓书 142
邻居家的《青春之歌》 146
叔们的婚事 150
老马“大爷” 154
棋 157
告别 161
第四章 荞麦的面和呼吸 165
故乡如此美好 166
十六岁的担山人 169
栽下大葱拔出书 173
豆腐少年 176
我的《唉,雪妹》 180
爱她在心口没开 184
寻路 187
哥哥找妹泪花流 191
五味杂陈母子情 195
第五章 荞麦的情和衣衫 199
没有领章帽徽的绿军装 200
新兵连 204
我是仓库保管员 209
你是我无声的老师 212
不识字的母亲写家书 215
老爸朱宝太 218
西红柿与樱桃树 223
来自民间的《遗训》 226
我是《初冬》里的我 229
那年妹妹二十二 234
伤逝 238
第六章 荞麦的光和籽粒 243
军功章 244
来自曾外祖父的《六月·七月》 247
相识路遥 250
雪片样的飞雁来书 253
最想要的爱情不期而至 256
从《沂蒙九歌》到《浮尘》 261
在西瓦窑 265
我与《白妖》 272
我的世界缺了一角 278
走麦城 281
第七章 荞麦的秋和体温 285
温暖的故土 286
五岁女儿作文记 290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295
到南通去寻亲 298
向遥远的秋色躹躬 304
我的世界再缺一角 307
在辽北的土地上 311
和母亲牵手 316
陪女儿赶考 321
陪病中的邓老师回济宁 327
最后的军礼 334
风雪日 339
后记:我给你的只是一点泥土的芳香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