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浙乡鱼味--浙江主要优特水产品
0.00     定价 ¥ 36.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903532
  • 作      者:
    编者:王扬|责编:詹喜
  • 出 版 社 :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一直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健康食品。浙江渔业生产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渔业文化。本书以“消费、市场、生产”联动为目标,通过营养品质的介绍,大力宣传浙江优质水产品,以期建立“以品质引导消费、以消费培育市场、以市场决定生产”的渔业商品运营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浙江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选择浙江重点地域性优特水产品,以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为重点,介绍水产品的产地环境、养殖生产和捕捞、初级及加工产品的营养价值、养生功能、食用方法、品质安全、文化内涵等内容,推动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发展乡愁产品产业,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该类产品的认知度和消费信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德清县禹越镇地处杭嘉湖平原中心地带,吴越文化源远流长,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桑园万顷,水漾千亩,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禹越镇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面积1.9万亩,特别是乌鳢产业,养殖面积占全省30%以上,是浙江省最大的乌鳢养殖集聚区。近年来,禹越镇创新生态养殖模式,让乌鳢产业焕发新机,打造的“黑里俏”生态乌鳢品牌荣获浙江省十大水产知名品牌。
乌鳢(Ophicephalus argus),俗称乌鱼、黑鱼,为我国传统的名优养殖鱼类,被誉为“鱼中珍品”(图3-1)。乌鳢体形呈长棒状,头部大而扁平,体色一般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颜色较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乌鳢生命力很强,平时喜欢栖息于水草茂盛或浑浊的水底,捕食小鱼、小虾。《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形长体圆,头尾相等,细鳞玄色,有斑点花纹,颇类蝮蛇……南人有珍之者,北人尤绝之。”乌鳢因其营养价值和药用动效均较为突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养殖历史 德清县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湖州市志》中记载:相传,春秋时范蠡隐居养鱼,约公元前460年,著《范蠡养鱼经》。禹越民间流传着一个西施食乌鳢报国的传说。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欲使美人计以灭吴。范蠡寻得美人西施,西施有沉鱼落雁之貌,美中不足乃肌肤近看不够细腻。范蠡得知禹越一带有一黑鱼可润肤,美容养颜且抗衰老,食用后皮肤细腻紧致,遂将西施带至禹越,日Ei以黑鱼养颜。两年后,西施出落得肤白貌美、倾国倾城,被献于吴王后凭借美貌使吴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在她的内应下,勾践终于灭吴复国。西施食鱼养颜,以身报国的故事代代相传,后人为纪念西施将其所食之鱼命名为“黑里俏”,有“乌鳢虽黑,食而俏丽”之意。
禹越镇乌鳢养殖历史悠久,规模化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全镇乌鳢养殖面积7840亩,年产乌鳢上万吨,产业链年销售额超2.2亿元,是禹越镇水产的第一大产业。近年来,在政府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禹越镇乌鳢养殖已经发展成为有规模、有效益的块状经济模式。传统的乌鳢养殖产业因养殖集约化程度高,养殖水体易受到污染,造成乌鳢品质下降,一度导致整个禹越乌鳢养殖业呈下滑态势。2017年,禹越镇成立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组建德清禹越黑里俏黑鱼专业合作社,注册“黑里俏”品牌,秉持“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理念,大力推广乌鳢创新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打造区域特色水产品,使“黑里俏”乌鳢成为华东市场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
P16-19
展开
目录
鱼类
一 青山秀水出好鱼——干岛湖淳鱼
二 文化遗产生态鱼——桑基塘鱼
三 现代生态黑里俏——禹越乌鳢
四 鱼米之乡鱼肥鲜——王江泾青鱼
五 稻谷丰收田鱼肥——青田田鱼
六 古泉清流鱼味鲜——开化清水鱼
七 山海一城黄金鱼——大陈黄鱼
虾蟹类
八 鲜嫩白透似玲珑——萧山白对虾
九 水乡泽国虾精灵——德清青虾
十 三江之汇蟹味绝——兰江蟹
十一 横行世界小海鲜——三门青蟹
龟鳖类
十二 高山稻田生态鳖——云和鳖
贝类
十三 东海碧波俏夫人——嵊泗贻贝
十四海珍美味西施舌——长街缢蛏
藻类
十五 海岛洞头金名片——洞头羊栖菜
十六 海洋牧场长寿菜——苍南紫菜
加工产品类
十七 粒粒珍馐赛黄金——衢州鲟鱼子酱
十八 西施故里育珠玑——诸暨珍珠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