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可控震源技术概述
1.1 可控震源技术发展历程
1.1.1 国内外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发展历程
1.1.2 中国石化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发展历程
1.2 可控震源工作原理及理论基础
1.2.1 工作原理
1.2.2 理论基础
1.3 可控震源系统基本结构
1.3.1 机械振动系统
1.3.2 振动耦合系统
1.3.3 控制系统
1.4 可控震源技术发展展望
第二章 可控震源激发扫描参数设计
2.1 可控震源激发参数模型
2.2 可控震源激发与信噪比关系
2.2.1 机械系统谐波的形成机理
2.2.2 表层响应谐波的形成机理
2.2.3 实际资料中的谐波特征
2.3 可控震源激发参数选择
2.3.1 扫描频率
2.3.2 振动台数与次数
2.3.3 扫描长度
2.3.4 振动台次与扫描长度匹配分析
第三章 可控震源宽频扫描信号设计
3.1 扫描信号设计方法及基础知识
3.1.1 扫描信号设计基本原则
3.1.2 线性扫描信号设计
3.1.3 非线性扫描信号设计
3.1.4 伪随机扫描信号设计
3.2 基于目的层频谱特征扫描信号设计
3.2.1 设计原理
3.2.2 设计方法
3.2.3 扫描信号实例分析
3.3 低频能量补偿宽频扫描信号设计
3.3.1 设计原理
3.3.2 设计方法
3.3.3 扫描信号实例分析
3.4 改进相关子波特征宽频扫描信号设计
3.4.1 设计原理
3.4.2 设计方法
3.4.3 扫描信号实例分析
3.5 低频谐波压制扫描信号设计
3.5.1 基本原理
3.5.2 设计方法
3.5.3 扫描信号实例分析
3.6 线性与非线性低频扫描信号对比
3.6.1 线性与非线性低频扫描信号设计及扫描信号特征
3.6.2 线性与非线性低频扫描信号正演模拟
3.6.3 野外试验资料对比
3.6.4 对比分析小结
第四章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
4.1 交替扫描高效采集技术
4.2 滑动扫描高效采集技术
4.3 时变滑动扫描高效采集技术
4.3.1 时变滑动扫描技术原理
4.3.2 时变滑动扫描谐波影响分析
4.3.3 时变滑动扫描时距曲线设计
4.4 自主扫描高效采集技术
4.4.1 自主扫描高效采集技术原理
4.4.2 基于信号非相关性分析的自主扫描设计技术
4.5 可控震源高效施工配套技术
4.5.1 星站差分高精度定位技术
4.5.2 可控震源源驱动技术
4.5.3 可控震源高精度自主导航技术
第五章 高效地震采集现场质量监控技术
5.1 地震记录现场监控技术
5.1.1 地震数据实时传输模型
5.1.2 地震属性定量化提取与分析方法
5.1.3 地震数据实时叠加技术
5.1.4 基于RS的采集因素与地震属性平面统计分析
5.2 地震记录评价模型
5.2.1 确定性评价模型
5.2.2 基于多元统计的地震资料评价
5.2.3 基于RF的海量地震数据评价建模
5.2.4 模型关系及其适应性与时效性
5.3 可控震源过程监控技术
5.3.1 可控震源激发状态监控技术
5.3.2 接收设备状态监控技术
5.3.3 节点采集质控技术
5.4 MassSeisQC软件监控技术
5.4.1 MassSeisQC软件概述
5.4.2 MassSeisQC V2.0软件监控技术
第六章 可控震源技术典型应用
6.1 山前带勘探应用实例
6.1.1 地震地质条件
6.1.2 主要技术方法
6.1.3 应用效果
6.2 冻土区勘探应用实例
6.2.1 地震地质条件
6.2.2 主要技术方法
6.2.3 应用效果
6.3 戈壁砾石区勘探应用实例
6.3.1 地震地质条件
6.3.2 主要技术方法
6.3.3 应用效果
6.4 大沙漠区勘探应用实例
6.4.1 地震地质条件
6.4.2 主要技术方法
6.4.3 应用效果
6.5 超剥带勘探应用实例
6.5.1 地震地质条件
6.5.2 主要技术方法
6.5.3 应用效果
6.6 国外地震采集项目应用实例
6.6.1 地震地质条件
6.6.2 主要技术方法
6.6.3 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