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易斯与克拉克探险日记(1804-1806)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12606
  • 作      者:
    作者:(美)梅里韦瑟·刘易斯//威廉姆·克拉克|责编:黄超|译者:刘建刚//闫建华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段被美国人称为“世界上已知的最伟大的探索与冒险史诗之一的旅程”。 一部饱含荒野美学的美国西部文学探险日记。 翻译《日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刘易斯和克拉克是在探险途中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撰写日记的,因此有些信息未必完整准确,而且他们的表达也比较随意,更不要提文本所记叙的一些内容已很难考证。这些因素都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查阅相关文献来佐证和辨别,尽可能做到严谨准确。
展开
作者简介
梅里韦瑟•刘易斯(Meriwether Lewis,1774.08.18—1809.10.11),美国著名探险家,由托马斯•杰弗逊主导的美国西部探险的主要领导者,于1801年担任托马斯•杰斐逊统的私人秘书。

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1770.08.01—1838.09.01),美国著名探险家,与梅里韦瑟•刘易斯共同领导美国西部探险。


译者简介:

刘建刚,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英语教授,中国译协专家会员。长期从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和研究,出版专著二部,译著六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于1997、1998、1999年连续三次在全国韩素英青年翻译比赛中获奖。 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在美国担任瓦尔普莱索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主持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西进扩张发端于19世纪初美洲大陆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刘易斯和克拉克所领导的西部探险。 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精心策划并派遣的这场探险不仅是美国历史上史诗般的伟大探索,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科考活动之一。它由政府主导,由科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博物学家等提供咨询建议和培训指导。 杰斐逊总统派遣这支探险队,名义上是为了科学考察和研究,了解土著人的生活习俗、社会态度、语言文化等等,实际上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拓展年轻共和国的疆土,离间印第安人对于西班牙和英国的传统好感,激发他们对于新诞生的美国政府的兴趣和感情。 在两年零四个月(1804.5-1806.9)的探险期间,刘易斯和克拉克遵照杰斐逊总统的叮瞩,写下了详尽的探险日记,其中包括个人日记、考察报告、自然史实记载、冒险故事等等,为世人留下了关于美国西部山川地貌、水文特征、风俗人惜、土著语言和动植物等的丰富记载。这部日记堪称对美国西部自然环境史诗般的叙述和再现——《刘易斯与克拉克探险日记》即是这部日记的全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章 密苏里河大瀑布

1805年6月13日,刘易斯上尉记

早餐吃的是鱼肉和鹿肉,日出时分动身。我们再次从河边上山,来到平原上。鉴于河流向南,那么假如这里和雪山之间真有瀑布的话,我担心我们可能会错过,因此我改变方向,差不多向南穿越平原。我让菲尔兹走在我右侧,让焦伊列德和吉布森在我左侧行进。我命令他们打些猎物,到河边和我会合,在那里歇脚用餐。古德里奇跟在我后面,与我保持一段距离。

我们沿着这个方向走了大约两英里,这时候我听到了悦耳的落水声。我们继续走了一段距离,看到雾气像烟柱一样从平原上升起。雾气稍纵即逝,我猜是风的影响所致,当时西南风很大。不过我并没有迷失方向。水声旋即变成巨大的咆哮声,这声音非密苏里河大瀑布莫属。我大概是12点钟到达这里的,估计步行了15英里。我赶紧跑下山,凝目欣赏这雄伟壮丽的景色。山高约200英尺,很难走。

我脚下的位置是瀑布中心的对面,在大约20英尺高的岩石上。看样子这串岩石曾经和大水从其上面翻腾而下的那些石头连为一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渐渐断开并与后者平行,相距150码,成了一座岩架。大水自悬崖上怒吼而下,不停地撞击着岩架。这道屏障向右延伸,一直到垂直的悬崖那里,成了河的边界。

距悬崖120码,屏障高出水面仅仅几英尺。到了这里,河水变成了巨大的浪涛,紧邻着岩架的较高处流过40码宽的水道。在左侧,河水离垂直的悬崖不过八九十码,从岩架和垂直的悬崖之间飞流而下。

在瀑布这里,河面宽约300码。向前90到100码,一部分河水靠近左侧,平缓光滑地流下大约80英尺高的悬崖。其余宽约200码的河水自右侧流下,是我见过最壮观的景致。右侧的瀑布和左侧的一样高,不过下面的岩石突出,奇形怪状,把水拦腰截断,将它击成完美的碎沫,瞬间变化万千,有时候溅起15至20英尺高的浪花,闪闪发亮。浪花尚未完全成形,随即被又一波翻滚而下的泡沫拦头盖住。简言之,岩石好像乐得其所,在这里呈上了一幕宽200码、高80英尺的水沫雾气。

飞流直下,撞击着前面说过的岩架,也就是我脚下的岩石,似乎在回荡中被更加猛烈的水流击中,随即二者合一,迅速膨胀成看似有形却又难以成形的巨大浪涛,转瞬即逝。岩架保护着下面的一片大约3英亩的漂亮河滩,里面的棉白杨爱怜地呵护着各种植物。河滩最下端是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只有一种树木。树林里有几间印第安人用树枝搭成的茅屋。我脚下的岩架附近长着几棵小雪松。岩石下面不远处有一块高出河面几英尺的巨石,将河水分开,并且向下游延伸了约20码。此前大约1英里处,河水急速下降,左侧被一道高约100英尺的悬崖挡住,右侧也是一道垂直的悬崖,高约300码。在这里,一条峡谷的水汇入河水中。顺着峡谷,水牛踩出了一条通往河边的大路。因为这一带河岸陡峭艰险,水牛很少能找到有水的地方。在靠近右侧悬崖的水边上,我看到了好几头水牛的骨架,估计是从大瀑布那里被冲下来搁浅在这里的。

在我站立的地方以下大约300码,又是一个磐石岩架,崖面垂直,高约60英尺,自右侧突出134码,呈90度,几乎成了那片河滩的最下端,因为岩架的尽头和河水之间有一个大约20码的通道。

在这里河面再次变宽,很快伸展到300码,不过河水流速依然很快。从瀑布上飞溅起来的水汽,经日光照射,幻化成一道美丽的彩虹,与壮丽的瀑布相得益彰。为了写好这篇远非完美的描述,我又观赏了一遍瀑布,十分嫌弃自己,竟然如此糟蹋这么壮观的美景,想要几笔划掉重写。不过又一想,也许我根本不可能超越已经记录下来的大脑里的第一印象。我多么希望我手里有意大利画家萨尔瓦多?罗萨的画笔,或者有英国诗人詹姆斯?汤姆森的神笔,或者干脆就是意大利画家提香,这样我便能够向文明世界呈现我所看到的宏伟景象――自人类有历史以来,这里的壮观一直不为文明世界所知。不过,我知道我再想也是白搭。我后悔没有带个成像暗箱,有它的帮助我可能会做得更好些。可是,唉,这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啊。

因此,仅仅凭着我的笔,我尽力描摹这幅壮美景色的最显著特征。我希望这些描写多少能够让世人感受到我所看到的景致。此时此刻,我内心充满了愉悦和惊喜。我斗胆说,这幅景致是文明世界里数一数二的美景。

我在一片树荫下歇息,想着收拾一下我的临时营地。早上还派一个队员向克拉克上尉和大部队报告我发现大瀑布的消息,打消大伙儿心里关于密苏里河的疑虑。猎手们回来了,带来绝美的水牛肉,说他们在离这里不到1英里的地方打了3头很肥的牛。等他们休息好之后,我让他们回去肢解水牛,每人再带些肉回来。我让那些跟我留在原地的人一边晾肉一边等候大部队。过了大约两个小时,也就是下午4点钟的样子,他们去干活。我沿河往下走了大约3英里,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地方,把独木舟停在那里,或者把独木舟拖上岸,再沿着陆路从瀑布的上方运过去。然而,我无功而返。

这条河全是连续不断的湍流和瀑布,我想独木舟是派不上用场了。河岸依然是垂直的,高150到200英尺。简言之,这段河似乎就是时光在一块坚硬的岩石里凿出来的一条隧道。

回到营地,我发现派出去的几个队员已经返回。他们按照我的命令肢解水牛,把肉带回来了。古德里奇在瀑布那里抓了五六条鳟鱼和两种白鱼。鳟鱼长16到23英寸,就其身形和鱼鳍的位置而言,这种鳟鱼很像山涧鳟鱼或者那种身上有斑点的鳟鱼。不过它们的斑点是深黑色,不像美国常见的鳟鱼,斑点是红色或金色的。这些鳟鱼上腭和舌头上长有长长的尖牙,身子两侧腹鳍后面大都有一抹红色。鳟鱼肉的颜色浅浅的,有点黄中带红,肉品好的时候,是玫瑰红。

我慢慢开始明白,在这一带见到的棕色的、白色的、灰色的熊其实都是同一种类,只是随着年龄的不同,它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或者很有可能是年龄这一共同的自然原因导致很多同一品种的动物会有不同的颜色。我们昨天打到的那头熊是奶油白色,而跟着它的另一头则是普通的深棕色或者红棕色,这种颜色似乎是最常见的。从爪子和牙齿来看,白熊应该是最年轻的。它比另外那头要小,尽管是十分可怕的野兽,但我们猜测它还没有成年,应该只有两岁多。我们打到的幼熊都是白色的,不过没有一头像昨天打死的那头那么白。前段时间打死的一头熊身上有一道白色斑纹,也就是肩膀以下有一道大约11英寸宽的斑带缠绕全身,身上其余部位比一般的熊要黑得多。

今晚的饭菜真的不错:水牛里脊肉、水牛舌头和髓骨,精美的鳟鱼肉、干饭、辣子和盐,我们胃口大增。实际上胃口比什么都重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探险队启程
(1804年5月13日—1804年7月15日)
第二章 从普拉特河到佛米林河
(1804年7月23日—8月24日)
第三章 在佛米林河与提顿河之间
(1804年8月25日—9月24日)
第四章 向曼丹进发
(1804年9月25日—10月26日)
第五章 在曼丹人中间
(1804年10月27日—12月27日)
第六章 告别曼丹人
(1804年12月28日—1805年3月21日)
第七章 向黄石河进发
(1805年3月22日—4月27日)
第八章 从黄石河到马瑟尔谢尔河
(1805年4月28日—5月19日)
第九章 从马瑟尔谢尔河到玛丽亚河
(1805年5月20日—6月7日)
第十章 密苏里河大瀑布
(1805年6月8日—6月20日)
第十一章 在灰熊的陪伴下搬运货物
(1805年6月21日—7月14日)
第十二章 密苏里河的三汊口
(1805年7月15日—27日)
第十三章 从三汊口到河狸头山
(1805年7月28日—8月10日)
第十四章 到达大分水岭
(1805年8月11日—8月16日)
第十五章 穿越落基山脉
(1805年8月17日—9月22日)
第十六章 顺流而下 奔向海岸
(1805年9月23日—11月1日)
第十七章 凝望太平洋
(1805年11月2日—12月10日)
第十八章 克拉特索普堡
(1805年12月12日—1806年3月17日)
第十九章 回程开启
(1806年3月18日—4月24日)
第二十章 瓦拉瓦拉人和内兹佩尔塞人
(1806年4月27日—6月6日)
第二十一章 比特鲁山脉
(1806年6月8日—6月29日)
第二十二章 探险队兵分两路:刘易斯和印第安人
(1806年7月1日—8月12日)
第二十三章 探险队兵分两路:克拉克在黄石河上
(1806年7月3日—8月12日)
第二十四章 最后一程
(1806年8月29日—9月24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