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校120周年华诞
王淑珍
岁月中,
山西大学走过一百二十年沧桑,
迎来鼎盛的辉煌。
作为毕业于百年名校的学子,
在母校两甲子之际,
献上一份深深的祝福和殷切的期望。
回想求学时代,——
我们在母校的怀抱中成长,
难忘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也难忘那欢声笑语,书声琅琅,
更难忘恩师辛勤的汗水和慈祥的目光。
一届届毕业生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中坚和栋梁,
他们把对母校炽热的爱,
化作拳拳报效之心,
鲲鹏展翅,扶摇直上。
为人生续写华彩乐章,
为母校赢得无上荣光。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科教兴国为母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们看到,
可爱的母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相信,
她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再创新的辉煌!
王淑珍,女,1951年生,山西运城解州人。1975年8月山西大学外语系毕业,被分配到山西省对外贸易局,在中国五金矿产机械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山西分公司工作,历任业务科副科长、科长、公司副经理;1989年任山西省机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书记;1994年任山西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2003年任厅长、党组书记;2004-2011年任山西省商务厅厅长、党组书记,期间为第九届山西省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12月任山西省人大民族宗教外事委员会副主任。2014年退休。
向青春致敬——献给72级外语系的同学们
周所同
如果往事是一扇门,回忆则是
另一扇门;谁打开谁关上谁又怅然
失神?愈想愈远的事,如果等于
愈来愈近的人,清晰或模糊的瞬间
存在的就等于消逝的背影
比如从青丝到白发之间的距离
谁的双鬓正吹过苍茫的大风
我们回头、握手、寒暄、重新相认
忘却与想起的一样多又一样少
仿佛悬崖倾听深渊的回音
掠过岁月的烟云,向青春致敬
等于向那个乍暖还寒的四月致敬
我们怀念新生的杨柳、忧郁的丁香
还有洋槐、刺梅、梧桐的浓荫
向敞开的校门和主楼前屹立的伟人
致敬!等于向特殊年代里不幸中的
万幸致敬!我们格外珍惜——
迟到的课本、久违的铃声、蹉跎的
岁月、失而复得的理想、重托与信任
多么美好!从工厂到农村再到军营 我们从不同方向朝一条路上走来
共有一个名字和两袖风尘
在三生漫漫旅途上第一次相逢
如果灰烬复活,一定会燃起火星
久旱无雨,如果突然降下甘霖
即便我们贫血、苍白,甚至病弱
也不是什么过错!而集体承受着
时代的暗疾与伤痕,等于加倍
拥有了热爱的心跳,呼吸和体温
油墨飘香的教材,蝌蚪样游动的文字
南腔北调的方言在第一个元音字母里
找到回声;我们向图书馆、教学楼
小课桌、录音带、耳机、台灯
和死背硬记致敬!等于向劫后余生的
老师与千载难逢的希望致敬
尘世上总有一些东西不能忘记
比如:那时虽然贫困却很富有
也总有一些东西更需要感恩
比如:扶持、关爱、教诲和指引
就像犯错的孩子,记住原谅的眼神
我们拥有血液的盐、骨骼的钙
风雨的历练和生命中最贵重的黄金
河流向往桥梁,废墟梦见彩虹
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恪守
弯腰劳动挺胸做人的意义与精神 如果热爱平凡等于向往崇高
如果奉献和坚守等于双重使命
我们顺从自然的秩序、生活的逻辑
无论下雨、刮风、阴晴不定,相信
道路愈是泥泞,就愈会留下脚印
像蚂蚁怀抱米粒、纽扣缀在衣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如果懂得卑微或渺小,就等于
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中心
而我还是那个来自乡下的俗人
活在死里,身上落满俗世的灰尘
尚有御寒的布衣、挡风的土墙
避雨的屋檐和取暖的火盆
偶尔想起年轻时青涩的爱情
还会心跳、脸红、迷离、恍惚
愈想愈空;仿佛挽留的越多
留住的越少,就像此刻
我在这首诗里向我们的青春致敬
请原谅,我已忘记了许多人的姓名……
2016年11月16日于北京
周所同,祖籍山西原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代理秘书长,《诗刊》社编审。有3部诗集出版,有作品译介到国外,另有小说、诗论、散文百万字,编辑出版各类诗歌选集40余部。
我与英语的机缘巧合
肖文科
1972年,机缘巧合,我意外地被推荐上了山西大学。这件事说来与元宵节还有点关联。
春节及随后的元宵节在山村人们的心目中非常期盼,尤其是元宵节,特别热闹,若能到县城看看白天的表演和晚上的烟花,那更是令人喜出望外。
我们村,山西省平鲁县下木角公社打草坪大队,距离县城所在地井坪镇将近30里山路,隔着一条石沟和两座既算不上高又称不上陡的山。村里的人们很少有条件或机会能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