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震级标度体系
第一节 震源的复杂性与多种震级标度
第二节 全球震级标度体系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震级标度体系的发展
第二章 测定震级的原理
第一节 地震能量与地震波能量
第二节 震级的一般形式
第三章 地方性震级
第一节 里克特震级
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性震级
第三节 使用宽频带资料测定地方性震级
第四节 分区量规函数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面波震级
第一节 古登堡面波震级
第二节 国际地震机构和一些国家的面波震级
第三节 我国的面波震级
第四节 面波震级台基校正值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体波震级
第一节 古登堡体波震级
第二节 IASPEI推荐的体波震级
第三节 1s短周期体波震级
第四节 我国的体波震级测定
第五节 不同机构测定体波震级的差别
第六节 面波震级与体波震级的差别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矩震级
第一节 传统震级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震级饱和
第三节 地震矩与矩震级
第四节 矩震级的测定方法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能量震级
第一节 地震能量测定方法
第二节 能量震级测定方法
第三节 能量震级测定
第四节 矩震级与能量震级的对比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其他震级
第九章 不同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
第一节 古登堡和里克特的震级经验关系
第二节 华北地区早期研究结果
第三节 中国地震台网不同震级的经验关系
第四节 中美地震台网不同震级的经验关系
第五节 不同震级之间对比结果
第六节 不同震级的意义
第十章 震级的测定与修订
第一节 地震参数的测定过程
第二节 地震速报与地震编目的实例
第十一章 震源特性与震级
第一节 震源谱与震级
第二节 震源模型
第三节 表示地震大小的两个物理量
第十二章 地震定标律
第一节 震级与其他震源参数的关系
第二节 震级的两个基本关系
第十三章 慢地震的震级
第一节 慢地震的观测与分类
第二节 慢事件的震级测定
第十四章 海啸地震的震级
第一节 海啸地震的观测
第二节 海啸地震的震级与慢度参数
第三节 海啸地震的识别
第十五章 超剪切地震的震级
第一节 超剪切地震的特点
第二节 超剪切地震的观测
第三节 超剪切地震的震级测定
第十六章 爆炸当量与震级
第一节 爆炸分类与爆炸当量
第二节 地下核爆炸
第三节 化学爆炸
第十七章 矿山地震的震级
第一节 矿震的监测
第二节 矿震的震级测定
第十八章 地震烈度与历史地震的震级
第一节 地震烈度
第二节 历史地震的震级
第三节 全球历史地震的震级
第四节 我国历史地震的震级
第十九章 地震预警的震级
第一节 震级估算方法
第二节 震级估算的相关问题
第二十章 地震序列的震级
第一节 地震序列的分类
第二节 余震的最大震级——巴特定律
第三节 余震的衰减——大森定律
第二十一章 地震目录中的震级
第一节 中国地震目录
第二节 地震目录中的多种震级
第二十二章 《IASPEI震级标准》及其应用
第一节 我国的震级测定与《IASPEI震级标准》
第二节 《IASPEI震级标准》
第三节 中国地震台网的应用
第四节 国际主要地震机构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震级国家标准
第一节 震级国家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主要内容
第三节 技术要点
第四节 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的仿真
第五节 发布震级的检验
第二十四章 震级的社会应用
第一节 新闻报道
第二节 地震应急
第三节 科普宣传
第二十五章 未来展望——震级回归能量
第一节 多种自然现象的强度
第二节 能量是沟通不同自然现象的桥梁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