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送给所有中国女性的勇气祝福之书,每一份传递都是一个祝福。
我知道你也有很多个徘徊犹豫的时刻,“为自己活一次”只是停留在脑中的一个想法。希望这本书里的故事能带给你勇气,真正为自己跨出巨人的一步。
送自己:只要你想,现在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送朋友:和姐妹一起拥有自己做主的人生!
送长辈:即使到了人生的下半场,也勇敢活出自己!
★ 什么是为自己活一次呢?
为自己活一次不是与过去决裂,而是在按部就班的生活里留点时间给自己。
女性们,不要在自己快耗尽的时候,才选择了自由。
★ 5位中国女性的真实故事。
她开车远行,她恣意写诗,她快乐追星,她给自己起了喜欢的名字,她从工厂走到谷歌。
别怀疑,不同年龄的女性,都拥有着活出自己的底气。
★ 一位二十八岁的女生看完苏敏阿姨的故事说:真好,我终于觉得自己老了之后不会沦陷进生活的尘埃里。
★ 内文附有双色「阅读清单」,小型避难所有更多的能量补给。
★ 内文附有双色「愿望清单」,日记本式设计。
读完故事后你一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来吧,为你准备好了!写下来,把它当作对自己的约定,然后坚定地去实践。
★ 业内口碑设计师操刀设计,精装小开本,封面文字采用压凹工艺。
★ 如果你心里还有小愿望,眼中还有小火苗,读读这本书吧。
《为自己活一次》中收录的故事均为非虚构,主角都是通常意义上典型的“好女人”“好女孩”,命运没有太突兀的大起大落,勤勤恳恳履行社会赋予自己的职责,是谁的妻、谁的妈、谁的女儿,围着一日三餐转,跟着柴米油盐走,却唯独不是她自己。但她们并非就此被命运的车轮裹挟,而是主动终止了“认命吧”的循环,勇敢向命运说“不”。于是,一切变得不一样了……
56岁的阿姨不给大家干活了,开着小车,一路向南;
25岁的女孩历经重重阻挠为自己争取了喜欢的名字;
49岁的农妇在快手写诗,她的生活里从此有了光;
56岁的心理咨询师追星王一博,不仅跨省打卡,而且给人偶织小毛衣;
……
在那些不是“家庭工具人”的时间,她们找到了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和愉悦来源。
五十六岁女人的一次“逃离”
(作者:极昼工作室 殷盛琳)
01 蓄谋已久的逃离
苏敏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这样自由自在。
她终于夺回了这辆靠在超市打工两年买来的大众白色Polo,不用担心会被丈夫突然拿走车钥匙;副驾上终于没有喋喋不休的说教;连吃饭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了:以前为了照顾丈夫的口味,炒菜都很清淡,现在她酣畅淋漓地往锅里加辣椒,辣椒炒肉,辣椒炒鸡蛋,清炒辣椒,吃到鼻尖冒汗。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三日上午,她驶出地下车库,女儿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后视镜里。往前,开出小区院门,混入主街的车流,再上高速,她越开越快,直至离开郑州地界。苏敏暂时不再是妻子、妈妈、女儿、外婆,只是一名普通“游客”。
在她人生的前半程,“忍耐”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小时候,两个弟弟在西藏昌都的山坡上往下滑,她得忍住同样放纵的冲动,任务是帮弟弟们清洗弄脏的裤子;年轻时,面对丈夫的暴力与冷漠,她为了女儿有个完整的家庭继续忍耐;女儿大学毕业要找对象,为了不让女儿难堪,她又忍下来;两个外孙出生,她要照顾孩子的孩子,还得忍下去。
直到二〇一九年冬天的某一个下午,她密不透风的人生迎来了一个休止符。那天她一如既往地上网查找穿越小说,不知怎么点进去一个链接,是一位博主在分享自驾游经历。苏敏瞬间被击中:居然还有这样的选项?
苏敏觉得自己也可以。她当即告诉了女儿,女儿看了一眼视频,以为她只是开玩笑,和她讲,你这不定啥时候才能出去。女儿生下一对双胞胎,需要苏敏帮忙看孩子。但苏敏这次目标坚定,“我说,明年小孩儿一上幼儿园我就走”。
为了离开的这一刻,她默默准备了接近一年。表面上,她还是那个操持家务的好外婆,实则暗度陈仓:照看外孙的间隙,她在网络上查找自驾游的攻略,看到有用的装备就一点点加进淘宝购物车,大到帐篷、储物柜、冰箱,小到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为了赚取路费,她开始偷偷录短视频。白天“偷偷摸摸”地拍一些素材,做菜的,擀面条的,做辣椒酱的,晚上趁大家都休息了,再偷偷剪辑发布。不能被丈夫知道,不然肯定会招来讽刺,也不好意思被女儿女婿见到。苏敏从没那么盼望过一个春天,二〇二〇年三月是约定好送外孙上幼儿园的时间。不料一场疫情蔓延全国,幼儿园延迟入学,苏敏也不得不困守在家里。
“看看还出去不。”丈夫有点幸灾乐祸的意味。苏敏无心跟他争辩,继续往购物车里装东西。
九月,终于把两个外孙送进了幼儿园,苏敏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她告诉女儿,孩子最难带的时候我都给你们带过来了,以后我要出去玩。女儿担心苏敏的安全问题,但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直接下单了放进购物车里的装备。
快递一件件送到家里,丈夫有点慌了。“我要是走了,他得从女儿家搬走,没有人给他做饭了。”苏敏说。丈夫想了很多种方式阻止她,先用最惯常的打压法。帐篷在车顶上安装好了,丈夫说:“这个钱扔得好可惜,要不了两天你就不住了,你啥事儿都是新鲜一时。”后来他甚至想拔出车里的ETC 卡,被女婿斥责才作罢。
苏敏心里认定了,这次自己非走不可,没有转圜的可能。“我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
现在,游客苏敏的车里塞得满满当当:后备厢里装着食物、便携式煤气罐、水、锅碗瓢盆,后排座位上挤着行李箱,里面有羊绒大衣和秋裤—— 她打定主意秋冬天也不回来了。还有小冰箱、太阳能蓄电池,甚至带上了无线路由器,充了半年的网费。
她一路从郑州开到小浪底,三门峡,又跑到西安住了一周。她从不走夜路,到了傍晚就找地方停车,花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搭好帐篷,晚上就睡在车顶。一路上,她住过空空荡荡的停车场、免费的房车露营地,还在高速服务站短暂停留过一晚。最开始她还害怕路人围观,吃饭要躲起来,后来慢慢习惯了各种目光,搭帐篷、收梯子,“动作如行云流水”。
从西安往成都的途中,要绕过秦岭,那里的险峻令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都恐惧。苏敏在山里绕了八九个小时,一路上只见到两辆车,但恐惧、孤独完全不存在,她只觉得自由。
当天中午,秦岭雾气缭绕,能见度不足二百米,苏敏停下车待了会儿。风也是自由的风,她拍了一个小视频发到家庭群里:“你看这个路多陡,这个山多漂亮。”只有女儿回复,让她注意安全。
我见到苏敏时,她已经到达成都。她比我想象中要瘦小许多,一米五多点的个头,扎马尾,穿一件亚麻色的卫衣,显得轻盈爽快。
苏敏出来后的这一个月,一共驾驶了一千多公里,加了五次油,驾照因各种意外被扣了九分,但也同时拥有了结婚后这些年来最多的笑容。
或许在女儿看来,这个决定有些草率,但只有苏敏知道,自己是“真的承受不住了”。
五十六岁女人的一次“逃离”
一个叫“招娣”的女孩,下定决心去改名
一位农妇在快手上写诗:和树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苦
一个心理咨询师在五十六岁那年成为王一博的妈妈粉
高考落榜十年后,我从深圳流水线女工做到纽约高薪程序员
附录一:阅读清单
附录二:愿望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