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个老越剧迷的心声
0.00     定价 ¥ 6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1756477
  • 作      者:
    作者:王云兴|责编:富翔强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王云兴的散文集,记录了作者与越剧悲欢离合的60多年经历,内容包括《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讲座录音》《沪嵊越迷交流会》《(锦瑟年华·上越新生代展演)观后》等关于越剧的散文及随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越剧的发展历史,及优秀越剧演员的介绍,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中国越剧的特色,他讲的道理发自越剧迷的灵魂深处,是越剧迷的心声。他讲的许多道理,专业的越剧界人士未必能想得到,说得出。本文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对于越剧的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国内关于非专业人士对越剧评价的空白。
展开
作者简介
王云兴,193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1946年至1953年在上海当工人,1953年至1957年就读于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1996年退休于上海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今宝山区教育学院)。1988年被评为上海市中学高级教师(语文专业)。其主要业余爱好是“看越剧”和“唱越剧”,其撰写的文稿和录制的音像资料,构成了《一个老越剧迷的心声》这本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王云兴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又是一位酷爱越剧的老越剧迷。他看越剧、唱越剧,给他身心带来健康,给他生活带来幸福,给他工作带来帮助。他怀着“少年立志写作的青春美梦”,长期笔耕不辍。其作品内容坚持“三真”一真实、真知、真情;其文风简洁明快,具体生动,可读性强。书中文稿,大部分是纪实性叙事散文,是作者亲历,所见所闻,所读所思,凝神结想,反复锤炼的结晶,读来引人入胜,启迪良多。 四位序言作者: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前院长,戏曲史专家;钱苗灿,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前理事,上海版《越剧发展史》编委、统稿;钱进德,中学语文教师,《古汉语随文释义初探》一书的作者王耀清,上海彩虹青年越剧团主要演员兼技术总监。他们对本书作者较为了解,他们从不同侧面就作者和作品进行点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本书。
展开
精彩书摘
难忘越剧《婚姻曲》
因为没有家谱,我不了解自己的家族史。我只知道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包办婚姻。我祖母、母亲和大嫂都是童养媳。我母亲年轻守寡至终老,长达50余年。
1949年春天,我母亲和兄嫂返家乡江阴小住,我一人留在上海。母亲按照“常规”,为我在家乡定了亲,我兄当即明确反对却无效。我当时是已有三年工龄的学徒工,我得知母亲为我订了婚,虽觉很不对劲,但又深感母命难违,不知如何是好。
不久,新婚姻法颁布,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展开。由傅骏作词、戚雅仙演唱的越剧小演唱《婚姻曲》灌制成唱片,风靡全国。我们厂的车间、食堂和广场,到处装着扩音喇叭,反复播放《婚姻曲》,大家都说很好听,跟着学唱,不久就唱会了。我就是在那时学会了唱《婚姻曲》,并爱上了越剧。那是1951年,我18岁。
《婚姻曲》是一首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绝妙越曲,它凭着唱词的通俗而典雅,简洁而丰满,凭着唱腔的质朴而华彩,深情而爽朗,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例如唱到小寡妇“忧忧郁郁把青春误,一生幸福断送掉”,如诉如泣,悲痛欲绝;唱到“美满的婚姻乐陶陶啊”,喜不自胜,如闻笑声;唱到“重婚娶妾办不到”的“办”字,音调陡高陡重,犹如当头棒喝。而“千年枷锁已打开,封建礼教如啊山倒啊”,不但使人感到婚姻制度变革大潮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也充分抒发了新中国人民大众的胜利豪情;“父母之命不足道,媒妁之言已取消”,既摧枯拉朽地捣毁了盲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牢笼,又展现了人民政权在“谈笑问”让罪恶的旧制度“灰飞烟灭”的浩然正气;“青年男女两相爱,美满的婚姻乐陶陶啊”,更成了青年男女们的追求和向往。我终于受《婚姻曲》鼓舞,在厂工会帮助下,征得女方同意后,登《劳动报》解除了婚约,成了我们家第一个婚姻自由权的获得者。
60年来,戚雅仙的《婚姻曲》始终珍藏在我心间。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一所重点中学越剧队来我厂演出《梁祝》“楼台会”和“送兄”。开场前大家拉节目,有人指名我厂一位唱得最好的青年女工上台唱《婚姻曲》,请台下中学生乐队伴奏。想不到演员和乐队初次相遇,未经排练,就那么配合默契,珠联璧合,让我由衷折服,终生难忘。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杭州看到一本正方形的大部头《中国戏曲唱片选(第二集)》,由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里面完整收录了越剧《婚姻曲》,曲谱记得很精准。我如获至宝,随即买回珍藏,不时取出吟唱。谁知此书不久丢失,我万分惋惜。1980年回沪后,虹口教育学院的老师们要我唱《婚姻曲》,我手头无任何资料,全凭记忆唱了一遍,大家拍手叫好,其实我唱漏了几句,他们都没听出来。60年后的今天,我以垂暮之年再唱越剧《婚姻曲》,倍感亲切、温暖和鼓舞,更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真正完美、出彩、深人人心的艺术精品,总是不会被遗忘的。最近出版的《百年越剧名家唱腔精选》和《新编越剧小戏考》,都收录了戚雅仙的《婚姻曲》,让此曲作为越剧小演唱最优秀代表作的崇高历史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2010年4月23日
她来自上海越剧院
我是个越剧迷。但除了看戏,我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演员。幸运的是,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有一位越剧演员曾与我同学三年,常在一起排’演越剧,经常接触,她就是来自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屠锦华。
她是著名的越剧史上第一位女小生屠杏花的胞妹,唱、做及扮相都很好,只是嗓音略窄,可能自觉演艺前途有限,毅然于1954年弃艺从学,考人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理工班读书。她虽比我低一届,但入学时已28岁,比我大8岁。速中规定入学年龄18至38岁,她正好居中。
屠锦华学习用功,成绩优良,积极投身课外文娱活动,充分发挥了越剧演员的专长。不久成立的校越剧队,演员和乐队都相当齐备。文娱部长按屠锦华等同学提议,认为我会唱越剧,摸得准板眼,动员我敲鼓板。我欣然听命。三年问,屠锦华带领我们精心排演了好几出小戏,都自任主演兼导演。剧目有《拾玉镯》《小姑贤》《九斤姑娘·相骂本》等,演出都很成功。最成功、最出彩的是《拾玉镯》。
屠锦华饰演《拾玉镯》中的少女孙玉姣,通过唤鸡、赶鸡、喂鸡、穿针、引线、刺绣、拾镯、允媒等精湛细致地唱、念、做工,把一个天真纯朴、活泼多情的小家碧玉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观众,博得了阵阵掌声。这个戏在本校演出后,还多次到上海市文化俱乐部和老干部休养所等外单位演出,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 、
为了配好《拾玉镯》人物动作的鼓点和小锣,屠锦华特地在一个星期天上午,带我和拉主胡的另一位男同学到静安寺红都剧场(百乐门)去学习。先由屠锦华在台上走台步、做动作,振奋越剧团鼓师在乐池里配锣鼓,再让我照着配了几遍,鼓师说:“蛮好嘛,一学就会了!”屠锦华也向我微笑点头,表示满意。这个越剧团的团长是屠杏花。屠锦华对我说:“王云兴,听说你想见见我阿姐。我阿姐今天上午正好有事没来,真对不起啊!”
展开
目录
难忘越剧《婚姻曲》
她来自上海越剧院
母校喜遇屠锦华
屠锦华原名屠金花
杭大学生戏曲活动琐忆
鹅毛大雪满天飞
老友的梦想
头牌花旦傅贻明
越剧《红楼梦》观后
我的一篇观后感
我与周育德
《浙江戏剧名家》采访纪略
这个越迷不简单
一个老越剧迷的心声
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讲座录音
台湾越剧皇后吴燕丽
初访燕丽大姐
再访燕丽大姐
三访燕丽大姐
沪嵊越迷交流会
越剧唱功随笔
从“牛叫”说起
浙江越剧二团的男声唱腔
“越剧嘉年华”随感
“越女争锋”和“越男争锋”
我与钱进德
老同学的召唤
耄耋至交王超法
我第一次看越剧
致好友钱苗灿函
东王村的“小春花”
女子越剧与髦儿戏
女子越剧风云榜
缅怀姚水娟
袁雪芬和傅全香
傅全香的点点滴滴
越剧三大名小生
经典越剧《西厢记》终上银幕
金采风在《碧玉簪·归宁》中的一段唱
越剧宗师范瑞娟的丧事
看越剧的遭遇
等退票
暮年五载看越剧
越剧演员九代同堂
《锦瑟年华·上越新生代展演》观后
呼吸养生50年
要服老,又要不服老
生命在于运动
我的90规划
晚年养生18字诀
丝竹声声忆当年
王云兴、王耀清学唱越剧名段18首目录
生命不息,唱戏不止
王云兴学唱越剧名段12首目录
我与越剧共此生
王云兴越剧练唱曲22首目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