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4791243
  • 作      者:
    作者:和之梦|责编:王玥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 “现在是一个交通发达,人口流动激烈的时代,一个人为什么要生活在那块土地,一定有着很深层的理由。”

▲ 竹内亮导演成名纪录片,连更七年,全网播放量超亿次——《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同名书籍。

▲ 十九位主人公,十九种具有启发的生活。既然是独一无二的人生,那就选自己钟爱的方式度过!
在十九位主人公的故事里,有女性追求更宽容、广阔的生活空间,实现了人生价值:
——“如果不做灯光、不工作的话,那我(好像连)当妈妈也没有资格,没有明确的地位。工作能给我一个(位置)……如果没有工作的话,就有点太(让人)害怕了,没有安全感,连我是谁都不知道了。”
——(祐佳认为)作为女性,也应勇敢活出自我,追求理想的事业版图。
中年人也可以活得更加潇洒恣肆:
——人的一生应该怎么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像Mika这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晚年也可以继续发光发热:
——在退休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相比之下,这种“辛劳的快乐”更适合我。我在中国有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
不给人生下定义,努力拼搏很好,随遇而安也很好
——人的价值不是他人,或者用价格等数据化的东西来决定的。价值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无论你做什么工作。
——什么是人生?我们总希望给人生下定义,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许多无形的压力与折磨。人生哪有答案,生而为人,本就是为了在世上体验一番,只要好好享受,就完成了蕞大的使命。

▲ 大城市VS小县城 他乡VS故乡,在事业与情感难两全的情况下,你们会如何选择?
十九位主人公,他们是漫画家、陶艺家、昆虫学家、家庭主妇、创业者、乐队鼓手、灯光师……他们的居住地既有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有景德镇、固阳、西双版纳、大理等小而美的地方。

▲ 特别设置互动环节,请写下你住在这里的理由,分享你与一片土地、一座城市的故事。
展开
作者简介
和之梦:
2014年成立于南京,由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与妻子赵萍创办,是一家拥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影像制作公司。2015年起开始制作系列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2020年因拍摄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走近大凉山》《好久不见,武汉》等,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

竹内亮:
定居在南京的日籍纪录片导演,曾获“江苏省人民友好使者”“金陵友谊奖”。主要作品有《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走近大凉山》等,希望将真实的中国传达给世界。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十九位主人公的故事:

在上海创业的九零后女生

想要在中国乐坛留名的乐队鼓手

因为美景和爱情留在阿坝的摄影师

在西双版纳的丛林里探索的昆虫学家

江城武汉里“奇怪”的咖喱爷爷

在河南的田间地头推广循环农业的农学家

……

他们或因为梦想、或因为事业、或因为亲情爱情留在了中国,找到了绽放自己生命的舞台。

那么,你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你与你的这座城市又有怎样的故事?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住”粉丝推荐语】

与一个地方相逢、结缘、扎根,于是有了一段段有趣有料有感的故事。《我住》启发我们思考留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走过一座又一座城市,下了一个又一个站台,拿起重重的行囊,寻梦与现实的碰撞,最后,留下我们的脚印,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性,谢谢《我住》的一路同行,今后也拜托了。
——麦兜家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平凡而又与众不同,《我住》记录下了他们认真书写自己人生篇章的过程,向观众展现了各式各样独一无二的生活。也因为《我住》,我找到了未来的目标,和之梦加油!
——银川樱雪

平凡的人在努力生活,认真生活,热爱生活,没有华丽的雕琢——这是我接触《我住》后的第壹感受。随着对它的深入了解,我意识到:或许自己平凡的日子在别人眼中也是精彩纷呈。“我住”也意味着“灵魂的扎根与栖居”,世上又有何处不可安居?感谢《我住》带给了我无限的快乐与感动。
——陈浩研
展开
精彩书摘
就是你——导演 竹内亮

“这一集是《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有史以来最没意思的一集,因为对我来说没什么新鲜感。”
在《我住》踏入第一百期和第二百期的时候,节目主角变成了平时总在镜头前出现的导演竹内亮,也是节目粉丝们最熟悉的亮叔。
“每次我们拍《我住》时,主人公都会说:‘我的生活太平淡了。’但是拍出来挺有意思。这次拍我的生活,第一次感受到了《我住》主人公的心情。我的生活没啥意思啊,非常正常,就是工作、回家、休息。”拍摄期间,亮叔一直不太自信,因为“竹内亮”是他唯一没办法拍摄的题材,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记录下来,“感觉没什么意思。”
“没意思”“挺有意思”“很有意思”,这些都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判断标准,任何事情到了亮叔这里,似乎都可以简单归类为“有意思”和“没意思”。他喜欢一切“有意思”的事情,也希望给观众和粉丝带来“有意思”的影片。
不过亮叔本人的生活不但“没意思”,还很单调。平时不是外出拍摄、和客户谈生意,就是在办公室剪片、审员工剪出来的片子。
“你指导一下,我应该怎么办?”完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拍的亮叔问摄影师,“我不想看片子,累了。”
可是话刚说完,他却认命地拿出手提电脑。“回家也要工作,好好拍一下我认真工作的样子。”
摄影师笑道:“好可怜啊。”
日本导演与南京姑娘的婚后生活
二〇一八年,节目组为拍摄《我住》第一百期特别节目,来到亮叔在南京的家,看看生活中的竹内亮和节目里的导演竹内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那时亮叔一家还住在妻子赵萍(萍姐)父母的家里。亮叔一推开门,众人就看到光着屁股的小女儿赵珉(竹内珉)前来迎接。让女儿回去穿衣服时,萍姐的母亲又说大孙子赵纯(竹内纯)一整天都没出房门,亮叔随即去敲儿子房门,生气地喊他出来。可是当儿子不耐烦地喊“等一下”后,亮叔马上熄火,骂不出来了。
一阵鸡飞狗跳之后,亮叔在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声音中,走进了自己和萍姐的小房间。摄影师四处拍摄取景,只见房间里堆满了东西,没忍住,小声地说:“比我家小。”亮叔无奈地笑了。
二〇〇七年,二十八岁的亮叔正是在这里迎娶在南京长大的萍姐。结婚当天,亮叔穿着大红色的衬衫,手捧鲜花,来萍姐家迎亲。“好害羞啊,现在脑袋一片空白。”
在屋外敲门时,他说:“请开门。赵萍是、我的、老婆。”那时的他还只能勉强说几句充满外国人口音的中文。
当时小房间里还没有那么多东西,亮叔单腿跪下,握着萍姐的手,认真地说:“我想跟你结婚。我会让(你)幸福的。”
婚后,儿子赵纯出生,一家三口在日本过着幸福而安稳的生活。直到将近第七年的时候,夫妻俩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住》的诞生
亮叔自二〇〇〇年在东京的视觉艺术学院电影艺术学科毕业后,便投身纪录片拍摄行业,担任电视台助理导演,参与拍摄多部海外纪录片。二〇〇四年当上导演后,他继续拍摄关于日本以及中国的纪录片,拿了不少奖项。他和萍姐便是在拍摄纪录片时认识的。两人相恋后,亮叔对拍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产生了很大兴趣,开始拍摄各种与中国相关的纪录片,像是《探寻中国麻将的起源》《脱下高跟鞋的村官》等,都曾在日本放送协会(NHK)播放。
二〇一〇年,NHK的《长江天地大纪行》开拍,亮叔与《我住》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阿部力相遇。他们一起走遍中国青海、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地,看到了不同地方的风景。拍摄期间,亮叔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也看到中日之间存在很多隔阂。当地人知道导演是日本人后,有的会问他:“山口百惠还好吗?”甚至有人说:“鬼子来了!”让亮叔很受打击,拍摄能够促进中日交流的纪录片的想法越发强烈。他对冬冬说:“拍完《长江》,我们做一个给中国人介绍日本文化的节目吧。”这就是他拍摄《我住》的起缘。
怀着拍摄中国纪录片的强烈愿望,二〇一三年,亮叔放弃了日本的稳定工作,和萍姐带着儿子移居中国南京。不过,萍姐一开始并不赞成一家人回中国的决定。“有朋友跟我说:‘你真厉害,把日本老公都带回南京了,你有多大的魅力啊?’其实不是,是他自己想要到中国来做介绍日本文化的节目。”萍姐说。
亮叔也表示:“二〇一〇年拍《长江》的时候就想过来,但是她反对,因为当时有房子、有孩子、有稳定的工作,该有的都有了。反对了两年,之后她才同意的。”
“我没有办法说服他嘛。”萍姐道,亮叔的坚持打动了她,“那么多年了还没有放弃的一件事情,应该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那就支持一下试试看吧。”
于是,两夫妻开设了“和之梦”公司,为拍摄纪录片做准备。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萍姐当上了公司的“大当家”,以老板和制片人的身份承担起管理经营工作,有时还要担任亮叔的经纪人,让他能安心外出拍摄。

“给我钱的话,什么都可以”
来中国两年后,亮叔与萍姐、冬冬开始拍摄《我住》,走出了推动中日交流的第一步。《我住》推出后,艰难经营的公司总算有了起色,也接到了一些视频制作的工作。
在二〇一八年拍摄第一百期特别篇时,公司有约十名员工,他们很多都会说日语,也几乎都是《我住》的粉丝,因此工作气氛总是十分愉快。和之梦还会用特别的方式来增加员工对彼此的了解,加强凝聚力——他们每天都要开晨会。“日本公司的话必须每天早上开会,大家要知道彼此在做什么,不然大家都不知道旁边的人做什么。”亮叔说。
但是对亮叔来说,开公司后更重要的是“钱”。同事向他汇报新项目时,他一直问:“给我们钱吗?”“给我钱的话,什么都可以。”“除了钱我什么都不会说了。我只会说钱、钱、钱、钱。”
“我就特别不喜欢他这种状态。”萍姐坦言,“我会跟他说,你是去拉赞助,但是你脑子里不能只有钱。其实他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人(公司员工)越来越多了。”
拍摄纪录片不是赚钱的工作,在实现理想的同时,还要赚钱给员工支薪,要筹集资金拍摄新节目,亮叔的压力十分大,不管做任何项目,他都会十分紧张,为了赚钱,不允许失败。当节目组问赵纯:“你在节目里看到的爸爸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不一样!”赵纯说,“就是会笑啊,(在节目中)笑很多。”
镜头前的亮叔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镜头背后的他,和每一个创业的中年老板一样,要为公司的大小事发愁。因此,只有在亲近的人面前,他才能流露出最真实的一面。比如,当问萍姐的父母对这位日本女婿的看法时:
“现在觉得不错,也不管事。”萍姐的父亲反复强调,“不管事。”
“没矛盾,我们发火也好,讲也好,就像没入耳,也不吱声,没脾气。”萍姐的母亲说,“跟中国男孩比,他有一个最大的弱点:不会来事儿。不像中国的男孩,把老丈人、丈母娘哄得开开心心的,他不会。”
“但是他对待工作是很认真的,能吃苦、认真。”萍姐的父亲说道。
成为中日友好沟通的桥梁
几年来,他们一家有不少变化:家里由五口人变成六口人——赵纯很喜欢的妹妹赵珉出生了;亮叔的中文变好了,也越来越“中国化”了,甚至有了“假日本人”的称号;以及随着不断在镜头前出现,有了很多粉丝,他开始注重外表了。
在拍摄时,他会问节目组要不要打灯,说打灯会把他拍得好看一点。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前,他必须先仔细洗脸,把一团乱的鬈发打理好。晚上则会在家里敷面膜,因为之前遇到在化妆品公司任职的粉丝,对方说他完全没有偶像的气质,他就向对方要了点免费面膜不时
敷一下。他还会去专门给男性理发的理发店修剪头发,为的是在回到办公室时,能换来女同事们拍着手兴奋地喊:“好帅!”
作为一个日本人,在南京工作定居,大概需要很大勇气。亮叔跟和之梦员工到当地有名的明城墙古迹拍摄时,曾指着中华门瓮城上摆着的一排仿制冷兵器,问:“这个是用来打我们(日本人)的吗?”
员工笑着回答:“明朝那个时候还不打日本人呢。”
对于亮叔而言,住在南京是他选择直面历史的一种方式。其实,亮叔出生当天,即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正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的日子。而当他长大后,也在因缘际会下与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联系。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能成为中日友好沟通的桥梁。
“说一下你最喜欢中国的一点。认为中国最需要改变的一点。”节目组问。
亮叔答:“最喜欢中国的一点是‘随便’,大家不在乎别人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日本人不会这样,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然后应该要改变的,就是作业太多了,给小孩的压力太大了。”
话虽如此,在监督儿子写作业时,亮叔十分严厉,他会一边剪片,一边严肃地对儿子说:“今天之内必须得做完。爸爸今天要把作业做完,你也要把作业做完。”
对赵纯来说,来中国以后,爸爸最大的改变是陪伴自己的时间变少了,并且变得“超凶的,和节目里完全不一样。爸爸对我越来越严格了”。
亮叔与赵纯的心里话
五岁时来到中国的赵纯,既要适应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环境,也要适应父母忙于事业的生活。和日本不一样的教育模式,让这个不爱做作业的小男孩更加想念在日本的日子。公司成立后,亮叔夫妻周末也经常要工作,偶尔,两个小孩会到办公室陪父母,等他们工作结束,
再一起出去玩。虽然相处时间减少了,但是赵纯依然很支持爸爸的工作,也以爸爸拍摄的《我住》为傲,四处介绍给身边的人,连补习班老师也因此成了《我住》的粉丝。
老师说:“他主动跟我聊这个节目,很开心很自豪,爸爸妈妈做了一个这么好的节目。他会说:‘你知道最近的哪一期哪一期吗?’或者跟我分享幕后的故事。”
孩子对父母有着浓浓的孺慕与依恋,在赵纯心里,对爸爸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只要写完作业,爸爸就陪我去石头城玩”。他还能清楚地记得爸爸陪他玩了八十多次。至于忙碌的亮叔有时间的时候也会为家人做日式咖喱饭,因为儿子特别爱吃咖喱。
两父子十分相似,喜欢玩,会互相嫌弃,也不爱跟对方说心里话。赵纯说:“我不想说心里话,说心里话太让人害羞了。”于是他们只能通过节目组的镜头,向对方坦白内心感受。
赵纯说:“爸爸……谢谢你,工作那么忙,还把时间空出来,陪我一起玩。还有,谢谢你给我做牛肉饼和咖喱。你做的节目很好看,然后你的中文要加油,中文要像个中国人!工作……不要不小心点哪儿,(电脑里的文件)就全没了。太忙的话,就不能跟我们玩了。”
亮叔则说:“我也想陪他一起去玩,但是创业之后根本没有时间。他如果现在一直在日本的话,作业也很少,学习的压力也很小,因为日本的作业不多嘛,所以一直觉得很对不起他。但是中国的教育也有好处,因为日本的教育太轻松了……其实我觉得很对不起孩子,这个没有跟儿子说过。虽然(我们)很辛苦,赵纯也很辛苦,但是为了实现梦想,会一直努力下去。请……不是‘请原谅’,请理解我和赵萍的想法。我希望有一天他能理解。”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每个人都能寻得一片自己的栖息地
01 在这里,翻开崭新的人生一页——漫画家 浅野龙哉
02 感受活着的滋味——美容师 中平彩香
03 为事业与家庭努力奋斗——拉面店老板 中村浩士
04 从创业中寻找人生的价值——幼儿早教学校“未来学院”老板 星本祐佳
05 活出自己的精彩——家庭主妇 伊藤巳佳
06 在这里与新鲜的事物相遇——陶艺大师 安田猛
07 这里的生活让我喜欢自己——和之梦员工 石川优珠
08 正在创造住在这里的理由——插画家 宇山纺
第二章 有梦想,就去追!
09 就是你——导演 竹内亮
10 为中国摇滚乐做出更多贡献——乐队鼓手 Hayato
11 点亮演唱会的精彩——舞台灯光师 早川绫子
12 美丽的风景和幸福的家庭——摄影师 大川健三
13 都是缘分——生活艺术家 上条辽太郎
第三章 一步一个脚印,时间会证明我们的付出
14 为了学生必须留下——日语老师 川端敦志
15 是命运的安排——林冠生态学教授 中村彰宏
16 为中国的足球运动出一份力——足球教练 千叶康博
17 陪伴残障人士前行——义肢装具师 菊地雄斗
18 因为我喜欢中国——咖喱店老板 岛田孝治
19 致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专家 川崎广人
20 写下你住在这里的理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