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一
根者,书之所谓柢也。——《韩非子·解老》
植物都可以用“根”来计量,足以说明根对植物的重要性。
根总是默默地将汲取的营养和水分送上树梢,化作灿烂的夏花。根深深地扎在心爱的土地中,仿佛地面以上的灿烂与繁华都与它无关,这便是根的伟大之处。
树有多高,根扎入大地就有多深,树梢可以在风雨中尽情地摇曳,却始终能屹立不倒,正是根牢牢将生命的意义固着在大地之中。根性如此,默默无闻,却从不奢求回报。
偶尔见到一根被锯了主干的树桩,那一圈圈、疏疏密密的年轮告诉我,它曾是这片区域的见证者。更让我震惊的是几片嫩绿的叶子从锯了的树干边缘冒出,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衬托着这几片叶子,这种精神力量来自地下那庞大的根系。没有这坚强的根,没有这坚强的精神力量,何来“枯木逢春犹再发”?坚强地立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因为有着非同寻常的根,才成了沙漠的“精神之树”。
二
根,始也。——《广雅·释诂一》。
1958年,浩浩荡荡新安江水被水坝所截断,宁静的水面淹没了千年的淳遂古城,如同一根历经千年风雨的大树被锯断了树干。从此“根”的概念流进了近三十万外迁的淳安人的血脉之中。
寻根,时下又成了一种现象,成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文化追溯的现象。
贺城,一座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城,在1958年消失在世人的视野里。也为寻根埋下伏笔。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他们从新的居所赶回淳安,就为看一眼,这根脉所系的故乡,站在千岛湖畔,望着那湖水,这便是魂牵梦萦的故乡,那深淹水下的古城、古镇和古村,正如深埋地下的根,她们静静地躺在水下,却仍绵绵不断地向她的子孙们输送着无穷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根,就在那里,你看不到她,她却用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你,你可以摧毁她外在躯干,却灭不了那流在血脉里的精神之根。
千岛湖镇,这座只有50多年历史的小镇,她所汲取的正是水下那千年的文化养分,水下的一切是一个庞大的根系。历经千年所形成的庞大根系,虽然树干在1958年被锯断了,但根还在,仍在源源不断地向新淳安输送文化的养分。千岛湖镇只是被锯断树干边缘所冒出来新嫩叶中的一片,总有一天小小嫩叶可长成参天大树。
三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训》
上直街九十六号——这是一处普通的门牌号,是来访者祖辈的故居,余年舂老人在自己手绘贺城图上点给来访者看,对于来访者,是震撼的,而对老人来说,那是一种割不断的文化情愫,根的意义他理解得比我们更透彻一些。
这幅三米多长的贺城画卷,老人用了五年多时间,走访了零落各方的故人,然后一笔一笔地将那个躺在水底下的故乡画在纸上,那种对故乡的魂牵梦萦的感情,那种对根的感激之情,我们能懂。望着这一湖秀水,老人口中念着,“看得见的未来,回不去的故乡”。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是大自然最纯美的艺术品,她孕育了伟大的生命,将地球扮成了绿色,绿色生命之源色,而孕育生命的根,却用大地掩藏了自己。
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是自然美与艺术想象的结合体。根雕素有“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之说,利用根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欧阳小惠,千岛湖镇坪山村人,这位只上过几年小学的农家老妇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站到了中国美术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敞亮的展厅里,她的根艺作品《幻》获得中国第三届根艺美术作品大赛铜奖和“刘开渠根艺奖”。她用淳安人那种淳朴的思维将根的美、根的精神进行了新的演绎和延续,向世人展示了根的艺术和艺术的根。
一个地域的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得益于守根之人的不懈努力,文化的力量在他们手上发挥更大作用。
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一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千岛湖风景旅游局对狮城进行了长达11个月的水下探摸,传来让淳安人兴奋而自豪的消息:狮城还完整地保存在水下。
2012年4月27日至5月1日,由浙江卫视联手央视,对千岛湖水下古城之一的狮城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水下直播。尤其是4月30日晚《焦点访谈》的播出,让这次水下考古成为举国瞩目的一件事,也是让淳安人感觉到自豪的几天。那几天,所有的淳安人都在关注,包括在淳安的和不在淳安的。这是一次淳安文化的寻根,这是一次淳安人文精神的回归。
淳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在哪儿?不在书上,不在传说中,而在这碧波万顷的千岛湖水下,她仍在源源不断地向所有淳安人输送着文化养分,作为淳安的精神支柱而存在着。从山越文化到受新安文化的辐射,再到千岛湖形成之后的断层文化,在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里,淳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