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虹祭(陈处泰烈士传)/雨花忠魂雨花英烈系列纪实文学
0.00     定价 ¥ 3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466464
  • 作      者:
    作者:李洁冰|责编:傅一岑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为“雨花忠魂雨花英烈系列纪实文学”之一,记叙了烈士陈处泰为革命奋斗的一生。 陈处泰(1910-1937),江苏宝应县人,1928年,他在安徽大学读书时,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次年底进入上海政法学院就读,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联盟,并在沪东从事工人运动。七七事变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南京。
展开
内容介绍
在革命道路上,直面生死考验,无惧无畏,处之泰然。陈处泰牺牲时年仅27岁,在日寇铁蹄踏入中华大地、国家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担任着社联、文总等多个进步组织的负责人,夜以继日地活跃于工人、学生和广大群众中间,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直至最后壮烈牺牲。 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乔木同志为他题词:“为革命而生,英名永在。为革命而死,浩气长存。陈处泰烈士千古。”
展开
精彩书摘
1.逃婚
让我们把光阴的指针拨回到八十多年前。翻开发黄的文牍,或者典籍长卷,就会不约而同地发现,有一个主题,曾经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反复出现过,并且在戏剧、影视和文学作品中被不断诠释和演绎。所不同的,只是星移斗转,时代及地域的帷幕不断更换罢了。
这个主题就是,逃婚。
1927年腊月的一个早晨,古城宝应贾家巷,陈家大院。
朦胧的曙色里,一对高悬在门楣上的红灯笼飘飘荡荡,在薄雾中散发出迷离的光晕。这时候,早起的人们已经在街面上走动了。陈家老宅门前,红红绿绿的鞭炮屑零乱地散落在地面上,这是头天晚上婚事庆典遗留的痕迹。
宝应老画师陈务人的长房长孙陈处泰,与镇上开典当铺的金家长女金书结百年之好。这在古运河边的水乡小城宝应,已经是遐迩皆知的事情。头天晚上,前来道贺的人一拨接着一拨,众声喧哗,直到夜阑时分,宾客才陆续散去。
这时候,天还没有完全亮。晨曦中,小镇街巷深处的市井之声却渐次响起来。少顷,陈家老宅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老画师陈务人率家族一众长辈盛装出场,依次在中堂正厅里团团坐定,按照宝应当地的民间礼俗,只等新婚小夫妻前来献茶,行跪拜礼。
在宝应,陈家是族风谨严的书香门第,先祖可溯源至明初“三近堂”。陈务人是宝应县城人,清末虞生,书画家。他先练工笔,后改练泼笔,在水法上颇见功夫,特别擅长花卉翎毛,所作书画淡泊与雄浑互见;亦工书法,长于行草,笔力道劲洒脱。陈务人所画的墨荷图尤称一绝。早年间,他的作品一直风行于苏州、无锡、镇江等地,曾经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过大奖,且为商务印书馆画册所收藏。
陈务人长期寓居镇江,借庵堂作画室,以卖画为生。
陈家长孙大婚,家族上下都视之为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但细心的人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这些家族亲长的眉宇间,却隐藏着一丝苦涩。
原来,此前老画师陈务人正携长孙处泰在镇江潜心作画的时候,平地传来一声惊雷——陈处泰的母亲、陈家的大儿媳妇季氏因为难产离世了!家族一片恸声,顿时陷入茫然与无序之中。
陈处泰的母亲季氏出身名门。先祖季愈为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进士第二名(俗称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广东学政,后来卒于任上。当年,陈处泰的母亲嫁到陈家时,带去了数十亩陪嫁田产,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撑。自打嫁入“三近堂”,这位季家女子礼数得体,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深得家族上下的敬重。也正因为有长子媳妇里外操持,老画师陈务人才得以放心地长年出游在外,以泼墨丹青为主业,撑起家族这艘大船。孰料,行至半途,她却突然撒手西去——这不是别人,偏偏是帮助家族打理内外一应事务的“大内总管”。
陈家老宅的变故,将长房长孙陈处泰瞬间推到了人生舞台的最前沿,被传统宗法礼教钳制下的现实社会迎头一棒,上了人生第一课。
家族的掌舵人、老画师陈务人迅速做出决断:马上给长孙陈处泰办婚事,以“冲喜”应对乱局。这样的决定尽管有些不近情理,实则也是出于无奈。一个严酷的现状是,陈家大儿媳猝然离世后,身后留下了四男二女,其中还有一个刚出世的女娃,一个比着一个年幼。谁来接这根接力棒呢?热丧中父亲是不能续弦的,但儿子可以成婚。
宝应民间称之为“孝里操”。
十七岁的青年学子陈处泰,就这样登场了。今天看来,这位陈家长子长孙的首次人生亮相是匆忙的,仓促到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十七岁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梦想之门刚刚打开。加上自出生起,陈处泰就得益于祖父的口传心授,以及诗书画礼仪等方面的熏陶,形成了他既早慧博学又慎思明辨的性格。祖父长年游走于沪宁线上,书画活动密集,时常带来一些外面世界的报刊和消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这些信息,在陈家长孙的脑海里综合发酵,产生了诸多奇异的“化学效果”。这种开蒙,跟四书五经式的启蒙是完全不同的。而眼下,一位在新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俊,情窦未开,却被要求披上婚袍,与未曾谋面的女子结为夫妻,而且是在丧母之痛尚未平复的情况下。这在今人看来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更何况,对于那位即将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金家女子,无论是模样、人品还是脾性,陈处泰都一无所知。自打记事起他就知道,街坊四邻都知道这桩指腹为婚的亲事。后来,随着他一天天长大,新知识接受得愈来愈多,陈处泰才慢慢感到这件事情的荒唐之处。很多时候,尽管被同伴们戏谑,陈处泰始终以为此事尚早,当务之急得先读书立业,然后才能考虑婚姻大事呢。他时常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自认为结婚对于他来说,还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
没承想,母亲的猝然离世,将原本遥远的婚约,突然拉到了眼前。一想到要跟那位连手都没有拉过的女子同床共枕,此后在一个屋檐底下过日子,陈处泰的后背上顿时涌起一阵凉意。接下去,自然是传宗接代了,然后是一代接一代,按照同样的程式、同样的生活惯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多少
展开
目录
引子
1.逃婚
2.同窗
3.抗争
4.缉捕
5.重逢
6.社联
7.联袂
8.周旋
9.潮头
10.播火
11.意外
12.囹圄
13.雾霭
14.抚孤
15.新生
16.同途
17.见证
18.承传
19.丰碑
后记 英烈故里话当年
附录
一、陈处泰烈士年表
二、亲友回忆及烈士相关认证材料(摘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