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食品安全治理--日本生协经验与中国模式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809121
  • 作      者:
    作者:韩丹|责编:宋睿文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韩丹,女,吉林大学副教授。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先后在《东北亚论坛》《社会科学战线》以及《学习与探索》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探讨了新世纪以来日本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采取的“社会协同共治”模式的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共包括日本食品安全治理的成功模式、食品安全治理对策论、迈向社会协同共治、中国食品安全内生性治理新模式探索等十章内容。该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社会协同共治”模式,这是对“技术万全论”的有益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社会协同共治”模式的有效实施也可助力乡村振兴,从而构建起城乡与政府有机互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视角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与研究意义
1.4.1 论文框架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日本“生活协同组合”的演进过程、组织结构与主要活动
2.1 日本的生协组织
2.1.1 日本社会中的“协同组合”
2.1.2 日本生活协同组合
2.2 “日本生协”的历史演进
2.2.1 二战前的坎坷发展
2.2.2 二战后的崛起
2.3 日本生协联的组织结构与主要活动
2.3.1 日本生协联的组织结构
2.3.2 日本生协的主要活动
2.3.3 日本生协组织发展的原因
第3章 日本生协与食品安全
3.1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基本特征
3.1.1 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举措
3.1.2 科学、标准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技术
3.1.3 食品安全监管的参与主体
3.2 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3.2.1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
3.2.2 食品安全监管的标准体系
3.2.3 日本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
3.2.4 日本在食品进口环节的安全保障措施
3.3 日本生协的食品安全治理:常规工作与社会运动
3.3.1 食品安全方面生协的常规工作流程
3.3.2 食品安全方面生协的社会运动
3.4 治理食品安全:从日常生活到生活政治
3.4.1 生活政治的兴起
3.4.2 食品安全与生活政治
第4章 日本生协与日本公民社会的成长
4.1 日本公民社会的发展
4.1.1 知识传统
4.1.2 日本公民社会的历史沿革
4.2 日本生协的历史地位
4.3 日本生协之于公民社会的现实意义
4.3.1 劳动者自主合作事业的发展
4.3.2 探索“另一种可能性”
第5章 政府监管: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模式(1979-2000)
5.1 1979-2000年的食品市场及安全状况
5.1.1 食品市场特征:食品产能逐渐增大,种类趋于多样化
5.1.2 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市场总体稳定,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2 全能主义的政府监管模式
5.2.1 政府监管模式的机制与逻辑
5.2.2 监管方式和技术
5.2.3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5.2.4 政府监管模式形成原因
5.3 政府监管模式的合理性与不足
5.3.1 国家—市场—社会视域下政府监管模式的理论基础
5.3.2 政府监管模式: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5.3.3 政府监管模式评价:优势与缺陷
第6章 社会自我保护:中国食品安全内生性治理新模式
6.1 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合作社食品安全治理的乡村变革
6.2 社区支持农业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城乡合作下的自我保护l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日本食品安全治理模式的启示与中国的特殊性
7.1 日本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社会主体性对中国的启示
7.1.1 食品安全治理的社会主体性与生活公共性对中国的启示
7.1.2 食品安全治理中社会与国家的合作性对中国的启示
7.1.3 食品安全治理中社会与市场的共生关系对于中国的启示
7.1.4 食品安全治理的协同性和平衡性对于中国的启示
7.2 城乡关系上的中日差异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特殊性
7.3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中日差异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特殊性
第8章 食品安全治理对策论:基于“技术完全论”的反思
8.1 法律体系不完善说及其对策
8.2 政府监管不力论及其对策
8.3 市场失效论及其对策
8.4 检测评估标准或技术落后论及其对策
8.5 食品安全治理的“技术万全论”及其问题
第9章 迈向社会协同共治:21世纪治理模式转型
9.1 21世纪以来的食品市场特征
9.1.1 食品市场概况
9.1.2 新时期出现问题的食品类型及其特征
9.1.3 新时期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原因
9.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
9.2.1 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决策水平,推动社会共治格局
9.2.2 机构职责整合提高监督管理能力
9.3 迈向城乡社会协同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
9.3.1 社会协同共治模式概述
9.3.2 “城乡合作”框架下的社会协同共治机制
9.3.3 社会协同共治中的政府监管机制
9.3.4 社会协同共治中的市场自律机制
9.3.5 社会协同共治中的社会参与机制
9.4 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模式转型
9.4.1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模式与社会协同共治模式的区别
9.4.2 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全能主义模式与协同共治模式的共性
9.4.3 社会力量发展不足: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限定性
9.5 社会协同共治中的主体性
9.6 社会协同共治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9.6.1 明确社会共治主体的法律地位
9.6.2 培育社会共治主体的参与能力
9.6.3 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9.6.4 加强政府领导落实各主体责任或规避社会协同共治的风险
9.6.5 借助信息化建设有效信息处理渠道
第10章 讨论、结论与展望
10.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