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遗传相关性肝病
病例1珍贵的礼物:COACH
关键词:Abernethy,先天性肝纤维化,COACH
【病例介绍】
王某,男,22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1个月”于2021年7月20日入院。
1.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不适,2021年6月22日就诊于河南某医院。腹部超声:肝实质弥漫性改变,胆囊壁毛糙并增厚、脾大并脾静脉增宽。6月24日就诊于北京某医院。化验:血常规示WBC3.41×109/L,PLT47×109/L;肝功能:ALT111U/L,AST111U/L,TBIL62.5μmol/L,DBIL26.52叫ol/L,ALP196U/L,GGT292.3U/L,ANA阴性,铜蓝蛋白26.1mg/dl(正常),HBV-DNA阴性。腹部CT:肝硬化,脾大,脾静脉、下腔静脉及双肾静脉纡曲、增宽,门静脉纤细,脾内低密度灶,考虑脾梗死可能。7月8日入住北京第二家医院,化验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行上腹部CT+CTA: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双肾静脉纡曲、增宽;下腔静脉局部管腔稍增宽(约胸椎12椎体水平);肝硬化,脾大,脾实质内低密度灶,考虑脾梗死;胆囊欠规整,囊壁稍毛糙;右侧心膈角区小淋巴结影。肝脏血管超声:肝静脉、下腔静脉未见明确异常;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管腔纤细。诊断为:肝硬化(原因未定),伴门静脉高压,给予易善复保肝治疗。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肝硬化”收入我区。自发病以来,精神一般,食欲尚可,夜眠尚可,小便色黄,大便未见异常;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近3个月内体重无明显减轻。
2.流行病学史父亲为乙肝患者。该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否认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病前3个月内无不洁饮食史。
3.个人史既往年幼时智商发育较正常人差,3岁时开口说话,考虑“构音障碍”,曾怀疑“脑病”但未系统诊治。无“伤寒、结核、猩红热”等传染病史,未发现“心、肺、肾”等脏器慢性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饮酒史3年,偶饮酒,量不大;吸烟3年,量不大,均已戒除。
4.家族史独生子女,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5.查体体温36°C,脉搏83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8/90mmHg,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应答尚切题,回答问题语速缓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基本正常。面色稍黄,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瘀点、瘀斑,肝掌阳性,未见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脾左肋下约200px可触及,质韧,无触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脾、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不亢进。双下肢无水肿。肱二、三头肌肌腱及膝、跟腱反射等生理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布鲁辛斯基征、克尼格征等病理征阴性。扑翼样震颤阴性。
6.初步诊断肝硬化原因待查。
【诊治经过】
(一)诊治第一阶段一一肝脏血管畸形
1.2021年7月21日人院检查:Hb142.00g/L,N2.09×109/L,PLT52.00×109/L,WBC3.12×109/L,BLA82.1jimol/L,AST134U/L,ALT112U/L,AMY109U/L,腺苷脱氨酶23U/L,TBIL43.2μol/L,GGT287U/L,ALB39g/L,TBA31.0μol/L,DBIL18.8μol/L,ALB176U/L,HBsAg阴性,乙肝表面抗体(发光法)389.70IU/L,活动度85.2%,INR1.12,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阴性。腹部超声:肝实质弥漫性损害(肝硬化请结合临床)、脾大;门静脉异常(纤细);胆囊继发改变;脾静脉扩张。心电图无异常。双肺CT平扫未见异常。肝脏硬度值(Stiffness)18.5kPa。腹部CT(图1-1):肝硬化,巨脾;门静脉纤细,食管下段、胃底轻度静脉曲张,脾周静脉曲张,脾肾分流;脾内低密度灶,考虑脾梗死。胃镜:食管静脉曲张(轻)伴胃静脉曲张(Lei,gb,D0.3,Rf0),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尿素酶快速检查(阴性)。头颅MRI:双侧额顶叶及左侧侧脑室三角区旁脑白质病变,缺血灶?
图1-1腹部CT及血管成像,提示门静脉纤细,脾肾分流
2.神经内科会诊意见头颅核磁白质可见少量缺血灶,但患者目前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可不予特殊处理,暂观察并定期复查。
根据血管成像表现,目前可以明确诊断为:Abemethy畸形,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高氨血症、肝损害。Abemethy畸形一般不伴随肝硬化,拟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因患者肝硬化伴血小板低下,拟行经颈静脉肝脏穿刺病理检查。
(二)诊治第二阶段一一先天性肝纤维化
1.2021年7月27日患者行经颈静脉肝穿刺术,术程顺利。
2.2021年8月5日肝组织病理结果(图1-2):考虑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纤维化程度相当于S3~4期。免疫组化结果:HBsAg(-),HBcAg(―),CK7(胆管+),CK19(胆管+),mum-1(个别细胞+),CD34(血管+),CD68(+),CD10(+)。特殊染色:D-PAS(―),铜染色(+),铁染色(-)。肝小叶结构紊乱,局部假小叶结构形成。肝细胞区域性水样变性,散在点灶状坏死;肝窦内少量炎细胞浸润;汇管区扩大,纤维组织显著增生,纤维间隔易见,可见胆管扩张、数目增多,中等量炎细胞浸润,个别界板肝细胞坏死。
因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将病理片送至北京某医院进行病理会诊,支持诊断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建议基因检测。
(三)诊治第三阶段一一COACH综合征
1.2021年9月20日全外显基因检测结果回报:该样本在TMEM67基因发现两处复合杂合突变。第一个突变:c.652-1G>A chr8-94784816(splice-3),患者父亲未携带,根据ACMG指南,该突变可评级为致病变异(pathogenic);第二个突变:c.1645C>Tchr8-94805495(p.R549C),评级为致病变异(pathogenic),家系验证结果显示其父杂合携带。
2.2021年9月22日再次重新复习颅脑磁共振影像(图1-3),提示中脑水平“磨牙征”,说明患者存在小脑蚓部发育不全。
(四)最终诊断
COACH综合征,Abernethy畸形,合并先天性肝纤维化、高氨血症、脾功能亢进(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门静脉高压、小脑蚓部发育不全。
图1-3颅脑磁共振提示中脑水平“磨牙征”
(五)随访情况
给予患者保肝、降低血氨治疗。6个月后随访,病情基本稳定。
【诊疗体会】
通过该例患者的诊断使我们学习了Abernethy畸形、先天性肝纤维化、COACH综合征3种疾病。诊断的过程步步深入,抓住每一步检查结果的疑点进一步检查,诊断思维缜密。特别是发现基因检测结果异常后,根据提示逐一甄别并重新阅读影像片,发现“磨牙征”,从而获得意外收获,明确诊断。
【专家点评】
本病例是由于发现肝功能异常而就诊的,在住院初期检查显示门静脉纤细,伴随脾肾分流,高氨血症,明确诊断Abernethy畸形。Abernethy畸形是1793年Abernethy对一例死因不明的10个月女婴尸体解剖时首次发现的疾病,根据门静脉血液是否进入肝脏将Abernethy综合征分为两型,I型指门静脉完全缺失,n型指肝脏有部分门静脉灌注伴门体静脉分流。Abernethy畸形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传统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目前对Abernethy畸形知之甚少,但近年来报道的数量增加,这可能是缘于成像技术的进步。Abernethy畸形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轻度肝功能异常,肝损伤严重者少见,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常会出现门体分流症状及肝功能失代偿,如高氨血症或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消化道出血、肝肺综合征、肺动脉高压等。
为进一步明确患者肝脏病理情况,为患者行经颈静脉肝穿刺(transjugular liver biopsy,TBLJ)病理检查,然而病理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这与Abernethy畸形的肝脏病理表现主要是汇管区门静脉缺失、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等并不相符,这种表现令人质疑。
CHF是1961年由Kerr等首先命名的,是一种组织病理学诊断,具有导管板畸形(ductal plate malformations,DPM)、门静脉发育不全和进行性肝纤维化的病理特征。其实CHF不代表单一的临床疾病,CHF普遍发现在多种纤毛病相关疾病中,包括Meckel-Gruber综合征、COACH综合征、先天性肾肝胰发育不良(renal-hepatic-pancreas dysplasia,RHPD)综合征等,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研究发现部分CHF与PKHD1突变相关,目前已报道300多种PKHD1基因突变位点。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了基因检查,结果并未发现PKHD1基因突变,却是TMEM67基因位点复合杂合突变,两个突变位点ACMG变异分级均为pathogenic分级,高度提示COACH综合征可能。
COACH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脏CHF及小脑蚓部发育不全,目前研究发现TMEM67/MKS3的突变会导致COACH综合征,全球报道仅数十例。日本报道一例COACH综合征,患者为37岁女性,在5个月大时出现发育延迟,在7岁时出现智力低下,从22岁开始接受不明原因的肝病治疗,常规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37岁住进了广岛大学医院。CT提示门静脉高压和脾大,肝活检显示肝纤维化。脑磁共振图像显示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因食管静脉曲张接受了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另一COACH综合征报道为男性患者,6岁时发现肝功能不全,经肝活检诊断为慢性非活动性肝炎,13岁时第二次肝活检证实为CHF,30岁时进行了第三次肝活检,证实肝纤维化进展。除了CHF,尚发现小脑蚓部发育不全,从而诊断为COACH综合征。30岁时该男性因出现胃静脉曲张进行肝移植治疗。
回顾本病例,患者既往确实有神经系统表现异常,重新阅读颅脑磁共振影像,才发现以核磁中脑水平“磨牙征”(molartoothsign)为特征表现的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结合肝功能异常、肝组织病理CHF表现、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COACH综合征。提示我们,当遇到CHF患者伴小脑发育不全临床表现,应注意排除COACH综合征。
目前认为Abernethy畸形发病机制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但发育异常原因尚未阐明,与基因突变相关性未见报道。有学者报道一例Abernethy畸形与PKHD1突变所致CHF及Caroli病伴行,该病例中两种畸形合并存在的潜在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例患者发现Abernethy畸形与TMEM67突变所致的CHF及Caroli病伴行,这其中是否有关联性,也尚待进一步研究。
PKHD1基因编码407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fibrocystin/polyductin(FPC)在肝脏中位于胆管上皮的初级纤毛,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胆管上皮分泌胆汁,还可通过促进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参与胆管分化成熟的过程。PKHD1基因突变会导致胆管细胞的FPC蛋白功能缺陷,使导管板发育畸形,但在CHF患者中,PKHD1基因突变检测率异常仅为42%~87%,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提升,不断发现多种基因突变与CHF发生相关。TMEM67基因突变也可引起初级纤毛结构或功能的缺陷,影响细胞的生长及功能,同样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