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勋伯格与无调性转型(基于历史形式及创作思维的讨论)(精)/历史音乐学论丛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715330
  • 作      者:
    作者:袁利军|责编:畅洁|总主编:杨燕迪//孙国忠
  • 出 版 社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袁利军,艺术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理事。首批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武汉市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所(《芳草》杂志社)第一届签约评论家。200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担任专业教师,201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19-20世纪的西方音乐、音乐学研究方法论、音乐评论与导赏等。曾开设音乐史、音乐评论、音乐导赏等方面的课程10余门,获“湖北省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多个省级教学奖项。已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获“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文艺评论奖”等多个科研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隶属于“历史音乐学论丛”系列从书,是以十九世纪末表现主义作曲家勋伯格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论著。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聚焦于勋伯格创作生涯中较为重要的创作风格转型时期。作者对十九世纪维也纳的城市文化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领会十九世纪末维也纳艺术家们的普遍心理变化和思维变迁,对勋伯格自青年时代便已在内心构建的音乐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进而重新观照其从调性向“无调性”的创作实践转型的过程,对其中隐藏的两种音乐创作思维及其演变更替的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并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对这一转型的内在意涵和必然性进行挖掘。本书的出版将会促进国内勋伯格研究热潮的兴起,丰富国内西方音乐研究视角。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调性与“无调性”:两种创作思维的内在差异与隐秘关联
第一节 调性概念的自然主义和历史主义阐释
第二节 勋伯格的调性观
第三节 “无调性”音乐的抽象化创作思维模式

第二章 勋伯格“无调性”音乐创作对复调-音程思维的复兴
第一节 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复调-音程思维与主调-和弦思维
第二节 勋伯格早期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思维
第三节 从对传统的解读中获取突破:勋伯格的音程思维
第四节 “无调性”音乐创作与复调-音程思维

第三章 “世纪末”文化背景下勋伯格音乐创作思维的形成
第一节 从一贯保守到一味反叛:19世纪下半叶维也纳新艺术产生的心理根源
第二节 文化重构的渴望:维也纳分离派及德国新艺术运动背景下的勋伯格
第三节 抽象艺术理论的诞生:康定斯基与勋伯格

第四章 从等级性到并置化的演进历程:勋伯格两种音乐创作思维的更替及潜在内涵
第一节 从扩展调性到功能调性体系对作曲家的“束缚”
第二节 音程化的关联逻辑以及集合思维的萌芽
第三节 核心音程动机贯穿的立体化音高关系与无主题音乐
第四节 走向全面动机化:去除装饰性的极简化音乐与集合思维的成熟
第五节 逐渐有序化的音列作曲与并置化的思维逻辑
小结

第五章 “无调性”转型背后的神秘主义形式意涵
第一节 “世纪末”的神秘主义思潮与艺术家的关联
第二节 勋伯格“音乐思想”创作观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第三节 神秘学背景下“无调性”音乐的形式隐喻
第四节 神秘学思潮与十二音作品的抽象主义音乐形态
……
第六章 勋伯格“无调性”转型的历史哲学内涵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