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命的河流/暨南文道丛书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6827289
  • 作      者:
    作者:张森文|责编:武艳飞//梁念慈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森文,暨南大学教授、全英教学督导组组长,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毕业于广东华侨中学,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曾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任理事、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图书馆馆长,曾在韦仕敦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学。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命的河流》是一本散文集,叙述了作者一生的经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故乡,描述了作者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所闻所见,以及对故乡和祖母、父亲、母亲的热爱和怀念;第二部分是我的大学,叙述了作者大学期间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这为作者后来的学习和工作及成长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是教学篇,讲述了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第四部分是人生感悟篇,例如读书心得、纪念友人、青春纪念,以及部分演讲稿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生命的河流》:
  母亲出生于一个大家族——广东新会外海的陈家,外祖父陈鹿宾有12个兄弟,他们的父亲(即外太祖)和大儿子(母亲称大伯父)是清末同科中举的,一家在一个考场里出了父与子两个举人,这不仅在广东,就是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外祖父年轻时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学的是农科。我曾问过外祖母(她的名字叫黄德联):“外祖父为什么要学农科呢?”她说那时候中国的农业是个大问题,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最大。我又问:“出国的费用怎么解决呢?”她笑着说:“还不是靠我的嫁妆和我做的女红,他说是跟我借。”当然外祖父后来也没有真的还。外祖母也出生于一个大家族,她从小与哥哥一起在私塾旁听,因此能识字,且写得一手好毛笔字。1966年上半年,我在四川眉山搞“四清”时给她老人家写了一封信,她用毛笔回了一封很长的信给我,信中她连二十四节气都能倒背如流,还鼓励我要多了解农村和农民。当时的“四清”工作组组长是军队的老粗,他拿了信先拆开来看,看了后问我是谁写的,我说是我80多岁的外祖母所写,他很是感动,从此也改变了对我的印象。
  外祖母活了93岁,一共生了12个孩子,前4个都是女儿(我母亲排老四),在我母亲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不久又生了一个儿子。外祖父回国后,参与了仲恺农校的创建工作。多年曾任教务长的他,因连续生下众多子女,只靠他的工资也无法维持生活,于是他跟别人一起开办银行,还把何香凝先生的钱也吸纳了进来。后来银行破产了,据说这笔糊涂账至今也未还清。因为生活所迫和民族危机,我的姨妈和舅舅们大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外出谋生,并加入共产党。
  日本兵侵占广州后,外祖父曾被要求出来参加维持会(因为他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但他坚决不从,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穿着睡衣和拖鞋逃到澳门避难,后来他与仲恺农校的师生一起撤到粤北韶关的大山里继续办学。据说有一次,他自己一人外出爬山旅行,在瓢泼大雨中迷了路,三天三夜之后由几个农民把他背了回来,从此就瘫痪在床,抗战胜利后没几年就去世了。
  那时候我的舅舅和姨妈们都在逃难和革命活动中成长,三姨妈带着最小的七姨妈在“国难幼儿园”中到处奔波,而二舅和四舅在他们十四五岁时就已成了共产党的交通员,除二姨妈和二姨父外,其他几个姨妈和姨父都是在革命的队伍中结婚的。但他们在后来的岁月中都过得比较平淡,只有我的二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过新会县第一任县长,后来一直担任佛山地委宣传部部长。二舅口才极好,据说连续七小时的报告,他可以完全脱稿,并且让听众听得如醉如痴。二舅母则任佛山市委副书记二十年之久。外祖母一直生活在他们家中,我的母亲每年都要带我们几个后辈去看外祖母,每次和外祖母团聚在一起,就跟过节一样快乐。
  1986年我第一次出国留学前夕,曾回广州见了一次二舅,并与他进行了交谈。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睿智的人,而从与他的谈话中我才体会到,父亲曾说的我的某些气质与二舅有几分相似。
  我的二姨父曾留学美国13年,多次寄回钱让二姨妈去美国团聚,而这些钱都被挪作家用了。二姨父回国后一直从事民主运动,是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任该民主党派的中央委员和连续几届的全国政协委员,直到其去世。
  新会外海的陈家,最出名的文化人是陈原先生,柳亚子先生在写到我母亲时提到过。在辈分上他应叫我母亲为姑姑,因为他是举人(大伯父)的孙子。我在北大读书时,母亲曾来过一封信说这位前辈去广州家里看望过她,并嘱咐我有空可以去拜访他,要买什么书也可请他帮助推荐。当时这封信被同宿舍的同学看到了,说我可以走后门了,我当时有些不高兴,反而不去拜访他了,后来“文革”来了,就更想不起去看望这位文化名人了。现在想起来真不应该,我原本有一个可以聆听他教诲的机会。后来我买了他晚年所作的散文集,特别是我每期必读的《读书》杂志,我知道这是他在“文革”后与其他一些老一辈文化人共同创办的,并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如今每当我买到新的一期《读书》,就会想起他,他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是真心希望中国走向独立、自由、民主和繁荣的。
  ……
展开
目录
自序
我的故乡
故乡童年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缅怀敬爱的父母
母亲的家族
在祖辈墓前
在父亲纪念亭前
我的小学
难忘的中学时代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美国随笔
留加偶感
为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而作
——为地球物理系62级毕业三十周年而作
北大往事
——为入学50周年而作

教学篇
开好一门文理兼通的课程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
——为2007年暨南大学本科教学评估而作
践行《师德铭》做个好老师
什么是“暨南精神”
——在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暨南精神大讨论”总结大会上的演讲
在暨南大学2002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学教育与人生
——兴宁一中九十五周年校庆上的演讲
学专于精,通于博
——为暨南大学研究生部《新世纪寄语》一书而作
祝愿与期盼
——2000年在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感悟篇
五十回眸
中华文化发展的一点断想
我看西方的宗教文化
我的读书生活
何南风对中国传统佛教的改革及其意义
纪念陈德明先生
纪念赵继才同学
纪念陈寂霞同志
致远逝的青春
思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