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气候-地貌特征的长三角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策略/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丛书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603255
  • 作      者:
    作者:郑媛|责编:宋华莉|总主编:王竹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予长三角地区,从气候与地貌的视角研究地域性绿色建筑的营建策略。本书以“认知框架地域环境—在地智慧—营建策略—实证研究”为路径,阐释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中人地系统的耦合机制,依托建筑气候分析等方法解析长三角地区的气候与地貌特征,通过对既有建筑“在地营建智慧”的凝练,建立绿色建筑营建模式的“地域基因库”,并围绕媒介、语境、路径、评判四个方面诠释其转译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区适宜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以实证研究验证、完善策略的建构。本书成果对地域性绿色建筑创作中生成适宜性的营建策略与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建筑相关专业的设计、研究人员以及学生阅读,尤其为地区建筑、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缘起: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
1.1.2 “建筑文脉”的厘清与诠释
1.1.3 地域性建筑营建现存问题的思考
1.1.4 长三角地区经济、气候、地貌的特殊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发展动态:系统性方法的产生与多元化实践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地域性求解与探索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1.7 研究框架
1.7.1 章节内容
1.7.2 技术路线
1.8 本章小结
2 气候、地貌与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的认知框架
2.1 气候、地貌与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的作用机制解析
2.1.1 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认知图式
2.1.2 传统风水学的环境观
2.1.3 “人地系统”的要素、结构与作用关系
2.2 建筑气候学视野下的绿色营建
2.2.1 建筑气候学的概述:追随地方气候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2.2.2 建筑气候调节原理:逐级调整使室内环境趋于舒适
2.2.3 建筑气候分析方法:气象参数向建筑气候转换的媒介
2.3 基于地貌学视角的适应性营建
2.3.1 地貌的成因及其特征
2.3.2 影响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的地貌要素
2.3.3 基于地貌特征的绿色建筑营建的关键问题
2.4 基于气候与地貌特征的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的目标、原则与基本思路
2.4.1 目标:动态舒适
2.4.2 原则:整体协调性原则、双极控制性原则、动态适应性原则
2.4.3 基本思路:分析、提炼、转译、建立、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长三角地区地域环境的解读与分析
3.1 气候环境
3.1.1 气候特征:夏热、冬冷、潮湿、静风
3.1.2 气候分区:局地气候的差异
3.1.3 建筑气候分析:建筑气候调节策略的有效性排序与时空分布规律
3.2 地貌环境
3.2.1 地形地貌:平原水网、山地丘陵、滨海岛屿
3.2.2 整体格局与地貌特征:破碎地貌
3.3 地形气候与微气候
3.3.1 地形气候:地貌与气候相互作用的中观维度气候
3.3.2 微气候:与建筑室内环境直接相关的微观维度气候
3.4 本章小结
4 既有建筑“在地营建智慧”的凝练与“地域基因库”的建立
4.1 建筑空间形态、界面构造应对气候要素的在地智慧
4.1.1 群体组合:整体的规模效应与单元的空间层级
4.1.2 体形系数:形体规整与较小的体形系数
4.1.3 朝向方位:综合太阳辐射与风向的朝向选择
4.1.4 空间组织:内聚型的格局与可调节的气候缓冲空间
4.1.5 生态界面:对不同气候要素的阻隔、渗透与交换
4.2 建筑建构方式应对地貌单元的在地智慧
4.2.1 群体布局:顺应地形地貌的形态格局
4.2.2 构成模式:以单元为构成组合的基本要素
4.2.3 结构体系:灵活的可扩展性、可调整性与适应性
4.2.4 接地方式:人居单元与地貌单元的契合性
4.3 绿色建筑营建模式“地域基因库”的建立
4.3.1 “地域基因库”的研选与建立
4.3.2 “在地营建智慧”对现代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的启示
4.4 “在地营建智慧”的转译机制
4.4.1 转译的媒介:原型
4.4.2 转译的语境: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社会环境与技术工艺、典型个案因素
4.4.3 转译的路径:实体要素的变更、比例尺度的变换、结构模式的拓扑转换
4.4.4 转译的评判:转译差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气候-地貌”特征的地域性绿色建筑营建策略与方法
5.1 营建的对策
5.1.1 能源:充分把握低品位能源的利用
5.1.2 资源:建立资源的微循环系统
5.1.3 形态:建构具有应变性的建筑形态
5.2 气候、地貌与建筑群体设计
5.2.1 群体构成与地貌适应
5.2.2 群体建造与建筑节地
5.2.3 群体组织与自然通风
5.2.4 群体布局与太阳辐射
5.3 气候与建筑节能形态
5.3.1 平面形态与热环境
5.3.2 剖面设计与风环境
5.3.3 自遮阳的形体设计
5.4 地貌与实体构筑方式
5.4.1 下垫面的柔性应变
5.4.2 地形因借的气候适应
5.4.3 结构体系的技术支撑
5.5 生物气候界面的建构
5.5.1 内外界面的属性差异
5.5.2 气候要素“防”“适”“用”的适时调整
5.5.3 生物气候界面的拓扑转换
5.6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浙江德清张陆湾村地域性绿色建筑的营建
6.1 地域环境解析
6.1.1 “因地而异”的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
6.1.2 “因时而异”的社会与经济
6.1.3 “因例而异”的历史缘由
6.2 建成环境现状分析与原型提炼
6.2.1 筒屋式民居
6.2.2 筒屋室内热工环境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