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兵妈妈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533256
  • 作      者:
    作者:骆自星|责编:牟国煜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兵姐姐”到“兵嫂嫂”再到“兵妈妈”,一条拥军路,乔文娟一走就是四十五年! 四十五年,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 走近她,试图挖掘那一个个大爱的故事,并触摸她沥血长城的背后……
展开
作者简介
骆自星,退役军人,高级政工师。长期供职于大型国企,曾任中信重工办公室主任兼党务工作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先后在《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工业报》《经济导刊》等报刊发表作品千余篇。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传承》《蝶变》,中篇报告文学《寄自企业的书简》获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由洛阳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真实地再现了兵妈妈乔文娟的动人故事,并触摸其灵魂深处的大爱情怀。乔文娟,中**员,河南柴油机集团退休职工,中国拥军网站站长。先后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世界人民友好使者、全国情系国防十佳家庭、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九十多项荣誉称号。兵妈妈的感人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活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引子
人的身躯能把河流阻断吗?
1998年的那个让人揪心而又激情进发的夏天给出了答案:能!
那个夏天,台风、暴雨肆虐,一场洪水侵袭了大半个中国,从长江到珠江,从松花江到嫩江,大江奔涌,浊浪排空。
一声令下,一辆辆军车开动,一架架军机升空,一条条迷彩长龙出发……
哪里有管涌,哪里有裂纹,哪里就有橄榄绿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鲜红的军旗飘扬。
“打完针后,我还要上堤坝!”这是战士胡继成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在大堤上没日没夜地苦干几十个小时后,他带着对灾区人民的满腹遗憾和对祖国军队的满腔赤诚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连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都没来得及告别,更不用说听听刚出生的女儿叫他一声爸爸了。
李向前,一个从特区来的富家子弟,为了圆他绿色军营的梦而放弃了几十万家财投奔军营。也正是在这次与洪水搏斗的战役中,他光荣地献出了年仅二十岁的生命。儿子倒下了,父亲上!他的父亲李德清毅然穿上儿子生前抗洪时穿的衣服来到抗洪前线,扛上了沙袋。
鲜血、雨水、汗水、泥泞搅拌的迷彩,令国人动容。
一位普通的“洛阳市民”眼睛湿润了。
就在人民子弟兵勇战洪魔的时候,一封落款“洛阳市民”的慰问信并两千元慰问金被送到了素有“铁军”之称的某红军师防汛指挥部。 这个红军师的数千官兵正舍生忘死奋战在湖北汉南、仙桃、洪湖地区一百二十公里的长江干堤和东荆河大堤上。
这支被誉为“铁军”的英雄部队,面对肆虐的洪魔和超越极限的艰难困苦,官兵中没人掉泪;而面对饱含军民鱼水深情的慰问信和沉甸甸的两千元钱,许多铮铮硬汉却热泪盈眶。
1998年8月23日,“铁军”的一名干事走进洛阳晚报社,带来“铁军”致报社的一封信。“铁军”表示:感谢这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女士及洛阳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我们己将慰问信通过电报转给战斗在抗洪一线的全体官兵。请她全家以及洛阳人民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洛阳人民的厚望,死保大堤,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
“铁军”同时在信中表示:这位女士信中提到,钱是女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即将上大学的女儿准备的,心意“铁军”将士已领,希望能通过报社查找这位女士,还是将钱用于孩子上学。
一边是饱含对“铁军”关爱的匿名市民,一边是深受鼓舞又还赠心切的“铁军”官兵,两种深情是那样交汇融通,催人泪目。
双方的来信和一则寻人启事在《洛阳晚报》隆重推出。
“洛阳市民”和她的事迹终于被“挖出”。
她就是乔文娟。一个从1976年起就走进绿色军营的“洛阳市民”。
同为洛阳市民的我,就这样满怀敬意地“结识”了乔文娟。
后来的一个晚上,八点半左右,我在八一路候车。
一辆末班公交车擦着人群边缘驶了过来。没等车停稳,人们便一起拥向车门。
公交车上挤满了人,一点空隙都没有。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兵妈妈也上车了”,我一怔,知道他说的是乔文娟,难道她也是刚才和我们一块儿挤公交的?我在站都站不直溜的情况下第一次见到了她的真容,端庄贤淑,穿一套绿色的军装,自信而谦和地微笑着。
一位熟悉乔文娟的乘客问:“您怎么也挤公交,不自己开车啊?”
乔文娟开口之前先笑:“我哪有车啊,再说坐公交多方便啊,我早习惯了。”
“这么晚了,您是刚办完事?”
“端午节给附近部队的战士们送点粽子,他们愿意吃我包的粽子。”
熟悉乔文娟的乘客说:“送给战士们吃的粽子都是您亲手包的?买现成的煮好多方便啊!”
“那不行,我的心意可不能掺假,我亲自泡米、洗粽叶儿,每个粽子里都要包上一颗红枣或蜜枣,兵娃娃们才能体会到我对他们的情谊啊。”乔文娟依旧挂着那种如阳光般和煦的微笑。
那次巧遇后,我就萌发了采访乔文娟的强烈冲动。从此,我不停地“追踪”着她的脚步。
她开设了“家庭兵站”,曾有数百名途经洛阳的官兵在她家获得免费食宿。最多时,家中有七八名官兵食宿。
1999年7月,她开通了全国第一家“战士心理咨询热线”,点燃战士们的理想之火。
2004.年7月,她创建了“中国拥军网”,携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名拥军会员,在网上进行拥军爱兵的宣传。
2004年10月,她又成立了“中国拥军网心连心艺术团”。十七年来,逢年过节,她率“中国拥军网心连心艺术团”走进军营,上小岛、去哨卡,慰问部队官兵,和部队官兵同台演出一千多场,成为一支有特色的文艺轻骑兵。每年不定期地组织爱心企业家、书画家们走进军营泼墨作画。
她先后与上万名战士面对面谈心或电话交流,与三千多名战士进行书信交谈,帮助两千余名战士卸掉思想包袱,支持十一名战士考入军校。
她被十一个驻军营、连聘为“编外指导员”。四十五年来,她到部队做报告有两千余场。
她帮助一千多名退伍战士找到了工作,为部队干部和大龄士官牵红线搭鹊桥,已有七十对新人欢欢喜喜地走上红毯。
她在成千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心中的那一抹绿
绿色军营梦
血染的军帽
生命里,烈烈升腾的彩虹
第二章 兵妈妈的日子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晴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多云,晚上下雨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多云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晴
第三章 与三千名战士的书信情缘
我多想叫您一声妈妈呀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一个女兵的心结
一封被泪水打湿的信
内心深处的震动
第四章 点亮心灵的灯火
深夜的“悄悄话”
晓丰的眼睛亮了
走出去,世界就在你眼前
五十六名新兵的呼唤声在山坳回荡
走进光荣的临汾旅
人生路上一盏灯
春风吹动青春的脸庞
第五章 一百八十七个特殊的兵儿子
含泪叫出的那声“妈”
妈妈陪你一块儿去死
兵妈妈与扫雷英雄
温情时刻
第六章 孤儿泪
妈,我回来了
妈妈,我去了一定好好干
兵儿子的婚礼
妈妈,我入党了
相逢在爱心路上
对一个士官的采访
“小尾巴”党浩翔
第七章 为了那十万分之一的希望
寻遍全国也要把那个“一”找到
做客《午问一小时》
乔妈妈不能等待
我把女儿耽误了
跨越海峡的“生命种子”
血液科病房的笑声
第八章 蚀骨之痛
高峰,你的妈妈还在翘首盼你归来
哀乐响起时,我又失去了一位兵儿子
妈妈,我要为您唱首歌
天堂里,有鲜花,还有阳光
怀念只有五天党龄的钢铁战士陈永龙
第九章 网络拥军
镇江的“震撼”
动人心魄的真情对白
我不知道能过什么桥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
两万网友加入“紫月亮”拥军行列
第十章 月亮和兵
军嫂的信
绝望中的企盼
陌生的求助电话
有兵的地方就有她
公交车上的一片“兵心”
为了退役士兵
光荣牌:致敬“最可爱的人”
第十一章 情暖边关
阿妈走了
拥军路上的同行者
我得去东北的边防哨所啊
兵妈妈在哨所
一片月色薄薄地铺在夜色上
第十二章 小云潇的故事
救救抗洪英雄的孩子
小云潇伸出双手向她扑来
凤城尽飘黄丝带
他们这样献爱心
爱心簇拥着,朝这个孩子招手
冬日,那一抹抹金色的阳光
第十三章 月亮有紫色的吗
我的网名:紫月亮
我的“小屋”
珍藏的红舞鞋
“葵花向阳”开
卓玛也爱红装
牡丹花与钢铁长城
第十四章 背后的男神
那晚的月亮
牵手一路走过
寄自内心的生日书简
第十五章 这次,她选择了自己的女儿
母亲的诉说
女儿泪
这一次,她选择了自己的女儿
千千不圆的结
第十六章 风雨红尘中
有一种酸楚叫无奈
命运多舛的拥军网站
原来自己不是铁打的筋骨
兵妈妈的渴望
第十七章 永远的国防绿
执着地奔跑着
共鸣与共振
一群人、一座城的奔跑
永远在路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