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与乡村人居环境营造研究》:
20世纪中后期,很多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进入了观光休闲发展阶段,实现了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在这一阶段中,对庄园、农场等进行了规划建设,设立的休闲项目包括漂流、登山、滑翔、骑马、徒步旅行、参加农事等,还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自然学习班、务农学校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现代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从此,乡村旅游在单纯郊游的基础上,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活动。
乡村旅游不再局限于田园风光的欣赏,观光休闲农业园逐渐取代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在观光的基础上,加入了购、食、游、住等多种经营形式,随之出现了从事乡村旅游的专业人员。此外,乡村旅游不再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简单相加,已经从二者之间彻底独立,同时找到了农村与旅游业的交汇点,使二者在相互结合中共同发展,这是乡村旅游新型产业产生的重要标志。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观光农业园衍生出来的功能越来越多。比如,环保、教育、体验、度假、休闲等。乡村旅游的功能实现了对“生产、生活、生态”的贯穿,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功能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度假农庄、休闲农场等随之出现。20世纪90年代,乡村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并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内涵。后来,乡村文化旅游相继推出,包括节庆活动、农舍建筑、农耕文化、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层次得到极大加强。比如,新西兰的“花园花展旅游”“牧之旅”、德国的“市民农园”“度假农庄”、韩国的“周末农场”“观光农园”、日本的“都市农场”等。
下面讲述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1965年,我国台湾的第一家观光农园成立,标志着台湾休闲农业进入了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台北市政府推行“观光茶园”计划,表明政府已经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并做出相应的宏观指导。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台湾开始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完善程度越来越高,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教育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观光农园、农家民宿、乡村花园等多种类型。1999年4月30日,《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经修正后出台,此后,各级管理部门开始了相关政策的拟定工作,并确定了配套措施,将休闲农业纳入财政预算范畴。2001-2004年,我国台湾大力推动“一乡一农园区”计划,使得休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根据相关调查得出,截至1999年,我国台湾地区只有35个休闲农场,1999年以后,新设休闲农场多达584个。根据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相关调查结果,2004年年底,台湾休闲农场已有1102个。而到了2006年,休闲农场数量发展到了2500余个。当前,我国台湾休闲农场数量已经远远超过3000个。此外,2009年2月,台湾的合法民宿多达2629个。
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教育农园、休闲渔业、休闲林场、休闲牧场、休闲农场、乡村民宿等多种类型。较为著名的有很多,比如南投县埔里镇的台一教育休闲农场、台南市股乡溪南村的溪南春休闲度假渔村、南投县仁爱乡的清境农场、南投县仁爱乡的清境小瑞士花园、台中大坑风景区的新社庄园、宜兰大元山的山麓农场园区的香格里拉休闲农场、苗县通霄镇南和里的飞牛牧场、台南新化镇的大坑休闲农场等。
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我国台湾地区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政府确立法律法规,在宏观上保证休闲农业的平稳、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为了确保休闲农业得到平稳、持续发展,台湾有关部门修订了一系列关于休闲农业的法律法规。20世纪90年代起,“农委会”颁布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法》,其后经过10余次修改。同时,“观光局”推行检查凭证许可,开创开办关于休闲农业的验证许可制度。2001年,“国民旅游卡”消费政策出台,并支持、鼓励政府公务活动在休闲观光农业点举行。同时,将公务员的休假制度结合于休闲观光农业消费,以促进休闲农业的高速发展。此外,在政策支撑下,有计划地安排中小学生去休闲农场体验生活,并得到一定的学习,意图通过休闲农场树立中小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中小学生在教育中完善人格。
(2)通过完善管理机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宏观上引导休闲农业,以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与管理。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台湾休闲农业以“农委会”为主管,以“经建会”与“观光局”为辅助管理。同时,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并且各县市也有设立,最终构成由上而下的休闲农业管理体系。当休闲农场得到“农委会”的核准后,可在经营上享有优惠政策,通过“农委会”调拨专项经费以供发展。
(3)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发挥的作用。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休闲农业指导、服务与管理的加强。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者,同时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提高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推动服务营销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制订了一系列辅导策略与执行方案。同时,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肩负着社会教育责任,对台湾农业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意义重大。此外,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还重视企业的产品开发与宣传促销、休闲农业规划与检查评证等多个方面。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外乡村旅游,还是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旅游,都是以休闲农业与产业化规模化为基础进行建设的。同时,只有对农业经营组织进行合理的指导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与内容之一。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撑,难以靠个体经营扩大经营规模,也难以通过健全的产业链促成经营性收入的实现。比如,湖北省英山县大别山区的孔坊乡新铺村的农民最初采用小块土地经营模式,但经济效益极低,为了解决面临的困境,村民们积极与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协同合作,通过“公司+农户”这一模式,集约了数万亩土地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了生态农业神峰山庄,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与生态循环农业,种植灵芝、木耳、香菇、云雾茶、山野菜、有机稻米等,同时养殖羊、山鸡、黑禧猪等。其中,售卖鸡蛋的收益高达80万元,而绿色农产品方面的收入更是超过1亿元。同时,山庄每年客流量超过10万,可以说是大别山区休闲生态农业的典范。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农经济模式下,是完全难以获得如此高的经济效益的,只有突破小农经济,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农村才能建设得更加美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