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石共识--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0005
  • 作      者:
    编者: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责编:王光明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论文的精彩论点为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抛出了锦囊妙计,也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路径,打开了思路,也对其他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包括《黄石共识——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倡议书》、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历程回顾、第一、二、三届中国(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历史回顾、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附录。本书受邀作者为国内外行业权威和领军人物,拥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文化遗产研究经验,论文的精彩论点为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抛出了锦囊妙计,也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路径,打开了思路,期盼本书的出版能对其他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实践有所裨益。 本书适合文化遗产,尤其是工业遗产保护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黄石共识
  ——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倡议书
  2016年11月14~16日,在丹桂飘香、山清水秀的湖北省黄石市,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年度高峰论坛正式开坛。通过对当地工业遗产片区的深入考察和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同意发表《黄石共识》,以期推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进程。
  一、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的乡愁,保护利用好工业遗产,就是留住了乡愁,留住了记忆。
  1.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活动的见证,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存在于建筑物、构件、机器、街区等产业景观中,也存在于人类的记忆和习俗中,我们要像保护家谱一样保护好工业遗产。
  2.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工业遗产遭受了百年来最为严重的损坏和摧残,一些有价值的工业遗存成建制地消失或毁灭,保护与利用好工业遗产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黄石作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实践,特别是设立黄石工业遗产片区、出台工业遗产保护条例等做法,值得国内相似地区和城市学习和借鉴。
  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
  4.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工业遗存往往点多线长,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把保护与利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旧城改造、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等结合起来,做到多管齐下,同步推进。
  5.不同地区的工业遗产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坚持尊重个性,尊重历史,在选择保护与利用模式上,实行一地一策、一处一策,避免简单重复和一个模式。
  6.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要着眼于解决环境、生态、土地利用等问题,通过保护、修缮和适度改造,置换原有城市功能,实现旧城文化复兴,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需要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力避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悲剧发生。
  7.要建立健全高位协调机制。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组织机构,围绕普查、规划、修缮、保障等关键环节,确定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8.要建立健全工业遗产法律法规体系,围绕普查认定、保护利用、法律责任等,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9.要借助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民众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引导大家自觉投入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际工作中。
  回望历史,工业遗产已然成为人类往昔文明的最后一抹余晖,面对岌岌可危的严峻形势,我们一致呼吁,各级党政组织、社会团体和广大民众,一定要站在“保护工业遗产、守住文化根脉”的高度,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积极投身这一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实践中。
  我们常说,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时代和地域属性。立足当下,回望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国家和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承载了曾经辉煌的先进技术和国人实业兴国的情怀。它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民利用自然的智慧和勇气,是承载工业文明和传承工业精神的重要现实载体。
  纵观世界各个工业化强国的发展,工业遗产保护正在成为各国彰显工业化成就的战略举措。我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具有特色的宝贵工业遗产,它们见证了中国手工业和近现代工业化的过程,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篇章。保护工业遗产,树立中国工业文明的文化标志,让工业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
  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工业遗产的价值实质上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大量工业遗产被发现和保护,大量工业建筑遗产作为空间资源得到再利用,它们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城市中大众新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工业遗产保护也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一些有价值但尚未进行界定或未受到重视的工业建筑、遗(旧)址、设备物件等正悄然消失,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站在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高度,呼吁、倡议和引导全社会共同行动,重视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的保护与利用。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向工业老牌国家学习,如英国、智利、日本等,这些国家均保存着大量完整生产生活内容的遗址,其记录完好性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入程度令人佩服。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公众在历史发展中对不断更新的工业文明的一种认识和态度。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TICCIH)公布了《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价值界定、研究以及保护措施等做了明确规定,希望借此促进国际对工业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形成共识。宪章也成为近二十年来国际工业遗产保护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虽然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和实践起步稍晚,但可喜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机构,在大力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很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2006 年,我国第一个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文件《无锡建议》在国家文物局的倡导下正式颁布;同年,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正式提出“工业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将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提上议程。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在不断提升和强化工业遗产的地位,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这两项排名在梳理现存重大工业遗产的同时,也在警醒和呼吁社会对工业遗产的重视和关注。显然,对于中国这个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国家而言,工业遗产的价值已经被领导机构和专家学者注意到,并希望得到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的待遇和地位。
  长江之滨的湖北黄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采冶之地。拥有20多万年的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的开发史、100多年的开放史。作为中国诸多矿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矿冶文化是这座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从而诞生了众多的工业遗产。在黄石1410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47处与矿冶生产或矿冶工业相关。从商周时期铜绿山古铜矿的开采利用,到近代铁矿、金矿、银矿等金属矿以及水泥、煤炭、石灰等非金属矿的采冶加工,再到新中国时期黄石一直坚守在“工业粮仓”阵地上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矿冶资源。数千年的矿冶生产活动,使这里的工业遗产已然渗透到街道、社区等城市肌理里,所形成的独特思想和人文禀赋伴随长江之水延绵不绝。
  我们对比过其他同类的工业底蕴城市,与上海、无锡、苏州、景德镇等城市相比,黄石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开创时间并非最早,数量也并非最多,但黄石工业遗产从古代到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全面延续和完好性,在世界工业原产地的重要历史价值,在全国工业部门的代表性地位等方面,却是国内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
  比如,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既有金属矿产采冶遗址,如金、银、铜、铁等,也有非金属矿产采冶遗址,如石灰、水泥、煤炭等;既有生产性设施、设备、建筑,也有相关配套的附属生活设施;既有工业建筑,也保存了不同时期的工业设施设备;既有点状的工业遗存,也有成片的工业遗址区。这当中还有诸多个中国工业第一称号: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是中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所在地;华新水泥厂旧址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办的水泥厂之一,是中国现存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存;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采用机械化开采的大型露天矿山,亚洲最大人工铁矿采场,世界第一高陡边坡;黄石境内还有中国第一条铁矿运输专线铁路,第一条翻越高山的架空索道,有亚洲第一条铁路与内河联运的铁矿运输专线 可以这么说,黄石矿冶工业文化的兴衰,与中华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矿冶工业文明史在一个地区的高度浓缩和完整体现。从商周至今,黄石矿冶工业文化基本没有断裂过——这种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矿冶工业遗产群本身就是罕见的。
  在这些矿冶工业遗产中,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和华新水泥厂旧址最为典型。
  发现于1973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中国古代铜矿的重要开采地,在南北长约2千米,东西宽约1千米的古矿区范围内,保留有西周至汉代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技术的数百口竖井、斜井、盲井和百余条大小平巷等采矿遗迹,以及8座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遗址范围地表覆盖有厚数米、重约40万吨的古代铜炼渣,出土铜斧、铜锛、铁斧、铁锤、铁锄、木铲、木槌、木辘轳、船形木斗等生产工具及陶、木质生活用具1000余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之一。1982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在该遗址北坡四方塘遗址发现洗矿尾砂、选矿场、矿工脚印、冶铜场等,揭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采冶产业链,该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铜绿山国属、生产流程及管理分工、文化面貌、冶金历史等系列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在中国矿冶考古历史上较为罕见。2015年四方塘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6月,在黄石阳新白沙镇、富池镇、城北开发区等地发现的14处商周冶铅遗址群,成为全国考古界迄今发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铅遗址。这些古冶铅遗址也佐证了铜、铅等原材料可能有多条运输线联通中原,将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这么说,黄石地区古代矿冶遗址的考古发现,能够进一步证明这一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古代矿冶文明中的地位和青铜文明中的历史高度,也进一步说明4000多年来中华工业文明在此延绵不绝的历史价值。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是中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所在地。现完整保留有冶炼铁炉、高炉栈桥、日欧式建筑群、瞭望塔、卸矿机等遗存。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修建芦汉铁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的基础上,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它集勘探、冶炼、销售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据《汉冶萍公司志》记载,1915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钢铁产量几乎全部出自该企业。1948年,汉冶萍公司停产。该公司先后经历了官办、官督商办、商办三个时期,堪称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2006年,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大冶铁矿的主要采场。整个采场东西长2400 米,南北宽900 米,上下落差444 米,坑口面积达108 万平方米,是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最大人工采坑。大冶铁矿经历了晚清、国民政府、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曾隶湖北铁政局、汉阳钢铁总厂、汉冶萍公司、“日铁”大冶矿业所、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武汉钢铁公司,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采用机械化开采的大型露天矿山。2014年,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新水泥厂旧址是中国现存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存。华新水泥厂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办的水泥厂之一,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现存3台湿法水泥窑、2 台四嘴装包机等生产设施及生产线、运输线、厂房和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其中1、2号湿法水泥窑设备于1946 年从美国进口,由美国爱丽斯公司生产。3号窑于1975 年扩建,1977 年正式投产,被命名为“华新窑”。2013年,华新水泥厂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
目录
目录
序言 单霁翔(i)
前言(iii)
黄石共识——关于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倡议书(001)
笃行致远 乘风破浪 书写新时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新篇章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历程回顾(003)
共话工业遗产 传承工业文明——第一、二、三届中国(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历史回顾(009)
在“第三届中国(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特蕾莎 帕特里西奥(015)
Report to the Second China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Forum (Abstract)  Sylvain Schoonbaert(018)
Evolving Strategies for Documenting the Heritage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World (Abstract)  Wayne Cocroft(019)
Exploration of World Heritage in France in Recent Ten Years (Abstract) Catherine Bertram(020)
Lighting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e Ruhr Region of Germany (Abstract) Hilary Orange(021)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Huangshi (China): A Call for the 21st Century (Abstract)  Juan Manuel CANO SANCHIZ(022)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World Heritage Sites (Abstract)  Mike Robinson(024)
黄石工业遗产是中国科技文明史的历史见证 姜波(025)
关于《世界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的讨论 吕舟(028)
黄石系列工业遗产探索 郭旃(034)
法国北部-加来海峡的采矿盆地申遗档案研究 刘伯英(038)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华新水泥厂为例 李向东(051)
世界遗产的挑战与国际反思 燕海鸣(059)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核心遗迹及技术价值 潜伟(068)
黄石先秦古矿冶遗址新发现及遗产价值探析——以阳新矿冶遗址专题调查为中心 李延祥 逄硕(073)
城市治理与工业遗产管理关系平衡机制研究——基于全国工业遗产数据库建设路径的思考 韩晗(083)
汉冶萍铁路历史演进与遗产价值研究廖启鹏 王哲(094)
新形势下的黄石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王晶 许凡(106)
工业防腐蚀涂料体系在黄石工业遗产大型机械设备防腐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郑逸轩 郭宏 潘晓轩 陈坤龙(120)
工业遗产中的实体与增强现实数字(AR)展示研究——以黄石工业遗产展示为例 陈德新(127)
黄石地区古代矿冶遗址考古研究与保护回眸与展望 陈树祥 王定兴 林戈(131)
黄石近代工业文化内涵的城市比较研究 尚平(144)
附录1 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151)
附录2 黄石市主要工业遗产简介(157)
编后记(1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