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摸索仁道(随笔集)(精)/张祥龙文集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2366
  • 作      者:
    作者:张祥龙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新近编著的一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期待儒家再临”“贺麟恩师思想阐发及受教追记”“品味人与思”“中华之大美”和“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哲学与儒家”。该书较全面地记录了作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思想上的追求历程,是其与师友一起在大时代中颠簸后的思考,去摸索人生的真理——仁道。阅读这部随笔集,读者能够了解张祥龙先生这一辈人所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对仁道的摸索。或许这些记录和思考也将启发和影响下一代人对“仁道的摸索”。
展开
精彩书摘
  《摸索仁道:随笔集/张祥龙文集·第15卷》:
  如果说像新文化运动所说,中国式家庭里面有严重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在面对其他的机会时,历史上的中国人仍然选择了她呢?康有为在《大同书》里对中国家庭乃至人类家庭有很长篇幅的批判,可说是怨气冲天了。我深不以为然。中国家庭在衰败的时候,会暴露出各种问题,其实家庭内部的相互关爱还在,但是人们就觉得难以容忍,因为本来家庭是个安乐窝,一旦出现问题就特别扎眼。就像王凤仪先生,你读他的传记就会了解这种情况。他是清朝末期东北地区朝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在社会底层。当时的东北农村,家庭已经开始衰败,孝道也随之衰落,而王凤仪先生对于孝道的体会和实践都很深入。他立志要重立人根、重整家庭,让中国走向大同社会。他办几百所女学,因为他觉得女人在家里最重要,只要把媳妇教化好,一个贤惠的女子就能支撑起一个健全的家,而健全的家庭导致健全的社会。他也讲男女平等,但那是以家庭为根的。总之,家庭不是“上帝之城”,总可能出问题,但解决这些问题的源头也还是在家里,在亲亲而仁、修身齐家里。
  家庭关系对人的影响很大,关键在于家庭结构是健全的。所谓健全的家庭是指伦理关系是充满爱意的和有礼有节的,也就是深度合情合理的,再加上儒家教化,所以可以生生不息。你看历史上那些人物传记、亲情诗歌,看《儿女英雄传》《三言二拍》,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平民阶层,中国传统家庭总的来说是美好的。不能只根据个案做判断,比如《孔雀东南飞》,婆婆虐待儿媳,问题是还有无数个家庭不虐待儿媳啊。而且从时间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内在的公正性,今天的媳妇将来也熬成婆啊,刚开始你作为子女被父母关爱,将来你长大了去关爱父母,同时关爱子女,而你的子女将来还会关爱你啊。中国人特别强调这种内在的公正和美好,这使得我们的家庭非常有韧性。而且许多人都这样认为:如果我能够光宗耀祖,能够荫庇后代,那么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就达到了。而什么能够让你光前庇后,那就一定会涉人人格、道德和种种超越性的维度了。这也是我在《家与孝》里一开始就谈到的,西方依靠宗教或其替代品才能解决的人生意义的问题,中国人通过家庭就能够自然、健全、无流弊地解决,当然这其中有时间上的回旋和意义构造。你看,西方通过超越性宗教、唯一神来解决问题,最后产生多少流弊!宗教战争一旦触发,十字军东征、三十年战争等等,打得死去活来。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啊,佛教东来没有死去活来啊,而是最后产生美好,为什么呢?如果中国当时是西方基督教那样的社会,佛教能进来吗?进来以后和本土宗教是什么关系呢?这太不一样了。所以中国传统家庭培育的道德、思想和信仰,能够保持文明的生机和宽容,加之儒家教化,就更有德性、精神性和终极性。为什么儒家教化容易推行?因为它是顺着人的自然性情来讲来做的。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呢?哪个子女小时候不爱父母呢?子女长大以后懂事,也会尽孝,至少知道孝是对的。这样,社会得到教化,舒展的是人类天性,天下就可大治,所以孔子从来都是有信心。为什么有信心啊?给我一个小国我三年就能治理好。他觉得他抓到了这个纲领,纲举目张,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期待儒家再临
1 孔子为什么作《春秋》、当新王?
2 关于儒家现代命运的争议——新浪网站访谈录
3 我为什么倡议建立儒家文化特区?——与《南方周末》戴先生的对谈
4 家,儒之本也——《山东大学学报》就《家与孝》一书的采访
5 政治儒学是普遍主义的吗?——试析蒋庆先生学说的哲理倾向
6 回应蒋庆先生的评论

第二部分 贺麟恩师思想阐发及受教追记
7 在中西之间点燃思想火焰的哲人——纪念贺麟先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8 我与贺麟先生的师生缘
9 贺麟先生与清华国学院导师
10 “虚心涵泳”的境域含义与前提——再思贺麟先生所阐发的朱子直觉方法
11 理想主义信念中的儒家复兴和抗战建国——贺麟先生的《文化与人生》简评
12 逻辑之心和直觉方法——《近代唯心论简释》打通中西哲理的连环套

第三部分 品味人与思
13 贫乏时代的至情诗歌——《思复堂遗诗》读感
14 王凤仪学说的儒家性——对其开悟体验的解析
15 “象思维”为什么是“原创”的?——王树人先生的《回归原创之思》读感
16 在书道和文本际会中达到哲学的纯粹——追思叶秀山先生沟通中西哲理的学说
17 与杨国荣先生的通信——读《存在之维》一书有感
18 吴国盛教授《什么是科学》读后感
19 点评宝树《读科幻是一件危险的事》
20 从辩证法到生存解释学——柯小刚书序
21 相逢于风雨如晦处——悼萌萌
22 唯识宗的记忆观与时间观——读耿宁先生文章有感
……

第四部分 中华之大美
第五部分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哲学与儒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