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夏南牛之父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5128682
  • 作      者:
    作者:刘先琴//郭建光|责编:林子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祁兴磊,为肉牛育种事业20年如一日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肉牛品种的历史。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祁兴磊通过养牛让农民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奋斗历程,弘扬了他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报国的精神风貌,树立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初心与使命。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先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高级记者,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曾任《中国青年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玉米人》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诗报告《飞行者礼赞》获河南省第七届优秀文艺成果奖,《张庄之问》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位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选择了需要几十年的岁月方可完成、结果却无法确定的事业,最终他有了破纪录的收获。这本书将告诉你,一个人成功道路上的偶然和必然、至暗和灿烂。
展开
精彩书摘
小寒时节,高悬在伏牛山余脉之上的那轮太阳,温暖亮堂却少了耀眼夺目。然而,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羊册镇大街尽头,有面山坡上老远就能看到升腾起一片金色光芒,近前去,方才发现那是占据了整片山坡的一群黄牛——
那牛个个毛色油亮,头颅方正如斗,宽阔的前胛托起一张大床般的牛背,肥厚的肌肉就在这张大床上延伸至后腿,而那粗壮的四肢犹如四根柱子,稳稳托住同样肥硕的脖颈和后臀。令人震撼的是,这些牛体态相仿,数千头庞然大物如同沙场列阵,统一的毛色犹如黄金铠甲,反射出高天暖阳的光芒,辉煌如金色殿堂,壮美似大地油画。
这里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泌阳县羊册镇大牲畜交易市场。“咋也没想到,老祁教俺养的这牛犊子赢了怎多奖金。”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沉手中接过3000元奖金,51岁的羊册镇上安村农民安庆发由于发自内心的开心,连眉眼都洋溢着笑意。
他说的老祁,是已经担任泌阳县高级畜牧师的祁兴磊,张沅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分会专家团成员。这天是2007年1月8日,张沅带领的专家团队,将要为祁兴磊团队培育的泌阳牛新品种进行现场审定。
满坡像安庆发这样的黄牛主人,不会想到他们参加的“赛牛会”,是一个在中国肉牛育种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为了这一刻,河南省畜牧局及泌阳县畜牧局的多位决策者及普通的科技工作者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决战的最后时刻到了,站在张沅身边的祁兴磊,思绪从一片金光里,飞到了21年前。
那时候的他刚刚从信阳农专毕业,以全班第一的学习成绩被母校决定留校,然而他却选择了返乡。要知道那是1982年,当时还是香饽饽的大学生祁兴磊拿着就业报到证,直接回到泌阳县,被分配到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做了一名技术员。
“那时真的没有生什么雄心大志,只是考虑到父母还有几个弟妹需要照顾,回家工作离亲人近一些;再就是,我们泌阳有养殖传统,一头牛一群羊就是一家人的生计,我的专业还能给家乡派上用处。”
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农村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型牲畜也被分到各家各户。祁兴磊在学校时就喜欢做畜牧外科手术,除了牲畜一般疾病,动刀动手是他的最爱。当时他就能对药物治疗不了的疾病进行手术,比如牛经常患的半胃阻塞,他将阻塞部位畅通后进行缝合,一头牛就慢慢活过来了,他为牲畜看病用药就上了一个档次。还有,他没毕业就已娴熟的牛尿道阻塞切除术、牛胃(半胃)阻塞切除术、牛骨折手术,挽救一头牲畜,让一个家庭生计有了着落。在畜牧外科手术上小有成绩的他,找到了热爱的行业,充满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和希冀。
当时泌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负责全县畜牧兽医指导工作,单位公房不够住,他离家近就回家住。无论是谁家的牛有病了,每喊必应,几乎每天都给动物看病,平均一天要看5头以上,多的时候一天甚至看20多头。不管是谁,他都会尽心尽力给人家的牲畜看病,看病是免费的,开药让人家到街上买,等到把药买回来后给动物灌药,从没想过挣这个钱。这是祁兴磊最朴实最简单的愿望,他从这些最简单的事情当中体验到成功与满足,他当时并没有多大的理想抱负。
如果不是1988年泌阳县畜牧局成为南阳牛导入夏洛来牛培育肉用新品系项目的实施单位,在这个封闭的小县城生活的祁兴磊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平凡地度过。可是,历史选择了他成为项目主持人,风雨无阻,尽管畜牧局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任局长,县委、县政府也换了几任县委书记和县长,可每一任官员都支持祁兴磊担纲这个育种项目。他一天也没有卸下过担子、撂过挑子。
如今,21年过去了,他深知自己的选择意义重大。
全世界共有肉牛品种72个,中国的牛品种只有56个,且都是以役用为主。
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肯定的是野牛是普通牛的始祖。在专业上,野牛又叫原牛,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被人类驯化。原牛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随着人类的捕杀,无数原牛倒在血泊中,数量渐渐减少,直至1627年,世界上最后一头原牛在波兰被捕杀。在西亚、北非和欧洲大陆均发现有原牛的遗骸。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在我国许多地方被发现。
P3-5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泌阳站起“第一牛”
评审
起名
国标
第二章 鞋底走出“种牛场”
狗不咬的人
担当重任
放弃升迁
第三章 犟牛奋蹄不回头
现场教学
遭遇滑铁卢
机遇与挑战
反向动力
一碗蘸水面
群贤毕至
第四章 痴心牛郞可弹琴
寻牛记
一个陶瓷牛
愧对母亲
第五章 日记上的牛精神
四头牛点燃的希望之光
赛牛会
倒计时一百天
冲刺
第六章 牛人心声
泌阳大地上的人类进化史
跟老祁干活“不累”
我们这个团队
我和牛的缘分
第七章 金牛报春
去见总书记
三家贫困户
手机在饲养场传递
第八章 夏南牛步入快车道
时间能够见证
给省委书记“吹牛”
县委书记的“三级跳”
从“第一品种”到“第一品牌”
夏南牛引来国际商机
再钻牛角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