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眼科优势病种诊治精要
0.00     定价 ¥ 10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276153
  • 作      者:
    编者:金明|责编:徐珊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眼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医学硕士,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北京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种职务,担任《眼科》、《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 学习工作经历: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眼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学习两年。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两种诊治技术治疗眼科疾病,熟练运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技术诊断各种眼底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视网膜静脉阻塞、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和湿性黄斑变性等擅长中药联合激光治疗;对迁延性葡萄膜炎、顽固性角膜结膜炎和重度干眼症等擅长中西药物和内服外治方法的联合应用,以增进疗效。对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疑难性眼病擅长中药联合传统医学疗法的综合治疗。 目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资助科研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分课题等课题多项。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12名。曾在国、内外眼科杂志发表论文30 余篇,参编国内、外医学著作8部,主编3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眼科优势病种诊治精要》是一部突出中医药与传统疗法优势和特色的中医眼科专著,全书共分上、下两篇。 上篇以介绍中医眼科的基础理论为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以五轮学说为主线,以阐明眼的生理病理为特色,以指导临床诊治为优势。 下篇主要介绍中医眼科优势病种的临床诊疗经验,包括了眼表炎性疾病、免疫性眼病、黄斑病变、血管性眼底病、视神经病变、眼外肌麻痹等的临证体会和临床经验,同时将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也将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 这是一部有基础理论、有临床经验、有学术研究的眼科专著,值得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眼科优势病种诊治精要》:
  二、泻火法
  火为五行之一,具有炎上之性,而目为窍之至高,最易受火热之邪为害,故泻火法在眼病中运用极为广泛。是主治眼内外各种化脓性和非化脓性炎症的首选方法。也是各种热性、过敏性或出血性眼病,各种眼外伤感染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眼病的常用方法。因外感六淫、六气化火、五志过极、气郁化火以及脏腑功能失调,邪郁化火,皆为本证常见病因,故临证时,其治疗方法也有不同,常见方法:清热解毒法、清热凉血法、清心火法、清肺火法、清肝火法、泻下法等。
  1.适用证候
  本法以寒凉清热降火解毒药物为主。眼部症状可见热极睛突、眼睑红肿焮热、热泪如汤、翳如凝脂、抱轮红赤、瞳神紧小、黄液上冲、血灌瞳神、视网膜渗出水肿、视盘充血水肿等。全身症状可见头痛欲裂、口渴便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等。
  2.常用方药
  (1)清热解毒法:适用于治疗火热毒邪所致的实热证眼病,尤其是眼部的化脓性炎症或眼外伤、眼部手术后合并的感染性眼病等。眼部症状可见胞睑红肿焮热、头目剧痛、热泪眵稠呈黄绿色、白睛结节高突、畏光、角膜溃疡、前房积脓、瞳神紧小。全身症状可见口干口苦、烦热、口渴喜冷饮、便结溲黄、舌红苔黄、脉数等实热之证。常用方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四清凉饮子、四妙勇安汤等。
  五味消毒饮应用举例: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结聚,眼睑疮疖肿毒,黑睛凝脂,黄液上冲,红肿热痛。
  方解:方中五味药物皆能清热解毒,为疮疡肿毒通用药,合用则清热解毒力增强,能退红消肿、解毒疗疮,故治一切疮疡肿毒。
  应用:本方为各科清热解毒通用之方。眼科常用于急性睑腺炎、眼睑蜂窝组织炎、眼眶蜂窝组织炎、细菌性角膜溃疡、眼内炎等化脓性疾患。
  (2)清热凉血法:适用于火热炽盛,热入营血所致的结膜下出血,眼内出血。常用凉血药: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红藤。常用方剂:犀角地黄汤等。
  (3)清心火法:适用于心经火热所致的眦部充血,小便黄赤灼热,或急性泪囊炎、翼状胬肉等眼病。常用泻心火药:黄连、竹叶、灯心草。常用方剂:导赤散、泻心汤、洗心散、竹叶泻经汤等。
  (4)清肺火法:适用于肺热壅盛所致的白睛充血、眵多泪热,或热结所致巩膜炎、泡性结膜炎等眼病。常用泻肺火药:黄芩、桑皮、瓜蒌、葶苈子、地骨皮。常用方剂:治金煎、泻肺饮、桑白皮汤、泻肺散等。
  (5)清肝火法:适用于肝胆火热所致的目赤红肿、口苦、咽干、便秘,或黑睛障、云雾移睛、绿风内障等眼病,常用泻肝火药:龙胆、青黛、芦荟、秦皮、夏枯草。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洗肝散、泻肝散、泻肝汤、凉肝丸、当归散等。
  (6)泻下法:适用于胃肠实热瘀毒较甚的眼病,眼部症状可见目赤肿痛、眵多黄稠,或睑缘、黑睛溃疡等。全身症状可见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腹胀痛满、舌红苔黄、脉数等。常用泻下药:大黄、玄明粉、番泻叶。常用方剂:泻脾汤、通脾泻胃汤、除风清脾饮、防风通圣散等。
  三、祛湿法
  祛湿法是促进水液代谢,消除眼内外水肿的方法。凡症见眼睑浮肿、皮肤湿疹、睑缘湿烂、时流冷泪、状如鱼胞、绿风内障、云雾移睛、视物变形者均可使用。本法是主治眼睑皮肤病、泪道病、结膜角膜水肿、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视盘水肿的首选方法,也是治疗青光眼、眼外伤、视网膜疾病兼有内科水湿杂病的常用方法。祛湿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致病因子,促进水液排泄,使过多的水液和血中病理代谢产物迅速排出体外。
  1.适用证候
  本法适用于湿邪外侵或湿浊内生所引起的眼病,眼部症状表现为睑肤糜烂渗水,睑重难睁,睑内粟疮丛生,白睛黄浊,翳如腐渣,泪水黏腻,病情缠绵,视物变形,或视网膜见渗出、水肿等。全身症状表现为头重肢困、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腹胀便溏,苔腻或滑,脉濡或滑等。
  2.常用方药
  本法由芳香化湿、苦温燥湿、利水渗湿,或祛风除湿等药物组成。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有外湿和内湿之分,皆可随经络上犯于目而发病。外湿可由外感而致,并多与风、寒、火、暑之气同时感受,基本治则:风湿宜散,寒湿宜温,湿热、湿温宜清利。而内湿的产生,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水液停滞所致。基本治则:温补、渗利、调理(调气理血)、攻逐。内湿不化可聚而为痰,湿浊久郁可化热、化火,其临床症状各异,选方用药也各有所偏重。
  暑湿伤胃或寒湿困脾,症见眼胀视蒙、胸腹胀痛、呕吐泄泻者,宜用芳香化湿法,常用药:藿香、佩兰、肉豆蔻、草豆蔻、砂仁、石菖蒲。常用方剂有三仁汤、藿香正气散、夏藿平胃散、藿朴夏苓汤等。内湿泛滥,症见眼胀视蒙、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者,宜用甘淡渗湿法,常用药:茯苓、茯苓皮、通草、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海金沙、赤小豆、玉米须、白茅根,性味平和,渗湿力强,内湿各种证型均可施用。常用方剂有猪苓汤、四苓散、五苓散等。湿热互结或湿从热化,症见眼红痛或刺痛流热泪,昏蒙伴有尿痛尿黄者,宜用清热利湿法,常用药:茵陈、瞿麦、车前草、鱼腥草、半边莲、冬瓜仁、冬葵子、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常用方剂:茵陈蒿汤、抑阳酒连散、猪苓散、龙胆泻肝汤、加味八正散、除湿汤等。风与湿结,症见眼红痛、流泪、湿烂瘙痒,伴有关节疼痛者,宜用祛风除湿法,常用药:防己、浮萍、生薏苡仁、萆薢、海桐皮、五加皮、地肤子。常用万剂:除湿汤、茯苓燥湿汤、升阳除湿汤等。胸腹积水所致的眼病,可用攻下逐水法,但逐水泄下药力峻猛,眼科临床少用。
  ……
展开
目录
上篇 中医眼科诊治概要
第一章 中医眼科诊疗模式
第二章 中医眼科诊断概要
第一节 中医眼科诊法
第二节 眼科检查
第三节 内、外障辨证
第三章 中医眼科常用治法及眼病预防
第一节 中医眼科常用内治法
第二节 中医眼科常用外治法
第三节 中医眼科针灸疗法
第四节 眼病的预防

下篇 中医眼科优势病种诊疗经验
第四章 眼表疾病
第一节 睑缘炎
第二节 细菌性结膜炎
第三节 病毒性结膜炎
第四节 过敏性结膜炎
第五节 角膜炎
第六节 干眼
第七节 巩膜炎
第五章 葡萄膜炎
第一节 虹膜睫状体炎
第二节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第三节 白塞病
第六章 黄斑疾病
第一节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第二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第三节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第四节 黄斑视网膜前膜
第五节 黄斑裂孔
第六节 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
第七节 Stargardt黄斑病变
第七章 血管性疾病
第一节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第二节 视网膜静脉阻塞
第三节 视网膜动脉阻塞
第四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第五节 视网膜血管炎
第六节 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
第八章 视神经病变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第三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
第四节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第五节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第九章 眼眶与眼外肌病
第一节 眼外肌麻痹
第二节 甲状腺相关眼病
第三节 梅杰综合征(Meige综合征)

参考文献

附录 验案举例相关彩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