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失落的现场(中国特定场域艺术的机制批判与超越)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1216184
  • 作      者:
    作者:石玩玩|责编:陈菊
  • 出 版 社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了中国特定场域艺术的历史发展、机制批判的路径、机制批判失败的原因,指出当代艺术家需要反思这场批判的局限,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回到初衷,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科学主义、工具理性、异化对日常生活的侵占和抽象空间成为统治的现实中,我们应该超越批判,面对活生生的生活本身,超越成为表征的“艺术世界”回到“生活世界”,并完成对“生活世界”的重建。
展开
目录
引言
中国特定场域艺术的历史发展
研究中国特定场域艺术的意义
问题与重点
国内外研究概述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作为一种新前卫:不只是语言上的批判
第一节 语言批判
纯粹的形式
极简主义:从形式走向空间
对现场的重申: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第二节 机制批判
现代主义与前卫艺术
两种前卫
机制批判:作为一种新前卫
小结

第二章 无处不在的现场:对机制的批判
第一节 一个旧的机制
国家美术机制
从形式到场域:第一次美学机制的批判
第二节 一个新的机制
一种范式,场域作为媒介
艺术世界与自足的王国
第三节 第三条路
自我组织与替代空间
新类型公共艺术
小结

第三章 艺术世界与无形的手:机制批判的失败
第一节 批判的失败
被遗忘的机制
临时的共同体
没有现场的场域艺术
第二节 失败的原因
没有达成的审美共识
无形的手:艺术世界与名利场
明码标价的公共
小结

第四章 重回生活世界:批判后的超越
第一节 回到事情的初衷
第二节 人人都是艺术家
资本主义与乌托邦
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
博伊斯之后的马克思

结浯

参考文献
专著与论文集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电子资源

附录:关于艺术家自我组织与替代空间的五篇访淡
策展最重要的是价值判断
在大自然中行走,远离城市,不做预设
看不到的会更重要
当代艺术不是一种艺术类型
回到个体经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