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独上高楼(唐兰新传)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8229289
  • 作      者:
    作者:鲍志华|责编:周烨楠//吴庆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通过唐兰先生的人生,我们足以窥视中国现代学术大师身上共有的民族气节、时代精神、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鲍志华先生正是怀着这样的初衷,凭借其严谨的史料态度,对唐兰先生家世、人生轨迹、情感历程和学术道路了然于心的把握,以及对唐兰先生由衷的敬佩,成功地展现了唐先生一生为学、为学一生的“大先生”风范,为我们铸造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座高师巨鼎和精神的丰碑。
展开
作者简介
鲍志华,报告文学作家,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著作有《颖南八记》、《故宫学者唐兰》、报告文学自选集《百味人生》(3册)等,报告文学、散文、随笔等作品曾在《名人传记》《人物传记》《沃土》及瑞典《北欧时报》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2019年,散文作品《习水印象》被选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祖国万岁——名家笔下的爱国情怀》。退休多年,仍笔耕不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记叙唐兰先生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品。唐兰先生是嘉兴历史文化名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字学家、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博学家,也是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本书共11章,从唐先生的原生地、原生家庭写起,直至他病逝于北京,分章叙述其人生经历、学术著作及其成就和影响,勾勒出这位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学术史上的重要学者一生的画卷。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原生地与原生家庭
一、生于“义和拳之变”
唐兰,1901年1月9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鼠年十一月十九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府秀水县(今嘉兴市南湖区),曾取名张佩①,又名唐佩兰、唐景兰,号立庵(立厂、立盒、立巷),早年在天津办报时曾用多种笔名在报刊发表文章②。1979年1月1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唐兰在其论著《天壤阁甲骨文存并考释》序中写道:“庚子,甲骨初出……王氏(王懿荣)首次厚值得之,未几殉于义和拳之变。”他又写道:“甲骨之初发现岁为庚子,王氏既以其年卒,余又适以是年生,事之巧偶,有若是者。”寥寥数言,道出了唐兰一生与甲骨文的不解之缘及唐先生出生前后的时代背景。
唐兰诞生在中国历史上充满苦难和屈辱的年代。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慈禧轻信谎言,支持义和团对十一国宣战,并杀害了持反对意见的嘉兴人——吏部侍郎许景澄、兵部尚书徐用仪等五位高官。六月,英法联军从天津出发侵犯北京,火烧圆明园,进驻紫禁城,慈禧带着光绪仓皇逃离北京,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险遭瓜分。这便是史称“庚子国难”“庚子国变”的重大事变,唐先生在《天壤阁甲骨文存并考释》自序中称之为“义和拳之变”。
这一年,唐兰在嘉兴呱呱坠地,生于乱世。
二、乱世人才链
在历史的视野里,唐兰出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封建帝制向共和制转型的大变革时代。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揭开序幕的。那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清政府又腐败、软弱无能,致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时期,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日益汹涌。在这大变革、大动荡时代,自1850年嘉兴人沈曾植诞生至20世纪初同为嘉兴人的唐兰诞生,这半个世纪中几乎一年接一年地诞生了光大传统、发展学术、创新文化、继往开来、承先启后,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杰出人物、巨匠大师。其中有:
沈曾植(1850—1922);
刘鹗(1857—1909);
罗振玉(1866—1940);
蔡元培(1868—1940);
章太炎(1869—1936);
王国维(1877—1927);
鲁迅(1881—1936);
马衡(1881—1955);
陈寅恪(1890—1969);
胡适(1891—1962);
郭沫若(1892—1978);
唐兰(1901—1979)。
这些直接或间接与唐兰的学业相关的人物梯次相接,构成了“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人才链”。
岁月已逝,光华犹在。唐兰出生时,时代已经为他日后的成功预备了为数众多的师长辈文化学术名流。唐兰如同蜜蜂生长在百花园中,任意采纳花蜜般的文化精品。这也是历史的“事之巧偶”。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凡是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总是能涌现出杰出的大人才。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才。所谓天才,皆有因故。
三、父亲身世考
唐兰的原生地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东临大海,南倚钱塘,西接天目,北负太湖,与上海、杭州、苏州相距均不足百公里。自古以来,嘉兴尤以大运河穿城而过的江南韵、水乡风而名扬五湖四海。
嘉兴城的崛起始于隋代大运河的开通。由于苏州至杭州的大运河航道必定经过嘉兴,嘉兴因此成为南来北往的水上交通枢纽,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唐兰之父唐熊征(又名张熊征)便是在嘉兴从一位流浪孤儿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
唐熊征生于1875年,其时正值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陷落之后出现的所谓“同治中兴”。他祖籍江苏无锡农村(一说盐城农村),出身赤贫。其幼时父母双亡,孤苦无依,10岁左右只身在嘉兴流浪。当时的嘉兴知府是许瑶光。许瑶光是清军收回嘉兴后清廷委任的第一任嘉兴知府,前后在任17年,在嘉兴逝世。
在遭受十多年的“洪杨之乱”后,嘉兴“人民凋敝,城市荒凉,善后诸大事,措置极难”。许瑶光“大度明决,不事苛求,从容就理,先留养,次掩埋,集居民,招商贾,贫者恤之,恶者除之,设婴堂,而幼孩保,复书院而文教兴”,使嘉兴人民得以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元气。①
P1-4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原生地与原生家庭
一、生于“义和拳之变”
二、乱世人才链
三、父亲身世考
四、唐兰故居
五、原生家庭
第二章 在家乡读书求学的经历
一、启蒙老师
二、范古农与商校
三、陈仲南与景兰医院
第三章 博采众长,增进阅历
一、“雀墓寻陶步未艰”
二、“鸳湖放棹春常在”
三、坚持自学国学
第四章 尽弃所业,就学无锡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良师益友,相得益彰
三、抵掌而谈,遂至竟日
四、意气风发,“王奇唐怪”
第五章 诗人之名,饮誉津门
一、仿写和研究《唐韵》,一展雄才
二、主编《商报·文学周刊》《将来月刊》
三、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四、著文哀悼王国维
五、在天津之行状考
第六章 教书育人,著作等身
一、甫届而立之年,执掌高校教鞭
二、在北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三、在西南联大教书育人
第七章 建立中国文字学理论体系
一、《说文解字笺正》——破旧之作
二、《古文字学导论》——开山之作
三、《殷虚文字记》——印证之作
四、《天壤阁甲骨文存并考释》——立新之作
五、《中国文字学》——巅峰之作
第八章 为“学术故宫”奠定坚实基础
一、从北大调入故宫博物院
二、在紫禁城中辛勤耕耘
三、指导各地重要的考古发现
四、重视故宫文物的学术研究
五、中国金石学的集大成者
六、故宫学术工作的奠基者
第九章 石破天惊,青铜断代
一、破解千年之谜,测定石鼓文年代
二、坚持中国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权威之作
四、《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首创之作
五、在考古学和上古史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第十章 “食芹常欲献区区”
一、敢于破冰,勇于创新
二、研究《黄帝四经》,颇有建树
三、一论再论大汶口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四、深耕中国上古史
五、“茗饮南乡当有诗”
六、“竭我余生,倾筐倒箧”
第十一章 永留芬芳在人间
一、一代宗师与世长辞
二、故乡人民的纪念
三、故宫博物院对老院长的纪念和缅怀
四、学界同仁对唐兰的纪念和缅怀
附录
唐兰年表
纪念文选
一代大师(刘雨)
《唐兰全集》评介(杨安)
苔岑之契师生之谊(杨安)
忆父亲唐兰(唐复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