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瞿秋白散文精选/炉边独语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1907859
  • 作      者:
    作者:瞿秋白|责编:程强//刘紫藤
  • 出 版 社 :
    泰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炉边独语”是一套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散文丛书。丛书精选了近现代四十位名家的经典散文作品,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大千世界;立足天地、凝视生命,再现近代文人的广阔视野、人文情怀与俊逸风度,展现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力量和精神追求。本丛书精心编选篇目,谨慎择取底本,力求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近代大师们的风骨与文采,赓续中华文脉,激活散文中凝结的文化之根与民族之魂。 本书是著名革命家、思想家瞿秋白的散文选集。
展开
作者简介
瞿秋白(1899—1935),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等,出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我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著名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了瞿秋白的代表性散文,内容涵盖自述经历、抒情感悟、人生态度以及文艺思想,作者直面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以质朴凝练又不乏诗意的文字,传神地描写出普通人心中会意却无法表达的生活感悟,诉说着自己关于人生、关于生命、关于社会、关于世界的哲理性思考与精神追求,唤醒读者情感深处的灵魂共鸣。本书带领读者品读近代名家散文中的“烟火气”与“精神气”,领略散文魅力,感悟大师们的浩然风骨与人文情怀,启迪读者从中汲取力量实现人格超越与精神升华。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十世纪的开始,是我诞生的时候,正是中国史上的新纪元。中国香甜安逸的春梦渐渐惊醒过来,一看已是日上三竿,还懒懒的朦胧双眼欠伸着不肯起来呢。从我七八岁时,中国社会已经大大的震颠动摇之后,那疾然翻覆变更的倾向,已是猛不可当,非常之明显了。幼年的社会生活受这影响不小,我已不是完全中国文化的产物;更加以经济生活的揉挪,万千变化都在此中融化,我不过此中一份而已。
二十年来思想激变,一九一一年的革命证明中国旧社会的破产。可惜,因中国五十年的殖民地化使中国资产阶级抑压他的内力,游民的无产阶级大显其功能,成就了那革命后中国社会畸形的变态。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自由”“平等”“民权”的口头禅,在大多数社会思想里,即使不生复古的反动思潮,也就为人所厌闻,——一激而成厌世的人生观:或是有托而逃,寻较远于政治科学的安顿心灵所在,或是竟顺流忘反,成绮语淫话的烂小说生涯。所以当我受欧化的中学教育时候,正值江南文学思想破产的机会。所谓“欧化”——死的科学教育——敌不过现实的政治恶象的激刺,流动的文学思潮的堕落。我江苏第五中学的同学,扬州任氏兄弟及宜兴吴炳文都和我处同样的环境,大家不期然而然同时“名士化”,始而研究诗古文词,继而讨究经籍;大家还以“性灵”相尚,友谊的结合无形之中得一种旁面的训育。然而当时是和社会隔离的。后来我因母亲去世,家庭消灭,跳出去社会里营生,更发见了无量无数的“?”。和我的好友都分散了。来一穷乡僻壤,无锡乡村里,当国民学校校长,精神上判了无期徒刑。所以当时虽然正是袁世凯做皇帝梦的时候,政治思想绝对不动我的心怀。思想复古,人生观只在于“避世”。
唯心的厌世梦是做不长的。经济生活的要求使我寻扬子江而西。旧游的瓜洲,恶化的秦淮,长河的落日,皖赣的江树,和着茫无涯涘的波光,沉着浑噩的波声,渗洗我的心性,舒畅我的郁积,到武昌寻着了纯哥,饥渴似的智识欲又有一线可以充足的希望。——饭碗问题间接的解决法。同时却又到黄陂会见表兄周均量,诗词的研究更深入一层;他能辅助我的,不但在此,政治问题也渐渐由他而入我们的谈资。然而他一方面引起我旧时研究佛学的兴趣,又把那社会问题的政治解决那一点萌芽折了。这三四个月的旅行,经济生活的要求虽丝毫没有满足,而心灵上却渐渐得一安顿的“境界”。从此别了均量又到北京,抱着入大学研究的目的。当时家庭已经破碎,别无牵挂,——直到如今;——然而东奔西走,像盲蝇乱投要求生活的出路,而不知道自己是破产的“士的阶级”社会中之一社会现象呵!
从入北京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北京城里新官僚“民国”的生活使我受一重大的痛苦激刺。厌世观的哲学思想随着我这三年研究哲学的程度而增高。然而这“厌世观”已经和我以前的“避世观”不相同。渐渐的心灵现象起了变化。因研究国故感受兴趣,而有就今文学再生而为整理国故的志向;因研究佛学试解人生问题,而有就菩萨行而为佛教人间化的愿心。这虽是大言不惭的空愿,然而却足以说明我当时孤独生活中的“二元的人生观”。一部分的生活经营我“世间的”责任,为自立生计的预备;一部分的生活努力于“出世间”的功德,做以文化救中国的功夫。我的进俄文专修馆,而同时为哲学研究不辍,一天工作十一小时以上的刻苦生涯,就是这种人生观的表现。当时一切社会生活都在我心灵之外。学俄文是为吃饭的,然而当时吃的饭是我堂阿哥的,不是我的。这寄生生涯,已经时时重新触动我社会问题的疑问——“人与人之关系的疑问”。
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渐渐指导我一光明的路。五四运动陡然爆发,我于是卷入旋涡。孤寂的生活打破了。最初北京社会服务会的同志:我叔叔瞿菊农,温州郑振铎,上海耿济之,湖州张昭德(后两位是我俄文馆的同学),都和我一样,抱着不可思议的“热烈”参与学生运动。我们处于社会生活之中,还只知道社会中了无名毒症,不知道怎么样医治,——学生运动的意义是如此,——单由自己的体验,那不安的感觉再也藏不住了。有“变”的要求,就突然暴发,暂且先与社会以一震惊的激刺,——克鲁扑德金说:一次暴动胜于数干百万册书报。同时经八九年中国社会现象的反动,《新青年》《新潮》所表现的思潮变动,趁着学生运动中社会心理的倾向,起翻天的巨浪,摇荡全中国。当时爱国运动的意义,绝不能望文生义的去解释他。
P17-19
展开
目录
001 饿乡纪程
089 涴漫的狱中日记
093 弟弟的信
095 那个城
097 荒漠里
103 乱弹(代序)
106 世纪末的悲哀
109 吉诃德的时代
111 画狗罢
113 猫样的诗人
115 水陆道场
132 心的声音(节选)
145 青年的九月
152 美国的真正悲剧
159 王道诗话
161 苦闷的答复
164 曲的解放
166 迎头经
168 出卖灵魂的秘诀
170 最艺术的国家
172 关于女人
174 真假堂吉诃德
176 人才易得
178“儿时”
180 中国文与中国人
182 关于高尔基的书
186 择吉
188 多余的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