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绚烂的空无(艾米莉·狄金森的信封诗汉文英文)(精)
0.00     定价 ¥ 2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60354
  • 作      者:
    作者:(美)艾米莉·狄金森|编者:(美)玛尔塔·沃纳//珍·伯文|责编:田晨|译者:王柏华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n 中英对照,精装典藏:美国诗坛“双子星”之一、传奇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52份信封诗珍贵手稿全收录!

n 为了1:1复制形状各异的手稿,特别选用8开超大开本、115克纯质纸,以105幅彩图高清还原笔触细节,献给喜爱诗歌的你。

n 文献学者玛尔塔·沃纳和视觉艺术家珍·伯文联袂汇编,附诗歌转写图、视觉索引、导读文章、考据目录。为研究者提供便于检索的丰富材料。

n 译文由“奇境译坊·复旦文学翻译工作坊”主持人、狄金森国际学会理事王柏华教授精心打磨,并附有文本注释。

n 一场书籍形式的展览,诗歌与视觉艺术的结合:信封带有剪裁、折叠、勾画痕迹,直观呈现狄金森创作中的视觉形式实验和异文实验。

n 直抵狄金森晚期创作瞬间:简短跳跃的词句,突破韵律限制的分行,狂喜式和解之作,对“交谈距离”的诗意书写。

n 狄金森及家人、朋友的亲笔姓名、地址,19世纪的邮票、邮戳。

n 原书编者玛尔塔·沃纳专为中文读者撰写“中译本序”。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生于美国新英格兰小镇阿默斯特,终身未婚,深居简出,默默创作了近1800首诗作,有些被工整地誊写并手工缝制成册,有些寄赠亲友,还有一些只是草稿或片断,留在零散的纸张或废旧的信封上。狄金森生前发表的诗作不超过10首。如今,她被公认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惠特曼齐名。

 

编者:

玛尔塔·沃纳,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文本研究部马丁·J. 什瓦格利奇主席,代表作有《艾米莉·狄金森的开放的对折本:阅读之景,写作之面》《极端零散:艾米莉·狄金森后期手稿片断和相关文本电子档案(1870—1886)》《即时书写:艾米莉·狄金森的主人时光》。近年来的研究兴趣重返原始档案,追寻那些似乎游离在文学和科学领域之外的档案,目前集中考察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风景、声景和气象景观。

珍·伯文,美国诗人和视觉艺术家。

 

译者:

王柏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奇境译坊·复旦文学翻译工作坊”主持人,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EDIS)理事,出版有专著《中外文学关系论稿》、译著《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等,主编《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十九首世界诗歌批评本”丛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信封、包装纸、书页旁边的空白处……狄金森晚期的大量创作大多写于这些凑合的、易碎的载体上,其中就包括本书所收的几十份信封诗手稿。 这些信封诗的创作时间跨度为1864年至1886年,信封经过裁割,文本带有勾画、涂抹的痕迹,文字依据信封固有的分区和形状向外发散,从中可见狄金森在页面上进行的视觉形式实验和异文实验。其文本内容多由简短跳跃的词句组成,吉光片羽,呈现出诗人晚期创作的灵感流转。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言:研究尺寸大小

(节选)

珍·伯文

 

打开一封信是一种仪式,狄金森对此相当小心,她的诗歌和书信证实了这一点。那些信封被仔细地拆开,其仔细程度超出了仅仅为取出信笺之所需;它们被撕开或剪开时,总是保持全然的平整状态,被划分为新的形状。为了更好地理解狄金森如何费力地打造那些纸页的形状,不妨找出一个家用信封,看看你能再造出多少种形状。你会顿时发现,这项任务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这里没有一个信封被再次展开时仍维持其原初剪裁的形状。仔细看:看起来像是整个信封,其实不过是信封的一面,被裁割开来。切口落在什么地方?当空间被展开时,想把它们弄成什么形状?为什么有些切口就像外科手术一样整齐?在阿默斯特学院图书馆,玛格丽特·戴金(Margaret Dakin)考察了狄金森的书桌(据信是狄金森生前用过的那张书桌),发现其木质油漆的表面确实有无数的刻痕,像谜语一般。虽然被写下的作品表明当时的思考和落笔可能相当迅速,但狄金森很可能并非像我们经常以为的那样,在灵感突发之时盲目地抓取一个纸片来写,而更可能是提前收集并裁好了书写的页面,为来去迅疾的思维做好准备。

当狄金森进入她的书写空间,她一边检查她手中的材料,一边调整页面的角度,为契合轻快原则,在纸面上画线,同时利用信封上固有的分区,比如纸张上交叠的平面,顺着不同方向的页面来创作。有时,狄金森在信封上落笔,如水入容器,随物宛转,或如漏斗,向三角形的尖角滑落。她经常添加分栏,以进一步划分空间,最有代表性的是两栏,显示出一种打破诗行,让诗行越来越短的倾向。你可能觉得这样的空间安排一定会显得有些雕琢、拥挤,但并非如此。页面反而显得更大了,就好像另外嵌入了一个空间一般。

“应当把这些手稿当作一种视觉产品加以理解。”苏珊·豪(Susan Howe)在《胎记》中写道。

汇编《绚烂的空无》时我们即遵循这一原则;被特别精选的作品都突显了狄金森在页面上进行的视觉形式实验和异文实验。我们在呈现手稿影印件时正是发挥或运用了这样的理解;每一份手稿都按实际的尺寸进行影印,呈现正反两面,并附上了文本转写。本册狄金森手稿集汇编了所有写在信封和邮件包装纸上的、玛尔塔·沃纳能够确定年代的作品。信封诗既非系列作品,亦非彼此独立分散之作。每个带有手稿的信封都有自己复杂的一系列附件组合,读者可以在书后附录的目录中加以检索。这些信封的年份从1864 年跨越至1886 年,它们是从同期的1414 件诗歌草稿和887 件书信草稿中挑选出来的。

我们常常通过作家生前已发表的或提交给出版方的作品来推测其意图,但狄金森没有提供这一类明确的线索。她拒绝发表她的诗作。在给希金森的一封书信里,她这样解释道:“我微笑了当您建议我推迟‘发表’-这与我的心思无涉,如苍穹与鱼鳍无涉。如果名声属于我,我无法躲避她-若非如此,白日再长,将弃我而去,追逐不及-那时-我的狗的赞许,也会将我遗弃-还不如我的‘赤足等级’-”。不过,她对自己写诗这件事也并未保密;她在书信里给多位亲友寄赠诗作,达300 多首,她的书信常常与诗歌别无二致。

在《黑骑手:现代主义的可视语言》中,杰尔姆·麦根(Jerome McGann)写道:“读狄金森的手稿,我们不能想当然,就好像它们是准备交付印刷的底本,或者就好像它们在创作时就曾对超出手工文本状态的可能性有所留意。”他继续写道:“狄金森的诗歌不是为印刷媒介而写的,尽管它是在印刷时代写的。所以,当我们准备把她的作品编辑为书籍时,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编辑习惯以适应她的创作,而不是相反。”即使对于最可靠的学术版,编者的倾向也总是把狄金森的诗作朝着印刷而不是手稿的方向改造,一致地推翻她的分行,删削(在阅读版中,则完全略去)她在异文和标点符号上的结构安排。在没有手稿的情况下,读者无从得知这些编辑上的省略和决策如何影响了意义。

狄金森的手稿本身,还有它的形式以及形式上所承载的种种实验,最真实可信地表达了她的意图。迄今为止,在由诗歌、书信、草稿和片断组成的3507 件狄金森手稿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以影印本形式发表。狄金森手稿的首次大规模展示出现于1981 年出版的两卷本《狄金森手稿册》,此集以影印的方式收入了40 册狄金森用针线手工缝制成册的“诗笺”以及未缝制成册的分组诗稿中的诗作,共计1147 首。1996 年,玛尔塔·沃纳编辑出版了一组后期手稿(40 篇)《艾米莉·狄金森的开放的对折本:阅读之景,写作之面》,具有全然不同的心灵景观;2007 年,她又创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数据档案库《极端零散:艾米莉·狄金森后期手稿片断和相关文本电子档案(1870 — 1886)》,收入132 份手稿。沃纳以其训练有素的开创性的转写工作,首次把狄金森的手稿准确地呈现为印刷书籍的形式。

以印刷本再现一首狄金森的诗作,“调整我们的编辑习惯以适应她的创作”,是一件要求相当苛刻的工作。狄金森手稿对文本空间的操控是充满弹性的:字体铺张狂放,大写字母模糊难辨,具有表意倾向的标点符号,异文规模的变化,极短的诗行,单词在页面空间上的豪放布局。这一切都给转写工作带来困难,即使编者在视觉意识上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些新的转写意在提供清晰的、可辨识的文本,作为开启手稿的一把钥匙,而不是手稿的替代品。如果我们对狄金森手迹的释读有误,手稿就摆在那里,它们自可提供确证或歧义。

狄金森的早期手稿基本上以墨水笔书写,在1864 年至1865 年期间则大多以铅笔书写;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铅笔和水笔并用,直到1878 年起,“基本上完全丢开了水笔”。所有的信封诗都是用铅笔写的。与钢笔不同,一支铅笔,特别是小小的铅笔头,可以轻而易举地放入衣服的口袋里,随时备用。在给哥哥奥斯汀的一封早年书信里,她这样写道:“这是真正的即席之作,奥斯汀-我口袋里没有便笺。”这说明平时那里存放着匆匆记下的便笺。狄金森现存一条裙子的外侧有一个很大的口袋,位于右侧,她的手可以随时伸进去。口袋的经济学值得关注。信封也是一个口袋。一个信封被小心翼翼地、私密地再一次折起来,即使已经被彻底撕开了封口。在给鲍尔斯的一封书信里,狄金森寄上了这支微小的铅笔,长度为两英寸,以挖苦的方式,刺激对方写信:“如果它没有铅笔|可以试试我的吗-”铅笔被装在一封信里,信纸沿着水平方向折了三折,两边用别针封紧。


展开
目录

中译本序:来自狄金森信封诗的礼物

玛尔塔·沃纳

 

序 言

苏珊·豪

 

导言:研究尺寸大小

珍·伯文

 

中译本体例说明

 

 

信封书写

 

逃脱路线:狄金森的信封诗

玛尔塔·沃纳

 

视觉索引

珍·伯文

 

信封诗目录

玛尔塔·沃纳

 

致 谢

 

译后记

王柏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