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口头性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问题(十七年新曲艺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8231640
  • 作      者:
    作者:周敏|责编:吴超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敏,男,1982年生,安徽枞阳人,上海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曾任职于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并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理事、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等,先后主持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重点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各一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现代中文学刊》《史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曲艺是传统曲艺形式与新的时代性内容相“碰撞”之后所生成的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的一种艺术形态。在其演进过程中。尤其受到中国革命及其文艺工作的青睐,到“十七年”(1949—1966)时期更是得到大力发展。 本书以“十七年”新曲艺为中心,分别从历史演变、文艺方向与政策推动、文艺工作者参与、文体形态与创作理论建设以及传播方式与效果等几个层面探析与总结“人民文艺”普及实践的整体过程、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并综合借鉴与运用社会文化史、听觉研究、情感研究等方法,深刻把握口头性、文艺性、革命性与民族性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本书试图指出:在革命的视域中注重口头文艺,不仅因为它能够被革命主体即文盲与半文盲的工农群众所听懂与欣赏,更在于由于声音的在场性与包裹感而形成的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众)的未分化状态。这不仅使口头文艺与革命的“集体性”相呼应,而且也使其充满“人情性”,从而自然成为革命情感动员工作的一部分,而这种认识与实践都构成了新中国文艺普及工作的基础与经验。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何为“新曲艺”
第二节 如何进入“十七年”新曲艺
第一章 发现民间与现代说唱文艺之萌生
第一节 通俗与大众的变奏:“革命通俗文艺”的生成
第二节 顾颉刚:从研究民间到“运用”民间的先行者
第三节 民间的发现与激活:老舍与赵树理的通俗文艺实践
第二章 文艺工作者与“十七年”新曲艺之演化
第一节 文艺“普及第一”方针推动下的新曲艺
第二节 普及与提高之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展开
第三节 地方文艺刊物的“说唱化”调整及其困境
第四节 曲艺艺人改造中的理性考量与策略运用
第三章 新曲艺的理论建设与文体形态
第一节 新曲艺的创作概况:口头传统的转化
第二节 创作理论的探寻:“故事性”及其边界
第三节 作品细读:革命政治的民间情理化书写
第四章 “夺取旧文艺阵地”:新曲艺在基层的传播
第一节 文化馆、站与农村俱乐部:新曲艺乡村传播网之建立
第二节 艺人下乡与媒介技术运用:新曲艺的基层传播
第三节 群众文艺的“声”与“情”: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
结语 新曲艺与“人民文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