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货币中的哲理故事/金苑文库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849971
  • 作      者:
    作者:鲍展斌//沈雯|责编:张婷婷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货币之中有哲理。小小的货币,能够向人们倾诉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与国家的兴衰存亡之道。 《货币中的哲理故事》一书告诉读者朋友们,货币之中有哲理,收藏与研究货币,揭示其内蕴的历史规律与时代精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展开
作者简介
鲍展斌,1966年8月出生,男,浙江象山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特聘专家,货币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钱币彩拓工作室负责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市钱币学会副会长;2018年荣获宁波大学“最美导师”称号,2019年荣获浙江省思政星课堂“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和首批宁波市“四有”好老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货币文化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其他各类课题40多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7部。
2019年3月22日《光明日报》发表报道鲍展斌专文:《三十二年“磨就”一门思政课》,光明网、人民网等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转载;《中国教育报》也多次报道鲍展斌思政课教改创新事迹。主讲的“有风景的思政课——一枚勋章讲述张富清式的英雄故事”(含鲍展斌钱币彩拓长卷展示)及“思政星课堂——宁波大学鲍展斌讲述一日一钱故事之反思”教学视频被推送到“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上。
展开
内容介绍
货币是历史的见证,货币背后有哲理。如果它会说话,那么每一枚货币都可能会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货币中的哲理故事,中国近代货币中的哲理故事,红色货币中的哲理故事,外国货币中的哲理故事,货币文化中的哲理故事,货币收藏中的哲理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天圆地方,道在中央
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是外圆内方的秦半两,俗称“孔方兄”。秦始皇在统一货币时为什么采用外圆内方的形式呢?这里有几种寓意:首先是这种外圆内方形式代表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因此在铸币时用外圆内方代表天圆地方,体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方与圆是相对的。在中国古人的哲学观中,有天圆地方之说。这一观念并不是简单的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而是内含更为深刻复杂的宇宙学理念。在古人眼里,天动地静,天行健,天上的日月星辰总是运行不止,所以是天道圆;而地势坤,大地厚实而宽阔,大地上的山河湖海位置不变,花草树木总是静默生长,所以是地道方,《周易》中说“至静而德方”。因此古人用大圆指天,大方指地,“大圆苍苍,大方茫茫”,其实就是天苍苍、地茫茫。
其次是道在中央。在人格方面,更是形成了外圆内方的理想模式。外圆,是效法天道,刚健自强;内方,是效法地道,守正固本,始终保持内在品质。《新唐书》记载,唐代道学家李泌曾有一句话:“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这原本指下围棋,包含的却是高明的方圆之道。圆若用智,是说智慧的圆融灵活;方若行义,是一直秉持正直的精神,以义为先,方正不苟。天圆地方,道在中央;外圆内方,正义在中央。
譬如《史记》中记载的萧何就是一个深谙方圆之道的人:“(汉)高祖以吏繇(同‘徭’)咸阳,吏皆奉送钱三,何独以五。”也就是说,刘邦去咸阳服徭役,其他人在送行时都给了三枚秦半两大钱,唯独萧何比别人多给两枚,一共是五枚大半两。有些人认为钱币只送三枚、五枚的太少了,想当然地把“三”意译成三百,把“五”译成五百。事实上,当时一般百姓手里很少有钱,秦半两的购买力颇高。根据云梦秦简《司空律》记载,秦国官方粮价禾粟一石值30枚半两钱,秦制商鞅量一石相当于120斤左右,一枚半两可以买到4斤粟米。《秦律·司空》还记载:“有罪以赀赎及有责(债)于公,以其令日问之,其弗能人及赏(偿),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钱;公食者,日居六钱。”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有犯罪或者是拖欠官府的债务,而又无力偿还的情况,那么就必须以劳役来抵债。工作一天可以抵八枚钱,如果需要官府提供吃住,那一天可以抵六枚钱。而这个小小的恩惠,却被一贯自诩侠义的刘邦记在了心里。刘邦在取得天下后论功行赏时曾对群臣说:“当年我去咸阳服徭役,萧何多给了我两枚大钱(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因此我给他增加两千户食邑来报答他。”
萧何就是具有这样的前瞻I生思维和战略视野。他内方外圆,既坚持原则,又以灵活的谋略处事,目光如炬,慧眼识宝物。据《史记》记载,当刘邦军队攻入咸阳,众将士哄抢金帛财物与美女之时,萧何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去秦朝丞相御史府抢救并收藏了秦朝的地图、律令、户籍等国家档案,这些宝贵的文献为刘邦夺取天下并治理汉朝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目光远大,慧眼识英雄,在刘邦还是布衣百姓之时,便看出了他出众的才干。“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同样是证明萧何慧眼识英雄的著名案例。由于英雄惜英雄,因此打从刘邦发迹之前,萧何便不断地在他身上投资,最终以两枚秦半两大钱博取两千户食邑,赚了千万倍都不止。
哲理启示
方正为人。圆融处世。“圆”是智慧,“方”是品德。“智圆行方”被古人当作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处世智慧,许多人以此为治家之道。孟子说:“规矩,方圆之至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做事要讲规矩,要有原则性,但又不失圆融变通的灵活性;做人尤其要有大智慧,要看到方圆乾坤外面的广阔世界,不要钻到小小钱眼里去斤斤计较。要洞悉当下隐藏的机会,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人生规划要长远,不轻易随大流,不被眼前的苟且诱惑。这才是真正的“慧眼”!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待朋友要有诚意,多雪中送炭。尤其是当他们有困难之时,您的慷慨相助今后或许会有意外之喜。
P2-3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货币中的哲理故事
天圆地方,道在中央
货币上的哲理故事:“有朋自远方来”新解
商圣范蠡“三致千金、三散千金”的哲理故事
商鞅重金徙木立信
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哲理故事
弦高用十二头牛名垂青史
千金市骨的故事
“明月半两”钱的考证故事
李斯主持秦国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痴迷收藏古物、古钱的秦朝读书人
乱世粮食胜金银
刘邦不计小利成大事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中国钱币的形象大使”——货布
古越之地的清官——一钱太守
开元通宝的“甲痕”月故事
《拾得破钱》诗给人的哲理启示
将一文钱埋在地下的哲理
“顺天易得,得壹难求”的故事
天策府宝珍泉趣考
高郁治楚铸铁钱的启示
救民于急难的周元通宝
文彦博疏通铁钱流通渠道
货币上的哲理故事:“一日一钱”之反思
北宋名将狄青用抛铜钱游戏鼓舞士气
钱币上的爱情故事
明道元宝背铸工戳记考证
卖油翁玩钱惟手熟尔的启示
大文豪苏轼的量入为出理财智慧
化无考为有考的“应元保运”钱
梁山好汉用什么钱
秦桧借理发解决钱荒难题
坐在钱眼里的人
古代“钱荒”的现代启示
临安府行用钱牌的故事
贤母辞拾遗钞
徐天启换小唐镜的故事
太史公值几钱的幽默启示
古代文学作品揭示“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货币交流奇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人生
卖油郎十两银子独占花魁的喜剧人生
刘大夏不为钱财诱感
西王赏功金钱被熔毁的哲理启示
鲍志道“一文钱起家”的传奇故事
“一钱落职”的哲理启示
“乾隆通宝”故事的当代警示
第二章 中国近代货币中的哲理故事
胡雪岩与“五帝钱”的神奇传说
戴熙藏钱逸事
聊斋《宫梦弼》埋银子的哲理故事
富翁借钱识人
清代库丁窃银的启示
盗窃银角子
光绪年间的拾金不昧、逢凶化吉故事
“宁波帮”先驱叶澄衷捡钱还钱的故事
幸得“义记金钱”的难忘记忆
驱邪辟恶保安康的民俗厌胜钱
“顺风大吉,满载而归”花钱——渔民的吉祥物
大文豪痴迷小钱币的人生哲理
赠送古钱报友恩
丁福保经营普通古钱赚大钱
中国货币史上面值最大纸币背后的通胀教训
第三章 红色货币中的哲理故事
中国共产党发行的最早纸币:耒阳劳动券
毛主席给老百姓打欠条
毛泽民:廉洁奉公的红色金融开拓者和奠基人
毛泽民与苏维埃纸币的故事
毛泽民为苏区纸币防伪出妙招
用好革命事业中的每一个铜板
红军长征在宁夏使用过的货币
浙东抗币,“浙东一绝”
人民币小故事——周总理的妙答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金钱观
年轻干部金融犯罪的启示
第四章 外国货币中的哲理故事
泰勒斯的赚钱哲学
买卖古钱币成就大生意
爱因斯坦把支票当书签
纸币上的苍蝇
金币与烧饼的价值
一枚铜钱背后的人生哲理
铜币与金币的故事
石币的信用
阿里巴巴获取藏宝洞财富的秘诀
《百万英镑》故事的哲理启示
百元大钞的价值
金子与矿渣的故事
第五章 货币文化中的哲理故事
“扑满”之哲思
劣币驱逐良币的哲学思考
人人拥有生命中最大的财富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
赤仄老人郑家相与赤仄五铢的传说
中华货币文化与书法艺术的融合
名闻天下的宁波钱币文化
第六章 货币收藏中的哲理故事
宁波市区旧货摊捡漏经历
山西五台山集币悟道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淘宝经历
古玩市场淘到龙凤通宝珍钱的几点心得
两枚品相不佳的珍稀古钱
用创新思维去对待古钱币创见品
北京报国寺钱币市场淘宝心得
西安八仙庵古玩集市淘宝记
与红色文物谈心,领悟群众史观真谛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钱币收藏
钱币收藏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古钱币的收藏与投资哲理
地摊上发现靖康元宝珍钱
虚假钱币广告骗您没商量
集币活动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