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社区种子银行:丰富多彩却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
1.1 社区种子银行历经三十载方兴未艾
在乡村一级提出种子保护计划的倡议已有 30年的历史,设计和实施这些计划的初衷是保护、恢复、振兴、加强与改善本地种子系统,此外保护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本地品种。为此各种努力以不同的形式和名目付诸实施,如社区基因库、农民种子室、种子棚、种子财富中心、留种小组、协会或网络、社区种子储备库、种子收藏馆和社区种子银行等。所做的这些努力,针对的保护对象包括主要作物、小宗作物,以及那些被称为“被忽视”和“未被充分利用”的作物品种。这些形式多样的计划旨在促进农民和本地村社重拾或增强种子控制权,在农民之间、农民和其他参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群体之间加强或建立动态合作。
这些种子保护计划包括开展和支持各种类型的活动,如乡村基因库和种子银行、本地农民研究小组或委员会、参与式选育种团队、农民及其社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留种俱乐部及网络、种子交换网络、种子繁育合作社及保管种子的农民网络等。本书的关注对象是社区种子银行,在大部分情形下它们由当地农民自行管理,通常以非正式制度来管理,其核心功能是保存当地利用的种子(Development Fund,2011;Shrestha et al.,2012;Sthapit,2013)。除了保存种子这一核心功能,社区种子银行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这些用途在范围、规模、技术、管理模式、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如种子的收集、储存和保护、记录和管理等(Vernooy,2013)。
社区种子银行成立、演变及可持续性的驱动因素因时因地而异。有些是在由饥荒、干旱或洪水造成本地种子供应短缺后建立的,有些则是在参与式作物改良试验后建立的,在这些试验中培育出新的栽培品种并发现了新的栽培技巧,得以在本地保证种子的健康和遗传纯度,也有一些社区种子银行的出现是由于农民缺少可靠、优质的种子来源。发达国家的社区种子银行往往是由农业和园艺爱好者通过保留与交换种子建立起来的( Nabhan,2013)。社区种子银行是基业长青还是昙花一现,取决于其管理水平、治理模式和类型,以及持续获得外部支持的水平和时间长短。
本书旨在填补科技文献中社区种子银行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尽管社区种子银行的出现已有 30年之久,数量也在持续不断地增加,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一本书对社区种子银行的历史、演变、经验、成就、挑战和前景进行总结评估。因此,我们相信本书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不仅汇集了全球 35个丰富多样的社区种子银行案例,还对社区种子银行运行和可行性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本书的案例研究遵从一个共同的框架,案例研究的对象有单个社区种子银行(来自 19个国家的 23个社区种子银行案例)、支持社区种子银行发展的机构组织(7个案例)、支持社区种子银行发展政策的国家(5个案例)。
1.2 文献简述
大多数关于社区种子银行的文献记录是实证性的,常见的为各种灰色文献(grey literature)a,或那些帮助农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本地品种的民间组织所发布的报告或简报( Vernooy,2013)。在种子系统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的文献中有少量注释提及社区种子银行(如 Almekinders and de Boef,2000;CIP-UPWARD, 2003;de Boef et al.,2010,2013;Shrestha et al.,2007,2008;Sthapit et al., 2012)。在这类文献中,社区种子银行被视为保存本地种子,特别是保存农家种的模式,用来应对作物多样性流失或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令人惊讶的是,重量级国际出版物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发布的《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状况第二份报告》(The Second 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对社区种子银行也只字不提。
据我们所知,《社区种子银行的类型学》(A Typology of Community Seed Banks)(Lewis and Mulvany,1997)这篇工作论文对全球范围社区种子银行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是目前仅有的尝试。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关注的是种子储存的类型、方法,种子交换和扩繁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作者归纳出 5种类型的社区种子银行:实际运作的种子银行(尚无法律依据)、社区内部的种子交换、规范运作的种子银行、留种者网络、仪式性的种子银行。由于这篇论文关注的是种子分门别类的管理,可以说是以投入为中心展开论述,因此对社区种子保存工作广泛差异的早期研究是非常有用的。然而,该论文未能充分重视社区种子银行提供的多样化职能与服务。另外,这篇论文自 1997年发表之后再也没有更新修订过。
Jarvis等(2011)拟定了一个分析框架,用来梳理农业生产系统中传统作物品种(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的各种方式。在他们看来,草根留种者网络、社区种子银行、以社区为基础的制种小组、种子合作社都可作为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种质材料可用性的参与机制。*新版的分析框架将利用社区种子银行促进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这一更广阔的视角整合进来,然而,它并没有详细阐述种子银行实际的活动、发挥的作用、提供的服务,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它们的持续性。
Sthapit(2013)指出,社区种子银行是社区共同管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农民的生物多样性本土知识得到认可,农民能够参与种子保护与惠益分享的决策过程,并得到政策和法律框架的支持,而这些均能有效保障农民的权益。他还认为,社区种子银行为非正式种子系统与正式种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和整合提供了机会,可以通过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之间的协同来保存本地种质资源,为促进作物改良、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Sthapit(2013)对社区种子银行的政策、制度、社会经济及农业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制定了一个连贯且全面的分析框架,而我们在本书中使用的框架便是以
他的分析作为基础。
1.3 本书内容
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即第 2章至第 8章,对社区种子银行关键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第二篇包含35个全球案例。这两部分的阅读顺序可以自行斟酌,我们在编辑本书时经过讨论认为对宏观图景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按照既定顺序进行阅读,而喜欢翔实的、具体依据的读者直接阅读第二篇。结语是为探讨社区种子银行的发展前景提供的一些思想启示。在两篇之后,我们放了一组从研究案例撰稿人和编辑个人图库中筛选出的照片,这些来自实地的照片反映了全球社区种子银行的各个方面。
1.3.1 第一篇:社区种子银行关键方面的比较分析
虽然大多数社区种子银行是在非政府组织( NGO)提供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下建立的,但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政府也在制定计划、提供资金和技术,鼓励发展社区种子银行。为了建立独立运转机制,一些发展中国家新近成立的社区种子银行拓展了制种和扩繁服务,如危地马拉( FAO,2011)和菲律宾( Reyes,2012)的玉米种子银行。我们在第 2章会更详细地描述世界各地社区种子银行的起源和演变。
社区种子银行是本地作物多样性就地管理的范例,它使得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均得以成为农业生产系统的一部分( Brush,2000;Frankel et al.,1975)。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社区种子银行很少成为科学系统研究的对象。在第 3章,我们提出了填补这一知识断层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种子就地保护经验的多重面向、功能及服务可以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社区种子银行定义,这使得全面分析成为可能。针对这一分析框架的阐述基于本书编者对全球文献进行的综合回顾,并对案例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同时结合我们在世界各地不同环境下与社区种子银行合作的实地工作经验。
第 4章着眼于社区种子银行的治理结构、管理及其成本。哪些做得好,哪些有待改善?存在哪些关键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类型学上的方法,可以分门别类地对待案例研究中发现的各类治理问题。我们强调,在许多国家,女性是种子的保管者和照料者,她们在社区种子银行的日常管理中做出了贡献,并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如何实施和完成治理与管理任务,各案例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尽管大多数种子银行重视治理和管理因素,但我们仍然能发现在执行严格性和规范性方面存在差异。
第 5章讨论了社区种子银行运作的技术标准和门槛,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虽然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种子银行的运行模式,但大部分技术问题还是与所有种子银行都息息相关。从初期选择哪些作物种类和品种来保存(这种选择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到品种的收集和利用记录,在种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出现技术问题。我们在案例中发现,一些种子银行能够很好地胜任收集、记录、扩繁、储存、分发和销售多样化的地方品种与改良种的工作。然而,整体的情况并不乐观。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案例中的社区种子银行依然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如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种子的收集、储存和扩繁,以及记录种子信息和传统知识,在种子银行的管理中使用*新的技术和创新理念。
社区种子银行通常是服务于周边村庄、提供短期储存种子服务的小组织。然而,一旦种子银行孕育出合作关系,与其他正式和非正式种子系统中的行动者建立连接并分享信息与种子,这种原本立足本地的努力就会带来成倍的影响。因此,小的社区种子银行有时会发展壮大,或者形成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小型社区种子银行网络。第 6章就社区种子银行网络的种类及其发挥的作用给出了一些观点。我们将案例研究的对象分为松散型(联系较少)和紧密型(联系较多)两大类。可惜的是,关于这些网络的性质如何影响种子银行的功能与可持续性这一问题,依据现有案例还无法进行深入的社会学评估。
世界各地的社区种子银行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策法律环境下运行。我们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对社区种子银行运行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所做的分析很少,希望第 7章能填补这一空白。这些案例为研究当前政策法律对社区种子银行产生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提供了广泛途径。令人兴奋和鼓舞的是,*近几年,一些国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一趋势似乎确证了社区种子银行存在尚未被发掘出的潜力,核心决策者也逐渐意识到这一潜力,他们对把社区种子银行纳入更广泛的政策、战略规划和项目框架表现出了兴趣。
第 2章至第 7章对社区种子银行关键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为第 8章讨论可持续性或长期组织的可行性提供了素材。这是社区种子银行面临的*艰巨挑战。社区种子银行必须具备哪些能力才能保持这一事业的活力?我们的案例研究表明,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法律的认可和保障、财务可行性、充分掌握技术知识的成员、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起步阶段就细致和系统地制定规划则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第 8章阐述了社区种子银行可持续性的如下几个方面,包括人力和社会资本、经济赋权、政策和法律环境及运行模式。
1.3.2 第二篇:全球案例研究
有赖于本书编著者所做的文献回顾及其在社区种子银行领域积累的 20多年丰富经验,我们向世界各地直接参与社区种子银行的群体发出 50份邀请函,请他们为本书提供案例。我们收到了 35份积极的回复。尽管这 35个案例已经体现出了相当多样化的经验,我们也没有刻意在统计意义上要求每个国家、地区或大洲都得有社区种子银行案例。但是,这些案例都强调了影响社区种子银行生存能力的运行模式和关键因素:起源和历史、作用与活动、治理和管理、技术问题、支持与网络、政策和法律环境及可持续性等。这 35个案例描绘了社区种子银行丰富多样却鲜为人知的发展历史。案例的撰稿人包括社区领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