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俄国白银时代罗赞诺夫的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研究罗氏对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国经典作家,以及19世纪俄国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格里戈里耶夫等批评家的文学批评,揭示罗氏文学批评中的具体观点及主要思想,阐释这些思想观点在其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体现与映照,发掘其批评文本中所蕴藏的深层哲学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个性。此外,作者还在罗赞诺夫纷繁复杂甚至矛盾的文学观点中,开掘出其在文学批评领域不断寻觅、探索的轨迹及超越前人思想的路径,试图解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批评领域中的罗赞诺夫之谜。
绪 论/1
第一章 “新宗教意识”与罗赞诺夫思想探源/30
第一节 “宗教哲学复兴”/30
第二节 “新宗教意识”概述/36
第三节 罗赞诺夫的“新宗教意识”/45
小 结/59
第二章 罗赞诺夫批评视野中的普希金/62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的“神话式英雄”/64
第二节 “新宗教意识”观照下的普希金/86
小 结/109
第三章 罗赞诺夫批评视野中的果戈理/111
第一节 果戈理作品的“现实性”之考量/113
第二节 臆造的虚空世界/119
第三节 理想幻灭的肇端者:果戈理影响下的俄国与俄国文学/151
小 结/166
第四章 罗赞诺夫批评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169
第一节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观”的诠释/174
第二节 “最深刻的心灵分析家”/197
第三节 通向光明的崎岖之路/201
第四节 “魔鬼式 ”的辩证法/209
小 结/217
第五章 罗赞诺夫批评视野中的托尔斯泰/219
第一节 “新宗教”思想的倡导者/222
第二节 虚空的布道/236
第三节 “各各他”与“伯利恒”之思/250
第四节 植根生活的艺术/266
小 结/274
第六章 罗赞诺夫与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276
第一节 罗赞诺夫与“六七十年代”批评之争 /277
第二节 罗赞诺夫与《俄国文学批评发展的三个阶段》/283
第三节 罗赞诺夫与别林斯基/287
第四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新型家庭模式/303
第五节 永恒的漫游者:格里戈里耶夫/309
小 结/315
结 语/317
参考文献/329
后 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