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扔掉名字(精)/小说家的散文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5915638
  • 作      者:
    作者:宗璞|责编:肖泓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作家。一九二八年生于北平,一九三八年随母赴昆明。一九四六年毕业于西南联大附中,一九五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文艺报》和《世界文学》任编辑。著有中短篇小说、散文、童话、诗歌等多种作品,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创作完成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生活为背景的百万字史诗性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接引葫芦》),其中《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现已编成《宗璞文集》十卷。


展开
内容介绍
作家宗璞的创作始于散文,其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她的语言优美温婉,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书卷气息与文化质感,“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孙犁对宗璞的评价可谓切中肯馨。她的散文,不仅写给花和四季,写给爱和思念,也写给逝去的历史,坚守的人格,深沉的思索。明自浅近可入小学教材,含蕴悠长令人反复回味,本集拟选入《二十四番花信》《大哉韦君宜》《恨书》等,均为宗璞散文中的经典,展现了作家持重大气、柔静自恰的美学风格。
展开
精彩书摘

扔掉名字

宗璞,原名冯鍾璞,这是我简历的开场白。原名冯鍾璞,就应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怎么又编出一个宗璞来?原因只有一条:我不喜欢“鍾”的简体字,它和鐘表的“鐘”(这个字总让我想起双铃马蹄表)的简体字变成了一个字。“鍾天地之灵秀”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成了一回事,令人不悦。我曾很反对简体字,比如“潇湘”这两个字,看上去,听起来和引起的联想,都很美。一度曾把它们简化为“肖相”,一切意境都没有了。想想看“潇湘馆”成了“肖相馆”,岂不大煞风景!好在后来那一批简化字没有通行。当然有些过于繁杂的字,简化了确实方便,不过一切都需要规范。

再说“鍾”字。“鍾”字是我们家族的排行,到我这一辈人的名字都有个“鍾”,鍾字辈的堂兄弟姊妹共有三十六人。既然它已变成和尚撞的钟,我无论如何也要换一换。那时写文章要个名字,就想了一个和“鍾”字读音相近的“宗”作笔名。稀里糊涂地写在笔下,戴在头上几十年。但是我有职业,有单位,有身份证,那上面的本名是生长在那里的。若真是文名大到如雷贯耳,妇孺皆知,原名或可留待专家考证,考证出几个名字来也是不足奇的,一个字多种多样也可以奉为经典。幸而我这辈子也到不了那步田地。在正式场合,笔名是无效的,需要用本名,我则总写繁体字的“鍾”,以示郑重。后来又因常有人误认为我姓宗,便又在“宗璞”前加了我的本姓。不料名字问题给我带来很多麻烦。首先是“鍾”和“宗”——冯鍾璞和宗璞、冯宗璞,是不是一个人,常常受到质疑,于是设法在户口本上写上曾用名等等。鍾、宗的麻烦,可谓自找,谁叫你编造新名字!以后的事儿,就属于简化字的规范问题了。

“鍾”字和“宗”字的纠缠,差不多平息了,可是“鍾”字本身麻烦更大。面对事实,我只好承认自己的弱小,渐渐承认简化,使用“钟”字,但是问题仍不能解决。我们只承认“钟”,不承认“鍾”;海外只有“鍾”,没有这个简化了的“钟”。有一位名字中也有“鍾”字的难友诉苦说,在往邮局、银行办事时,常遇到各种关卡,无非是绕许多圈子,来证明这两个字是一个字。我们谈起来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一次台湾某书局编书时收了我的文章,寄来三十元稿费,可是因为这个“鍾”字缠夹不清,只好弃而不顾。好在只有三十元,再多一点时,就不能那么慷慨了。

名字出了问题,就要弄清。派出所说,这两个字不是一个字,不能证明你是同一个人;好容易弄清这两个字是同一个字后,又因是同一个字,不能同时写在户口本上,也就不能证明冯鍾璞和冯钟璞是一个人。因为在一个地方住得久了,大家采取以人为本的态度,一般都可通融。形势刚刚好转,偏偏又出现一个偏旁简化的“锺”。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只统一说明,这个偏旁就是金字旁的简化,那么“锺”就应该等于“鍾”。这看起来很清楚,但办事人员以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不肯承认这是一个字。若是电脑中也没有这个字也就罢了,可电脑中又偏偏打出了这个字,要和鍾、钟分庭抗礼,真是教人怎能不头晕!

几经周折,几个字仍未得到统一,我这个人也好像分成好几个了。哭笑不得之余,我想给自己改一个名字,叫作冯一一(挺可爱的,不是么?),这好像没有什么出错的机会了。可是不行,有人一见便说:这不是破折号吗?建议干脆叫作冯一好了。又马上得知,改名字的手续极为烦琐,要两个邻居证明、单位证明、街道证明、派出所证明等等。这信息可能是胡诌,很不可靠。但不管怎样,名字肯定是改不了的。

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名字里那无理取闹的“钟”,连同它的上家和下家,远远地扔进那春秋不变、水旱不知的大海,做一个“无名”之辈。我自己则御风而行,飘然会同了北海若,转往藐姑射之山,大谈一通相对主义。


展开
目录

辑一

紫藤萝瀑布

丁香结

松侣

好一朵木槿花

秋韵

二十四番花信

报秋

送春

冬至

西湖漫笔

墨城红月

三峡散记

养马岛日出

三千里地九霄云

我爱燕园

燕园树寻

 

辑二

酒和方便面

风庐茶事

从“粥疗”说起

星期三的晚餐

猫冢

萤火

京西小巷槐树街

风庐乐忆

客有可人

药杯里的莫扎特

下放追记

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

从近视眼到远视眼

告别阅读

扔掉名字

铁箫声幽

云在青天

 

辑三

长寿老人

心的嘱托

花朝节的纪念

哭小弟

怎得长相依聚

——蔡仲德三周年祭

水仙辞

在曹禺墓前

大哉韦君宜

应该说的话

他的“迹”和“所以迹”

——为冯友兰先生一百一十年冥寿作

漫记西南联大和冯友兰先

 

辑四

没有名字的墓碑

——关于济慈

写故事人的故事

——访勃朗特姊妹故居

看不见的光

——弥尔顿故居及其他

他的心在荒原

——关于托马斯·哈代

 

辑五

恨书

卖书

乐书

有感于鲜花重放

《野葫芦引》后记五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